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老北京三伏天爱西瓜,卖瓜的形式与吆喝也是一景儿

2020-08-07 09:17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老北京一年最热的时段,是在小暑与处暑之间,高温、潮湿、闷热,真是没处躲没地儿藏。这就是人们常挂在嘴上的说法“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怎么能凉快点儿?除了手摇大蒲扇体外生风,再就是吃块儿西瓜肚内去暑。

作者 何大齐 文并图


西瓜汁多味美,质细性凉,解渴祛暑,清热疗疾,素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誉,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瓜因为是从西域传入我国而得名,早在宋代在我国已经普遍种植了。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其诗作《夏日田园杂兴》中,就有“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距今已一千多年了。

我小时候北京人吃的西瓜品种比较少,最为有名的是大兴庞各庄产的“黑蹦筋”。这种瓜椭圆形,表皮黑绿色,上面布满了隆起的一条条的筋,有点儿像老年人手上暴起的青筋,所以被人们俗称“黑蹦筋”。熟透了的瓜用刀切开,瓜瓤是黄色的,瓜子儿是红色或黑色的,吃起来沙沙的,味儿甜,水份大。据说四百多年前那是专门给皇上的贡瓜,后来种植普遍了,也入了寻常百姓家。那时也有卖“大花翎”西瓜的,这种瓜外形是圆的,绿皮上有深绿色花纹,切开后是红瓤儿黑子儿,瓜肉甜度不如“黑蹦筋”,但也很好吃,便宜,所以也很受欢迎。

我记得那时卖西瓜有进胡同的,都推着两轮的手推车,怕车上的瓜掉了,罩着一个用粗麻绳织的大网子,拴在车帮和车身的四个角儿上,里面装满了西瓜。卖瓜的边推车边吆喝:“煞口儿的甜,沙凌凌的瓤儿哎!”“包圆儿的西瓜哎!”意思是说你要把一车都买下,可以降价(北京人管把东西全买下来叫包圆儿)。

大多数卖西瓜的还是摆摊儿卖,在干鲜果品店门外支块木板,或在闹市边儿上找块空地儿就开张了。为了防晒,一般都有遮阳棚,支好的木板上铺一块蓝布,上面潲上清水,湿漉漉的,看着就凉快。板子底下和周围堆的整瓜,用草编的圆圈垫在下面,这是怕瓜滚落。谁来买瓜可以自己挑,也可以帮着选,拿起一个拍拍听声儿,体会一下瓜在手上的震颤,以此来判断熟的程度。然后在瓜上切开一个小三角口儿,刀一插,倒提出小三角儿,让顾客看看瓤儿的成色,满意就付钱抱走。除了卖整瓜,也同时把整个西瓜切成大小相同的三角块儿,论牙儿卖(一块儿叫一牙儿)。切西瓜的刀是特制的,足有一尺多长,大个儿的西瓜一刀下去,正好切开,不用补刀,所以切出的西瓜块儿大小整齐,也不拖汁儿带汤儿。炎炎烈日下,口渴难耐的过路人,看到这好看又好吃的西瓜,忍不住就想吃几块儿。也有的家里没钱买整个儿的,到摊儿来买几牙儿给孩子吃,这种售卖方式也大大打开了销路。

卖瓜的小贩,肩上搭条毛巾,手里摇着破芭蕉扇,一为给自己扇凉儿,更为哄赶苍蝇。嘴里还大声吆喝着:“斗大的西瓜船大的块儿嘞!”“块儿大嘞!赛过冰糖!给个钱儿,就闹一大块儿嘞也!”好不热闹啊!这也成了盛夏京城一景儿。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