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老”东西重新被推崇 老字号换发新生命老手艺成新时尚

2017-07-05 10:18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最近有一种趋势,很多“老”东西,又重新被推崇。老字号自然不用说,一直是历久弥新的。最近,几十年前许多百姓生活中的寻常手艺,现在看来,也是那么有意趣。

据本报昨日的报道,7月3日,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进行了一场社区服务群众技能大比拼火热进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的居民参与了用缝纫机扦边、补车胎、接水管、理发、切菜……比比谁的技能棒,服务本领强。在缝纫机扦边环节比赛中,社区里的六七十岁的奶奶们纷纷加入到比赛中,老人们踩起缝纫机,看看谁的手艺好,一旁裁判计算着时间和查看着质量并给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们打分。老奶奶用起缝纫机有板有眼。

说起缝纫机,可能不少中年人心里都会涌起一种遥远而温暖的感觉。也许还会有一些人想起了妈妈在灯下为自己缝制衣衫的背影。其实,在这次社区比赛中,缝纫机的故事也被挖掘出来:1927年,我国第一台国产缝纫机在上海出产,名为“金狮牌”。1946年,“金狮牌”更改为“无敌牌”,取“打败天下无敌手”之意。1966年,为了让内外贸中英文商标名称统一,“无敌牌”再度更名,取名“蝴蝶牌”。缝纫机曾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紧俏货。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在这次社区比赛上亮相的几款不同品牌的缝纫机,现场90后观众表示没见过,牌子更是没有听说过。

现如今服务业这么发达,物业能打理家里的所有维修琐事,单车都共享了,电商和外卖让不少人连超市都懒得去了,自己做衣服的人更是少见。但其实,有一些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再次聚焦个人手工艺,而这份专注的投入,为的是图一个“精”,图一个“乐”。

最常见的,可能是不少主妇爱上烘焙。面包房里那么多好吃的西点,这些妈妈却偏偏要受累自己做,品质甚至超过了专业水准。而美食APP中大家争相晒的,除了西点,更多是的妈妈、外婆传下来的拿手菜,或者是推陈出新的某种花样主食。当然,掌握缝纫技术,现在也从“有手艺”变成了“有品味”。好多退休的女性拿出了久违的绣针,作品被儿女晒到朋友圈,自然收获点赞红心一大串。老爸们当然也有自己的追求,书法绘画不新鲜了,有些老爷爷还迷上了木工和修理收音机呢。自己能入迷地“鼓捣”点东西,而且能“鼓捣”出点意思来,真的能让生活被服务得太过周到的人们,把时光变得精致充实。

很重要的一点,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然这里不单指欣赏音乐啦。如果没有“晒”的舞台,那些“鼓捣”的人们,会不会少了一分动力?特别是老人们,他们的生活,相对年轻人,要单调无趣很多。如果各个社区都能像丰台区南苑街道那样,搞类似的技能比赛或者是作品展,首先对老人们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唤醒,其次,也是一份激励。让他们知道,自己曾经最擅长的事,现在是能带给年轻人、带给整个社会惊喜和正能量的事。而且,因为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老人们也能在相互的交流和比拼中获得社会认同感,获得成就感,也能够更多地交上朋友,能和更多人拥有共同语言和情感上的共鸣。要是更多老人能够投入地拣起自己的老手艺,没准,跳广场舞扰民、到公园里大声唱卡拉OK、跑到天坛丹陛桥上躺着的老人都会少些。如果儿女们也能够适当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朋友圈、家族群里多捧捧场,闲得难受和兜售保健品的骗子联络感情的老人都会少些吧?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之后,可能,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社会氛围,也值得我们特别专注和悉心培育。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侯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