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小眼镜”又多了? 眼科专家讲解如何防治高度近视
又到了开学季,在熙熙攘攘的返校人群中,放眼望去,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家长们感叹:经过一个暑假的放松,孩子却因为天天打电子游戏、看电视而戴上了“小眼镜”,或者原本的近视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单纯性近视与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有关。李嘉 制图
在中国,近视的流行程度正在逐渐增加,未来将面临80%-90%的成人近视。而且,近视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那么,近视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孩子的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呢?且听眼科专家怎么说。
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原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王一心主任医师认为,除了病理性近视或先天性近视外,我们绝大多数青少年的近视为单纯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的主要特点是:进展较慢;近视程度一般为低度或中度;远视力多可理想矫正;其他视功能多属正常;除了有相应的眼轴延长外,也可出现豹纹状眼底、弧形斑,以及可能有的玻璃体混浊及轻度视网膜-脉络膜变性;遗传因素不明显或不肯定。总之,单纯性近视与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有关。
“一个长期近距离用眼的青少年,他的眼睛一定是朝着适合近距离用眼的方向发育,有点‘适者生存’的味道。农牧民、驾驶员(不是近视后学会的开车)和户外工作者,由于长期看远,一般都没有近视,就是这个道理。”王一心主任医师表示。
为什么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小?王一心主任医师认为,这与电子产品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教育方式的改变等密切相关。
具体地说,现在平板电脑、手机铺天盖地,公交车上、地铁里,到处可以看到低头一族,眼不离屏。有些学校,甚至还实行了电子书包,以平板电脑取代课本和作业本,结果是孩子们的视力急剧下降。本来放寒暑假时,作业负担减轻,眼睛会得到适当的休息,但家长上班去了,孩子在家成天看着电视电脑,近视反而比在学校加深了。
在生活方式上,缺少交流和户外活动,不喜欢吃青菜水果,喜欢吃肉和甜食。都想上名校,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眼不离书,手不离机成为常态,这一切,都使得近视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到中小学一看,戴眼镜的同学比比皆是。
高度近视有哪些原因?
更糟糕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展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会导致明显的眼部病变,甚至导致视力丧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张云霞副主任医师认为,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叫高度近视,这类近视眼多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故又称为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关系较大,后天环境对其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年龄、眼轴和近视度数是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眼轴的进行性增长、近视度数的持续加深,巩膜胶原纤维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巩膜的坚固性下降,巩膜过度扩张,眼球后极部的过度扩张导致了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等,这些都是高度近视易导致严重视力障碍的原因。
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
王一心主任医师认为,养成用眼的好习惯是预防近视的根本。学生在看书或做作业时,每隔四、五十分钟休息一会,哪怕是5分钟,或做做眼保健操,或远眺窗外,视力就会保护得很好,近视也不会越来越深。关键是家长的监督、孩子的自觉和毅力。
张云霞副主任医师则认为,首先,要注意眼部保健:选择适当的工作,避免过度用眼与不良视觉刺激,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平衡饮食、合理营养。
其次,关注眼部有无异常现象:除了注意视力变化外,还应定期至眼科门诊检查,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视力进行性下降或突发下降,以及眼部酸胀、疼痛及夜盲等现象,必要时及时至眼科门诊就诊。
最后,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主要是补充眼内睫状肌与巩膜必需的营养物质,增强睫状肌的肌力,帮其恢复固有功能,加强巩膜的坚韧度,防止其扩张。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蛋白质: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有助于加强巩膜的坚韧性。
钙:钙是巩膜的主要构成成分。食物中牛骨、猪骨、羊骨等动物骨骼含有丰富的钙,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他如乳类、豆类、虾皮、虾米、鸡蛋等含钙量也较多。
锌: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奶粉、茶叶、肉类、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近视者应适当多补充些维生素,如蛋、奶、肉、鱼、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
补肝益肾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有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蜂蜜、虾、鱼、肉、蛋等。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