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城迹: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宣南足迹

2017-12-05 08:01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林海音是台湾作家,她不但自己著作颇丰,而且还发现出版了众多作家的文学名著,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有一部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读过这本小说的读者,都会为其中浓浓的京味所吸引。很多人纳闷,一位台湾作家为何能写出如此生动的京味小说。实际上,林海音与北京有着深厚的渊源,她从小就生活在北京,在宣南一带留下了数十年的生活痕迹。

林海音位于南柳巷的旧居

林海音的祖籍是中国台湾省苗栗县,其父母早年曾到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板。3岁时,她随父母从日本返回台湾,因其父母不能容忍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生活,在其5岁时举家来到北京,林海音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北京宣南平民生活的环境和宣南文化特有的文化氛围,深深影响了她的性格品质和兴趣倾向,是她人生文学之路的起点。

林海音随父母来京后,曾在位于椿树上二条旧门牌甲20号的福建永春会馆以及位于虎坊桥大街旧门牌51号的广东蕉岭会馆等处短暂居住过,现均无存。因历史上台湾设府归福建省辖,且北京仅有两处台湾会馆又都曾归福建省馆代管,故台湾籍人士投宿福建籍会馆,均按同乡接待。

林海音在北京真正的旧居,位于现西城区琉璃厂西街西口的南柳巷,现门牌40号和42号(老门牌为55号),这里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四合院。四合院座北朝南,有正房五间,带廊子,东、西厢房各三间,全院共有大小房屋十八间。当年林海音一家就分住在正房从西数第一、二、四间,且有西厢房北头一间做为厨房。

此院原为福建省泉郡会馆之晋江邑馆。据有关资料记载,此会馆初建于清朝早期,数百年来,经年修缮,院落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东西厢房及南房曾于1982年前后挑顶大修,换为洋瓦,北房仍为硬山起脊,阴阳合瓦,北房正中一间为当年会馆乡贤祠堂。原门道为蛮子门式,有抱鼓石门礅。进得门道迎面曾有一座木质屏门,中间一大门平常不开启,只留两侧各一小门供人进出。出大门后,有一条宽约4米向西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可到南柳巷街。原门道现封堵住人,进出院门改在正房西侧。院落的空地曾是林海音家的后花园,且有正房西廊门相通,现一部分被改作他用。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政府,根据有关方面提议,对位于南柳巷的林海音旧居实施挂牌保护。

林海音小学就读于现旧居东边的南新华街上的北师大附属小学,俗称厂甸小学。中学则就读于现旧居西边的宣武门外大街南头路西的福建会馆开办的春明女子中学,即后来的菜市口中学。

林海音在北平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职于位于宣武门内石附马大街的世界日报社,离现旧居路途也不算远。

林海音与夏承楹在北京的合影

后来,林海音嫁给当时民国政府秘书长夏仁虎之子夏承楹。出嫁后,夏家的住处离林海音的旧居不远,向西北约一里许,即前青厂胡同西头路北,现门牌55号,不过当年的院子已拆除,院门口那棵枝叉怪异的老榆树仍在。

林海音在北京居住生活二十五年,基本上都是在宣南地区。她谙熟宣南的平民生活及环境,所以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后,能够很快就被北京人,特别是宣南的北京人所认同。人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总是禁不住在想:当年的小英子家到底在哪儿?好像就住在自己现在住着的胡同里,那么亲切。

1948年,已为人母的林海音与丈夫携子扶母返回台湾。在台湾,林海音继续从事写作,并创办报刊和出版社,以此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台湾的文学青年。1998年,荣获第三世界华文作家大会“终身成就奖”。于2001年12月1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3岁。

林海音1948年离京返回台湾居住后,曾于1990年、1993年先后两次回大陆特意来京前往现旧居追怀往事。林海音跟老街坊们说:她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台湾,一个是北京的宣南。林海音几十年京音不改,被当年的老街坊们亲切地叹称为地道的“京片子”。

林海音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发展经历坚持认为,台湾文学的根是在大陆。她把自己开办的纯文学出版社的全套样书捐给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她还号召台湾其它出版社也这样做,以丰富现代文学馆的馆藏,弥补此前现代文学馆台湾作品不全的缺憾。她致为于与大陆文学界同行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以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个人魅力,成为联络海峡两岸文学的桥梁,成为中国文坛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彭泽民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