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军事

自民党要搞防卫型航母 日本军工该哭还是该笑?

2018-03-31 13:55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31日讯,据日本媒体报道,针对日本政府计划年底敲定的新防卫力建设指针《防卫计划大纲》,自民党建议要求装备“多用途防卫型航母”,并配备最尖端隐形战机F-35B。尽管日本在二战后不能拥有军队,但日本的军事投入仍然长期占据亚洲第一的位置,这也使得日本建立起了一大批以三菱重工为代表的军民融合军工企业。面对日本不断调整的防卫政策,日本军工企业在享受国家扶持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

自民党要求装备“多用途防卫型航母”并配备最尖端隐形战机F-35B。

谈兵·大扫描 军工体系遭大规模冲击

三菱重工在2020年后,就有可能陷入“无舰可造”的境地。

日本经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增长期,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同时美国在当时提出了“尼克松主义”,主张从亚洲撤退,要求日本增加承担亚太地区防卫的任务。日本的大国意识开始复苏,重整军备及军备国产化的呼声开始高涨。

通过1958年至1976年的4次防卫计划,日本形成了以三菱重工业、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川崎航空工业、日本制钢所等为代表的军工企业,装备的国产化率由原来的62.4%提高到93%。从防卫省登记的、从事武器及其他军需物资生产的企业就有26000多家,主要的生产企业有1500多家,军工从业人员约7万人左右,约占日本工业从业人员的0.1%,但由于日本盛行转让承包制度,实际上与防卫生产有关的企业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一架F-15J战斗机价格高达130亿日元。

根据大致的估算,如果把这些企业加起来,可年产战斗机2万至5万架、作战舰艇20万吨、坦克1.3万至4万辆、火炮20余万口、导弹33790枚、枪支13万至14万枝、弹药50万至100万吨;若发生战争,这些企业的年生产量可供装备216至660个现有规模的陆军步兵师,海军可扩大6至8倍,空军可扩大12倍。

日本坚持军工国产化的方针,就是为了要维持日本军工产业独立自主的研发和生产力,确保在未来爆发战争时可迅速组织起力量保卫国家安全而不受制于人。因此,日本的武器装备价格奇高。例如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一架F-15J战斗机高达130亿日元,是美国进口的两倍;自卫队的国产90式坦克造价20亿日元,是国际上同类坦克的2至4倍。但为了鼓励和维持企业生产防卫产品的积极性,日本对拥有军工生产能力的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订货,保证防卫产业资金的稳定性,从而规避市场波动的影响。

然而,这一稳定的国防工业体系,最近却遭到大规模的冲击,三菱重工就是典型代表。

谈兵·他郁闷 国内“兄弟相争急”

日本的X-2心神战斗机在试飞几次后惨遭下马。

众所周知,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旗下的产品囊括日本自卫队的陆海空各型主力装备,包括F-15J战斗机、F-2战斗机、10式坦克、雾岛号宙斯盾战舰等。

给日本自卫队造军火,是三菱重工最稳定的收益,每年销售额达到4000亿日元(相当于238亿人民币)。但最近三菱重工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

首先,三菱重工走向国外的“军火出口”遭遇重创。日本政府当初主推潜艇出口,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三菱重工。但是时至今日三菱重工的武器海外订单仍然是零。尽管日经新闻等媒体报道,三菱重工的潜艇“具有世界顶级静音性能和潜航能力”,而且单价能够减低到530亿日元(31亿人民币),但澳大利亚项目的惨败,等于封死了日本潜艇出口的可能。

包括潜艇在内,日本军工企业的其他陆海空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并不强,主要原因是价格居高不下。日本武器装备的价格是美式武器的1至2倍。购买日本武器不但价格高,而且会有一定的政治风险,这就很难吸引客户?另外缺乏实战检验,也是日本军工生产武器难以获得订单的重要原因。因此日本首先要做的,是要修宪,为日本大型军工企业释放产能打开政策通道,其次是大幅度降低价格,至少达到中国、韩国军工产品的价格,才会有竞争力。实现这两点的难度相当大。

另外,日本军工业内部外部竞争环境都日趋激烈。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因此每年用上万亿日元军费来养活军工企业,很难持续,日本转而实行更严格的价格竞争制度。例如三菱重工的舰艇制造业就遭到JMU(日本海上联合集团)的“阻击”。JMU集团是合并了石川岛播磨重工的造船部门,在2015年日本提出建造新的27DD宙斯盾驱逐舰后,JMU获得建造两艘驱逐舰的订单。日本防卫省称,JMU集团这次能够击败三菱重工,完全是因为成本更低。

此外,JMU集团还建造了日向级、出云级总共4艘反潜直升机母舰。如果日本未来要建造航母,项目很有可能还会被JMU夺走。这意味着三菱重工将失去日本主力舰艇建造企业的地位。如果没有后来获得建造朝日级、不知火级护卫舰的订单,那么三菱重工在2020年之后,就有可能陷入“无舰可造”的境地。
因此,现在的日本军工,已经不是旱涝保收的香饽饽,如果价格、技术没有竞争力,面临的就是出局。

美国“大哥来抢钱”

特朗普上台后,将扩大军火出口作为其重中之重的目标。

除了内部竞争更加激烈,来自美国的“经费掠夺”更让日本的军工企业雪上加霜。在2017年11月的日美首脑会谈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敦促日本大量采购美国的防卫装备品,安倍回应称“将尽最大努力”。这被日本军工相关人士讽刺为:美国直接抢日本的防卫预算。

前文讲述日本进口美国装备,为了提高国产化率,主要采用授权生产的方式。日方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本国的国防工业,是一种互惠的武器出口。但现在特朗普施压后,直接进口美国装备的采购大大增加。这种被称为“对外军事销售”或“对外有偿军事援助”(FMS)的合约方式,价格由美国政府决定,不允许授权生产,日本政府需预付货款。而且美方不确定提供装备品的时间,合约内容有时也会发生改变。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手中。这种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也就只能眼睁睁吞下去。

据统计,日本购买美国等国外武器使用的费用占总装备采购费的比例,已经由上世纪90年代的8%左右,上升到现在的将近20%。最近日本采购的AAV-7两栖战车、V-22鱼鹰等都是直接向美军购买。F-35A项目38架由日本组装,但增购的25架将直接从美国购买。另外,自民党建议要求装备“多用途防卫型航母”并配备最尖端隐形战机F-35B,预计可能达到20架,也仍然直接向美军购买。

对此日本军事评论家竹内修警告称,长此以往,三菱重工等日本军工企业将逐渐萎缩甚至失去军工能力。因为军工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军费总额是有限的。现在美国通过直接出售先进装备,日本虽然能够迅速获得更先进的武器,但日本军工等于失去了原本可用来购买国产装备的投资。而军费投入的减少,将使日本军工技术难以跟上世界先进水平,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谈兵·大辩论 军民融合之路谁优谁劣

日本的军民融合水平,过去一直是为世界所称道的。因为日本实际是高技术制造巨头在容纳小部分军工生产,因此更贴切的说法是“民军融合”。单纯从“健康度”来说,日本的军工企业完全不用担心发展的问题,因为它们对军需品的依存度一直比较低。

例如日本军工企业的军需依存度一直在5%-10%左右,最高的也不会超过20%,而日本的军工企业更多的是在挣民品的钱,反过来再反哺军工。因此很多日本军工企业在民用市场,照样有很大的名气,例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斯巴鲁、NEC等企业。

而欧美的典型军工企业,军需依存度要高得多。以美国军工企业为例,最低的联合技术公司,军需依存度也有20%,而波音公司依存度为40%,像通用动力、诺格、洛马、雷锡恩等公司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这意味着一旦没有了军品,这些公司立马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我们要看到,日本军工企业军需依存度低的前提,是美国长期的军事技术转让和授权生产,使得日本能够享受技术成果。严格意义上说,日本军工是授权生产型军工而不是原创研发型军工,因此日本军工可以在转移技术的前提下,一边服务于日本的武器装备制造,一边在民用市场上继续大展拳脚。

但武器研发的技术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日本这类军工企业按照美国输出技术造宙斯盾战舰、F-15J战机没问题,但是无法进行全新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因为一方面美国在对日本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也没有财力和能力进行新武器的研发。五代战机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在战后的研发从研发T-1教练机开始,就离不开美国的技术掌控。而实现国产战斗机的自主生产,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基础研究、研发、生产、配套等一个航空工业体系。日本尽管在军民融合的军工企业中,有很多先进技术和工艺,但日本缺乏整合先进技术的能力和体系,更没有复杂军工系统项目的管理经验,这些仅靠三菱重工等军工企业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而英美军工企业虽然军工项目依存度高,但也意味着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

因此,日本国产四代机F-2的研发速度虽然领先中国歼-10,但是在五代机的研发上,日本就被中国反超。日本的X-2心神战斗机在试飞几次后惨遭下马,日本防卫省已经决定不再考虑2030年之前开发国产战斗机。这其实等于说日本已经放弃第五代国产战斗机的研发,转而直接从美国购买。

谈兵·相比较

美国军工特色:以军带民,出口第一

相对于日本的“以民养军”的军民融合策略,美国实行的是“以军带民”的军事工业发展政策。

通过军方、军工业部门和军工企业的调整改革,以及军队、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实现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美国军工巨头首先进行融合与合作,致力于系统集成、关键分系统方面的融合,然后军工巨头和民用工业企业及中小企业军民融合,实现军民一体化发展,使得军工企业的技术向民间转移,同时实现中小企业创新力量向军工企业流动。

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近10年来非常重视军工的出口,而且支持力度完全来自美国政府领导人。美国战后历届总统都鼓励军工制造企业多向国外卖武器。只不过在冷战时期这种出口有某种军事援助的意义,而在冷战后美国完全把卖武器当成了最重要的“国家生意”。在冷战后美国也一直居于军火出口头一名的国家,牢牢占据世界高端武器出口的龙头的地位。

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更将扩大军火出口视为其重中之重的目标。特朗普甚至不惜使用损人利己的办法来扩大军工出口。例如特朗普不但亲自施加压力,督促现有欧洲、亚太、中东等传统美国武器进口国增加购买数量(日本就是典型一例),而且还委派外交人员,劝说俄式武器的传统购买国转而购买美式武器,甚至不惜对购买俄制武器的国家和俄罗斯军火出口企业实施制裁。

俄罗斯军工特色:军民分立,出口大户

当时的苏联实际上奉行的是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两张皮”的战略。苏联为了保持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贯重视军工生产,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然而经济军事化的严重后果,不仅造成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而且谈不上与民用工业的互动和融合。

即使是俄罗斯独立后,国防工业“军转民”也一直是困扰俄罗斯多年的难题。这十几年,俄罗斯政府出台的“军转民”政策可谓多如牛毛,但结果大都不尽如人意。从整体来看“军转民”的生产前景暗淡。目前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军需依存度仍然高达80%以上。

相比美国,俄罗斯的问题在于本国军队的购买力有限。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军工企业瞄准的就是国外市场。因此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军工一直是军火市场的“老二”。由于苏联的武器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俄罗斯武器用户的忠诚度极高,因为俄制武器在简单易用程度、使用费用、性能等方面实现了较佳的平衡,广受第三世界国家好评。即便曾经有使用西方国家武器经验的国家,在经过对比后,仍然会购买俄制武器。

相对于美国,俄罗斯在军工市场上舍得出口最先进武器。除了核潜艇、核武器这样的大杀器外,俄罗斯把众多先进武器都推到国外市场,以租借、合作、出售等多种形式进行兜售。这是因为俄军工企业对武器出口的依存度太高,而且在西方国家和新兴军工国家的联合挤压下,俄罗斯不得不拿出真本事,否则无法站稳市场。

俄罗斯的问题在于后劲乏力,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军工研发能力急剧下降。现有的出口产品大多数技术来源于苏联,随着武器更新换代的加快,俄罗斯军工出口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例如俄罗斯的苏-57,迟迟无法完成入列,而印度作为合作方也极为不满。在未来的20年至30年,俄罗斯的战斗机、潜艇、坦克、装甲车、火炮等武器出口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如果届时俄罗斯无法完成军民融合的调整,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严酷的冬天。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风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