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北京小伙在黄河源戈壁滩发现野生黑狼!专家称三江源或仍有狼种群

2018-11-22 11:40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不会吧!不可能黑狼真让咱们看见了吧?”车里四个人瞬间都叫了起来,飞快地打开车门、摇下车窗,拿出手里的“长枪短炮”拍起来。150米外的那个黑色移动物体在镜头下观察无疑就是一匹狼。但不同于在中国常见的灰狼,这一头通体是油亮的纯黑色,只在嘴边有一圈白毛。从侧面观察,这是一头母狼。它发现车辆,稍微有些警惕,往远处跑了50多米,又好奇似的回过头来看了一眼。

李理(左)和同伴们在无人区观测

这一眼,调查队员、来自北京黑豹野保站的李理后来回忆说:“就是这一眼,我确定我真的看到了一头黑狼!”

幸运:最后两公里发现黑狼

10月11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黄河源园区开展水鸟调查进入第三天。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园区范围内的水鸟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积累基础数据。调查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野保组织。除了观察记录水鸟的情况,调查团队也在沿途进行了大量兽类调查。李理带领的小团队一共4人,包括司机和一位当地的藏族向导。他们当天要前往的地方在地图上都没有标示,只知道一个藏语名字“刚玛革玛措”,距离无人区非常接近。发现黑狼的时候,当天的调查工作已近尾声。李理从大野马岭出发,沿着既定的路线走出了98公里。调查队员开玩笑说干脆凑个整数,走满100公里就掉头。没想到这最后的两公里竟给了他们这么大一个惊喜!

一匹黑色的狼,为什么会让大家如此兴奋?原来,狼的野外黑化个体虽在北美比较常见,但整个欧亚大陆都非常稀少。阿拉伯地区的山地和叙利亚南部有一种被称为“德尔邦”( Derboun)的小型黑狼。但阿拉伯人认为它们相比狼,更接近狗,在中印边境的拉克达地区(Ladakh)据称有一个小种群。而在我国境内,科学家和保护一线的工作者虽偶有听到牧民对黑狼的描述,网络上也有少量关于西藏地区黑狼出现的报道,但几乎从未记录到它们的影像资料,也无法证实其真伪。

全球著名生物多样性保护学家约翰·马敬能博士(Dr. John Mackinnon)对此解释说:“纯黑个体意味着其父亲和母亲都有相同的黑色体色隐性基因。如果父母中只有一方拥有这种黑色基因,则后代会成为灰色或白色个体。这样的基因本身就十分稀少,双亲都正好有这样基因的概率就更小。”黑狼从目前的科学范畴来说不算一个亚种。它们迥异的毛色是灰狼的基因变异所致。

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r. Gregory Barsh团队联合加拿大、瑞典和意大利的高校进行一项针对黑狼基因来源的研究。他们追溯了黄石公园内150头狼(其中约一半是黑狼)的DNA来源,发现最初的黑色体色变异竟是出自人类之手。研究表明,大约在4万年前,早期人类在为家犬配种时更倾向于繁殖深色的后代,因此家犬中携带深色体色基因的个体数量不断扩大。在偶然的契机下,家犬和野生狼结合,将携带的基因传给了狼群,野生狼群中的深色个体也不断增加。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科学界已经无法确认黑色体色的基因突变是从家犬还是狼群中产生的。

艰苦:在茫茫戈壁滩观测

李理和团队成员在黄河源戈壁滩上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匹罕见的黑狼。当时时近黄昏,几天前的积雪在气温回升下慢慢化开,戈壁滩上一片雾气蒸腾。黑狼的身影穿梭在白色的雪堆之间,恍若魅影。

观测区域属断氧层,被当地藏民成为“鬼地方”,即使是本地人也不敢贸然进入。观测人员在观测间隙吸氧。

虽然相距还有一段距离,但李理一行人大气不敢出。司机师傅放缓车速,慢慢尾随黑狼前行。大概是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古怪的庞然大物,黑狼一开始显得有些紧张。李理决定先停车,放下手里的相机,让对方适应车辆的存在。双方就这样安静的相处了几分钟,黑狼似乎慢慢放松了警惕。

李理一边观察眼前的这只黑狼,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比对狼的特征:体态、体型、胸口到地面的距离、脚到地面的距离……他依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需要确认眼前这只不是什么牧民家的狗。但其实从第一眼看到它,李理就不断回想起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著名的302号头狼“卡萨诺瓦”( Wolf 302,“Casanova”)。“它们的眼神是一样的。”他在心里几乎已经肯定。

302号也是一匹黑狼。它被冠以“传奇”之名,原因有二,首先,它并不是体型最大或最强壮的狼,却统治了黄石公园最大的一个狼群长达5年之久。其次,狼通常是终身一夫一妻制,但它却像个“浪子”那样有数个配偶。不仅仅在自己的狼群里,其他狼群里也有“情人”。所以研究者们才给它起名为“卡萨诺瓦”,这是18世纪享誉欧洲的意大利情圣。

黑狼在北美十分常见,黄石公园中约有一半的狼都是黑色皮毛。既然是由人类选种造成的基因变异,那么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和大洋彼岸有这样的区别?科学家至今也没有定论。但目前接受度最广的解释是和栖息地环境相关的。在北美,狼的栖息地以森林为主,黑色的皮毛能让它们更好地隐藏自己。而在苔原和高原,比如三江源,则是开阔地带,树木稀少。拥有浅色皮毛的个体就更容易和周遭的植被融为一体。

李理团队发现的这只黑狼在戈壁滩上就特别显眼,尤其被雪景一衬,更是一目了然。但眼下,它已经把这群奇怪的人抛在脑后,专心致志地开始捕猎。戈壁滩的右侧是几处高原山体,缓坡上零零散散站着七八头藏原羚,那是它的目标。黑狼前后两次发动进攻,向羊群冲去,但终因地势不佳没有成功。捕羊不成,它又转向小型猎物鼠兔。先是伏在地上、脑袋时不时左右摇摆,似乎是在仔细听鼠兔的动向。跟着高高跃起,用两只前爪猛地扑向地面,试图抓住探出头来的鼠兔。但今天运气不在黑狼这边,鼠兔的抓捕也一无所获。它在李理团队的注视下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一片干枯的河床上。

狼是群居动物,但每到春夏会短暂分开,各自生育狼崽,深秋时节再次合群。李理他们在回程途中两到五公里处,又先后发现两只灰狼。不知是不是此前那只黑狼的同伴?不知道同一群狼中还有没有像她那样的个体?怀着激动的心情,他们迅速回程把这个消息分享给WWF的伙伴。同时也快速联络专家,求证是否是真的黑狼?

兴奋:中国首次发现黑狼个体

马敬能博士在查看了调查队拍摄的图片后,非常肯定这就是一匹雌性黑狼。他认为,这匹黑狼的出现表明三江源可能有着较大的狼的种群,因此稀少的黑色体色基因才有机会与同样的隐形基因相遇并结合,生成黑狼个体。

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解焱博士也认为这次发现意义重大,对在中国研究狼这个物种很有价值。她表示,欧洲和北美对黑狼的研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就开始了,但在中国记录它们的文献报道从未有过,国内研究狼的专家也很少。以前中国的狼分布很广,现在只在高原和荒漠上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狼的保护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人兽冲突、狼的猎物被毒杀等等,都是狼的数量减少的原因。这次能够拍摄到黑狼说明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也是当地保护成效的一种展示。希望这个信息能引导更多学者对中国的狼进行深入研究,也希望公众和相关机构提高保护重视程度。

此次水鸟调查除了黑狼以外,还监测到湿地鸟类共26种、近15000只,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胡兀鹫和黑颈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鵟、猎隼和纵纹腹小鸮,国际濒危物种猎隼和国际易危物种黑颈鹤。针对调查结果,WWF三江源国家公园项目高级经理韦宝玉建议:“我们此次对黑狼的发现对于中国狼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一起进行相关专题的调查和研究。”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