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天增号商铺、满洲女子...120张老照片回顾那些年的北京城

2019-01-18 20:21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摄影展,日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展示了活跃于19世纪的21个知名摄影机构和摄影师的120件摄影作品,全面地映射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

19世纪中叶,摄影介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是个重要事件,它如同一个杠杆的支点,对于撬动传统思想封闭的石棺具有关键性意义。

遥望北京内城城墙。菲利斯·比托摄于1860年。

北京内城角楼。菲利斯·比托摄于1860年。

北京全图。菲利斯·比托摄于1860年 六联张全景图 23 厘米 173 厘米

北京在中国几个大城市中较晚迎来摄影术。我们现在知道的最早关于北京的照片拍摄于1860年左右。随后几十年,以人物、街道、建筑等等为主的照片不断出现,构成一幅北京社会生活全景。古物收藏家史蒂文·洛文希尔收藏有1.5万多张中国早期摄影照片,其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作,比如《留美幼童》《古观象台》等,有关北京的照片不在少数。此次,精选出来的120幅照片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展出的图片中较早的一张是19世纪60年代拍摄的《北京街景》。这张照片的中间是一条纵向延伸的宽阔土路,路两旁稍远处分布着鳞次栉比的民居,几辆马车停在临街的房屋门前,展现安宁与忙碌的平民生活。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已无从考证,拍摄地点也由于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无法得出定论。

相比之下,摄影师菲利斯·比托期拍摄的《北京全景》更加宏阔。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菲利斯·比托随侵略中国的英法联军来到北京,拍摄了这些大胆的全景照片。《北京全景》可能是最早的以中轴线为中心拍摄的全景照片,当时在单张底片上呈现全景的技术还不普及,这样的全景照片是六张照片接续起来的,每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和拍摄角度都稍有不同。这些作品不仅是国际摄影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比托漫长摄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八达岭长城。托马斯·查尔摄于19 世纪 70 年代。

北京一条商业街上的店面。托马斯·查尔德摄于19 世纪 70 年代

北京颐和园。约翰·汤姆逊摄于1870年代。

此后,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北京。托马斯·查尔德于19世纪70年代来到北京,当时他受雇于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担任燃气工程师一职。在北京生活的近二十年间,他流连于古老的北京城,拍摄了以北京的建筑、人物和日常生活为主题的近200张照片。其中的许多作品,比如圆明园的观水法石门、养雀笼,是仅存的对中国重要建筑的影像记录。

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19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后,便长期旅居中国。他在北京拍摄的作品汇编为《北清事变写真帖》,1901年出版。

北京商铺精致的门脸儿。托马斯·查尔德摄于1870年代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托马斯·查尔德摄于1970年代

满洲女子,约翰·汤姆逊摄于1870年代。

骡车,山本赞七郎摄于1880年代。

拉着骆驼的口外商贩。山本赞七郎摄于1980 年代

庚子年被烧毁的前门箭楼。H. C. 怀特公司,明胶银盐立体照片(半张)

北京圆明园观水法石门 托马斯·查尔德摄于 1970年代

一个竖着冲天招的香店

H.C.怀特公司由霍利·怀特和他的两个儿子于19世纪70年代在纽约创立。这家公司曾在世界各地拍摄立体照片。洛文希尔家族的收藏涵盖了大量以北京为题材的早期照片校样,这些校样上还有当时编辑时留下的数字和注释。展览中的《北京城门》和《北京街道》两幅作品记录了当时熙来攘往的商业活动。

一家名为天增号的商铺。托马斯·查尔德摄于1870年代。

北京一家新开店铺搭的席棚。托马斯·查尔德摄于1870年代

香山碧云寺 托马斯·查尔德摄于1870年代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照片中的人和物都如烟云过眼,但这些摄影作品依然清晰精美,展示了瞬间的永恒。

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时间:2018年11月27日——2019年3月31日9:00-17:00

(周一闭馆 除夕至初十闭馆 16:30以后停止入馆)

票价:清华大学校内人员免门票 校外人员门票20元 展览免票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文 | 陈莹

图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编辑 | 黄加佳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