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因曾看到邻居叫救护车独自就医 刘律师打造空巢老人小区自治样板

2019-02-18 13:40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这个春节,东城区怡龙小区充满着祥和温暖的氛围。物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给业主们送对联福字;有的业主家保姆放假了,物业人员还义务帮着搞搞卫生;业主之间见面也多了些节日的问候……这种氛围是小区以前不曾有的。空巢老人获得了更多关照,邻里之间充满善意与包容,业委会主任刘晓明希望,能把小区打造成社区社会化治理的样板间。

小区露天餐会,增进邻里感情

叫救护车独自就医

空巢老人的“坚强”刺痛了他

刘晓明是位事业有成的律师,在怡龙小区住了十年。周围的邻居有很多很杰出的人士,单拎出来都非常厉害,但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却起了一种反作用力,邻里之间的关系普遍冷漠、互不关心。两年多以前,小区管理问题爆发,业委会瘫痪,小区连烧锅炉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刘晓明毛遂自荐,当上业委会主任。

他带领着业委会倾听业主意见,解决了小区自采暖问题,引进了新物业,加强安保设施,提升了小区的硬件管理水平。刘晓明完成了小区自治的第一步,赢得了邻居们的信任,也开始着力重新构筑小区的邻里关系。

小区里的一个邻居罗阿姨,刘晓明最初注意到她,是因为总看到她一个人出入小区,买菜散步,觉得老人不容易。直到做业委会主任之后,他才真正和罗阿姨有了深入接触。

“我专门去她家,跟她聊天。得知她老伴儿已经去世了,儿子在外地工作生活,工作特别繁忙,所以不能经常回京。”刘晓明说,罗阿姨80多岁了,既是空巢老人,又是独居老人,因此算是他最挂心的一个邻居。

去年年初,刘晓明突然发觉,有一段时间没在小区里见到罗阿姨了。他抽了个空,登门去探望。谁知门一开,眼前的罗阿姨竟拄着拐杖,腿上还打着石膏。

“呦,罗阿姨您这是怎么了?”刘晓明一细问才知道,老人不久前在公园散步时摔伤了腿,忍着疼痛走回了家。在家里躺了两天实在疼得受不了了,自己叫了救护车,咬着牙去了医院。这么长时间,周围的邻居没人知道她的事。

“我想象着那个画面,心里特别难受,像针扎一样。问她为什么不找我们帮忙,她说不愿意麻烦邻居。”刘晓明说,罗阿姨是老空军,骨子里透着军人的刚毅,特别要强,只要是自己能解决的事就不愿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邻里守望在以前的胡同大杂院里从来都不是问题,然而在楼房小区却成了奢望。冷漠的邻里关系中,受伤害最大的就是老人。缺乏关爱的社区也许比病痛的压力更折磨他们。

刘晓明平时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作为业委会主任和邻居,他却总惦记着罗阿姨,偶尔得了闲暇,就去敲敲门,看看老人的近况。“老人很愿意聊天,对社区的大事小情特别热心,积极建言。”刘晓明能感受到老人交流的欲望,感受到她对与社区产生连接的愿望多么强烈。刘晓明希望自己去关心老人家,也能成为一个导向。他和业委会成员去了,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这样做了,慢慢就对其他邻居们起到示范效应,唤起大家去关注身边的邻居。

让刘晓明意外的是,跟老人家越聊越发现亲近,老人的儿媳妇竟然是他在上海分所的同事。在一个社区里,邻里之间可以因为爱与关怀发现彼此更多的连接。

敲敲邻居的门相互问候 构建充满善与爱的邻里关系

在刘晓明看来,无论是关照空巢老人、还是消除社区矛盾,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是解决社区一切问题的开端。重构一种充满善意和关爱的邻里关系,受益的不只是老人们,更是小区里的每一个邻居。

去年中秋节,他在小区里组织了一次露天餐会。每家每户都带个拿手菜来,一起分享厨艺。通过各种社区活动,大家互相认识,增进感情。老人孩子,其乐融融。

邻居中有画家、音乐家和体育人士,刘晓明就问他们能不能给小区的孩子们开一些公益的课程,他们都很高兴地答应了。刘晓明说:“我所做的就是让邻居们建立相互信任和友爱的关系。有了了解、信任,就会相互包容,形成友好相处的良性循环。”

接着,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还开设了“我有好邻居”公众号,传播睦邻关系的理念,号召大家“别再个人自扫门前雪啦!”一个公益机构的朋友听说了他的想法,还专门为他拍摄了一个短片《我有一个好邻居》。

“我们需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比如说敲敲邻居的门,隔三岔五相互问候一下,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关心小区、关心邻居,这就是一个人从内心的小天地里面走出来的过程。”短片中传递出的理念,唤起了人们的共鸣。在业委会、物业和全体业主的共同努力下,以往邻里不见面,见面不说话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

如今的业主群特别活跃,有人随手拍照善意提醒:“这个地儿特别滑,上面有冰,大家倒垃圾小心。”有人问了句“这是谁家的车,挡在路上了”,十分钟之后车就挪走了。有家业主推荐自家用过的勤快阿姨,马上便被邻居请回了家。那种热乎劲儿,恨不得谁家炒菜缺了酱油,在群里知会一声就有人送去。

平时物业多照顾 再引入社工组织专业服务老人

和睦的邻里关系让社区有了爱意流动。但是,邻居们毕竟也有自己的工作、家事,针对社区里的“老”邻居,他们能送去关怀和问候,但在日常照料上却有心无力。对小区特殊人群的关照,还要找出更多的路径。

有一次,罗阿姨外出买菜进小区的时候,道闸的自动落杆碰到了她。她在业主群里向物业部门提起此事,刘晓明看到了,赶忙联系物业公司的负责人,立刻去家里看望老人,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要不要去医院检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要求。

物业的态度诚恳负责,罗阿姨通情达理,没有互相抱怨和指责,事儿也就妥善解决了。

刘晓明建议物业公司多给老人一些帮助,时不时去关照一下。虽然照顾空巢老人并不是物业公司的职责,但小区里却经常能看到物业人员帮老人推车、提菜送回家的场景。工作人员还会隔三岔五去老人家敲敲门,陪着聊聊天。老人好几次在业主群里为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点赞。

“空巢老人是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现在年轻人的负担也很重,两口子可能要照顾4个老人,下面还有一两个孩子。万一照顾不过来怎么办?”刘晓明觉得,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一方面要构建亲密的社区关系,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引入社工组织提供专门服务,这才是切实有效的长久之计。

在看到介绍怡龙小区《我有一个好邻居》的公益短片后,北京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工事务所主动找到刘晓明,提出可以进驻小区,由专业社工提供助老、婚姻家庭、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公益服务。社区有需要,希望获得专业的帮助;社工机构有服务,希望找到合适的小区落脚做样本。双方一拍即合,已经达成了意向,并和街道等政府部门进行了沟通。再过些日子,社工组织就可以进驻小区,提供服务了。

“希望社工机构进驻后,能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刘晓明说,到时候小区的“我有好邻居”公众号还会开发公益性功能,结合社工机构的服务,实现小区居民在线选择社区义工服务等功能。

从关心邻居开始 打造可以复制的小区自治样板

也有人不理解刘晓明,律师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多的时间去做小区的服务工作。

刘晓明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最重要的不是他所取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人格的尊严,被社会尊重,被别人关心。一个亿万富翁,没人爱,孤苦伶仃照样不幸福。“在感悟到这种生命的价值之后,我就希望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关心我周围的人,为他们和我自己的灵魂做点什么。”

从关心自己的邻居开始,建立人人友善的睦邻关系,这在刘晓明看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把小区里每一个邻居内心的善与爱激发出来,去营造一种友善的社区氛围,从而自我化解小区的各种问题。”

刘晓明说,小区治理其实也是社会治理问题。现在超过50%的居民生活在城市,而这其中又有80%的居民住在小区,小区的自我完善和管理,将大大降低政府的工作压力和社会矛盾。

刘晓明希望,能为社会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小区样板,邻里关系如何提升、居家养老如何实现、社会公益组织如何参与小区建设,政府如何提供帮助与支持,都在这里找到可操作性的方法,可以复制和推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莹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