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探幽旧址:李大钊故居,一副对联写一生

2019-04-12 16:51 编辑:TF022 来源:北京晚报

探访名人故居,不仅是一次穿越之旅,还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故居内的两树海棠繁花似锦,新绿重重。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直接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故居

一副对联写一生

4月初的北京,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然而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故居内的两棵海棠却繁花似锦,新绿重重。在这故居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北京李大钊故居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但没置下一间房产。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租下石驸马后宅35号(现文华胡同24号),与家人在此生活。这是李大钊在故乡河北乐亭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直接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此后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领导发起北方工农运动,参与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京李大钊故居分为南北两个院落,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北院北房是李大钊、赵纫兰夫妇卧室和堂屋。西厢房是李大钊的书房和会客厅,东厢房是长子李葆华卧室和客房,东西耳房是长女李星华和次女李炎华、次子李光华等人的卧室。

参观过程中,两件原状陈列的文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两件文物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伟大的人格魅力,为后人全面了解李大钊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第一件是堂屋北墙八仙桌上悬挂在玻璃镜框里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副对联是李大钊亲笔题写的,字迹遒劲有力。李大钊十分敬仰明代忠臣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句诗,便在此句基础上将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稍加改动。讲解员告诉我,李大钊非常喜欢这副对联,曾经多次书写。当他听说好友章士钊欲投靠北洋政府的时候,再次书写这副对联送给章士钊的夫人吴弱男。这副对联也是李大钊一生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看到这副对联,我不禁想到周恩来年少时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样是学习文化、著书立说,有理想、有信念的知识分子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与封建专制进行决绝的斗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缺乏理想信念的知识分子,即便学问再高深,也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只顾自己过好日子,不问黎民苍生死活。李大钊身兼四所大学教授,月薪240多块大洋,却自带大饼、干粮当主食,工资几乎全部资助了革命事业。这种心怀天下、有道义、有担当的大公无私精神,特别值得当代知识分子学习。

另一件打动我的文物是李大钊陪伴大女儿李星华玩耍的军棋,它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慈爱。李星华的卧室面积约22.5平方米,她9岁至13岁在此居住,期间她在北京孔德小学读书。李大钊有六个子女,其中最疼爱星华,总叫她星儿。李大钊平时回家,总是先抱起孩子亲一亲,连眼镜也顾不上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李大钊经常为孩子们写儿歌,和他们下军棋,做文明游戏,背古诗,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作为父亲,李大钊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希望孩子们成为“遇山不愁、逢水不惧”的革命者。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后,他特别地给孩子们认真地读它,讲解这本书的价值。

斯人已逝,生者当如斯。李大钊先生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我们应当加倍珍视。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情怀中认知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来源:北京晚报  张品秋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