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五四运动一百年周年重访北大红楼,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信仰

2019-06-28 02:00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夏至一过,北京城内迎来了连续几日的高温天气,此时如果人们来到东城区的五四大街上,会发现一座主体是红色的凹字形砖木建筑前游人如织。这座位于五四大街29号的红色建筑便是“北京大学红楼”,它曾是北京大学第一院(文科校区)和图书馆的所在地,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孟环 摄

1918年落成的北大红楼是一处革命圣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义。这里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无数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过足迹,五四的精神和力量亦在这里汇聚成风雷。

1917年始,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陈独秀早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迁至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在北大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为核心的革新堡垒,推动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

走入红楼,只见幽长的楼道旁分布着一间间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教室和图书室。曾经,鲁迅和胡适就是在红楼的“第二教室”分别讲授“中国小说史”和“中国哲学史”。容纳听课人数最多的是红楼的“大教室”,许多著名教授的课程和讲演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据说当年北大的教室常常爆满,授课的学者们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辟的分析深深吸引了听课的学子们。如今,不少游客在红楼的教室里徘徊良久,望着黑板上还原的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留下的板书,似乎在想象往昔的大师风采。

再往里走几步,来到的第二阅览室又称新闻纸阅览室。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赴京后,在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手下做助理员工作,管理十五种中外文报纸。在北大,毛泽东广泛结交了新文化运动中的风云人物,并在他们的影响下,经过探索,逐渐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红楼一层的东南角,是新潮杂志社和李大钊曾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1918年底,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发起新潮杂志社,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刊物。五四前夕,以新潮杂志社学生为首的北大学生,在这里制作了3000多面旗帜和标语,罗家伦在此起草《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发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的呐喊。

1919年5月4日,以北大师生为先锋,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革命运动在全国掀起,红楼便是北大组织五四游行示威的根据地。如今,新潮杂志社的内部也还原了五四前夕,北大学子在此制作旗帜和标语的环境。读着这些赤忱的救国呐喊,仿佛一瞬间回到了那个为了国家生存和民族尊严奔走抗争的热血年代。

在李大钊曾经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前还有不少游客驻足、沉思。1918年至1922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教授。红楼建成后,他在此办公,使北大图书馆从旧式藏书楼转化为了现代大学图书馆。李大钊还在这里写下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这间并不大的办公室内仿佛还留存了昨日的温度:书柜桌椅、墙壁上的电话和挂钟一切如旧,桌上的笔浅浅地搁在笔架上,它的墨迹似乎还未干透……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在这间北大红楼图书馆李大钊主任室诞生。在这之前,为了个人安全,陈独秀已从北京前往上海,在上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小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即是二人在北京分别时的约定和这一历史实际的反映。

今年,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纪念五四百年而举办的展览“五四现场”于本月初刚刚结束,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四月底到五月的这段时间里,前来红楼参观的游客人数已超过了16万,有一半以上的游客是自发前来的。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北大红楼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之处,目前纪念馆内正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陈列出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昭示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进行早期传播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于上海召开,那是中国共产党的降生之地;确切地说,北大红楼这个地方,则是它的孕育之地。”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李金光如此介绍说,“因此,我认为在这个地方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比较合适的”。

在中国的高校中,北京大学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北大之“大”,不仅在于其学术殿堂的地位,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还在于它有着伟大的精神和光荣的传统。什么是北大精神?北大校长蒋梦麟曾说,北京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使人“不安于现状,日求改革进步”,使人“不苟安,不懒惰,不堕落,不腐化”。马寅初也曾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北大的精神和传统皆发源于红楼,今天它也获得了接续和传承。“红楼不是简单的一个建筑,它是一个历史物证,是珍贵的文物。走在红楼里,我还是常常会觉得感动。”李金光回忆道,每年都有很多青年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北大新生,他们有组织地来到红楼老校区,“从他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老北大和先辈们的敬仰,他们对曾经的老北大人在红楼的故事也非常感兴趣。我相信,他们能肩负起重任,可以把五四精神很好地传承下去。”

北晚新视觉供图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