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吃火锅,用筷子夹着涮熟的羊肉片,再蘸上小料就着糖蒜那么一吃

2019-07-14 15:02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前两天,在工体附近感受了一把泰式火锅,至此,我吃过的火锅,就不只有“咱自己”的老北京火锅、羊蝎子火锅、肥牛火锅、肥羊火锅、驴肉火锅、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串串香火锅、鱼火锅、海鲜火锅、澳门豆捞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港式火锅、吧台式小火锅、台湾火锅,还包括“别人家”外国风味的日式火锅、泰式火锅……

汪志东


插图 王金辉

火锅,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席卷”了多少人的胃口!

吃火锅是一个传统,也是一道风景。各种特色火锅店遍布中心城区,连远郊区县也不乏它们的身影。

然而记忆里,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还从没吃过火锅呢。那时家里不起伙,也没有厨房。爸妈分别在单位食堂打饭吃,爸爸伙食标准每月十八元,妈妈伙食标准每月十二元。我上学时学生灶伙食标准每月八元。那时我总特别羡慕生病的同学——盼望自己也能吃上一碗有着葱花香味儿、漂着香油油花儿的病号饭。

住校期间,每周六下午,生活老师会发给回家过周末的学生每人一个纸小包,里面装着八两地方粮票和贰角七分伙食费,让学生在家期间吃饭使用的。到家后,妈妈接过小纸包,取出粮票,余下的钱就是我的零花钱。

周日跟着爸爸妈妈逛街,有时会去国营饭店吃饭。国营饭店环境布置简单,店内大堂摆着和食堂差不多一样的方桌及条凳。菜谱多是应季家常菜,就像食堂小灶。店堂有免费开水,桌子上放着白色瓷质酱油壶和醋壶。农民大伯们进城办事,通常自带干粮。冬日里花个一二分钱加工费,饭店大师傅就会把农民大伯冻得冰凉的干粮用刀切成丁,再用炒锅加工成热气腾腾的烩饭。舍不得掏加工费的,餐厅服务员依然微笑着热情接待,用白色大瓷碗倒上开水,再倒上酱油和醋,农民大伯将自带干粮用手掰成小块装进碗里,用开水泡了,照样吃得热热乎乎。那时不分高低贵贱,大家都是国家建设的主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岗位分工不同。

那时计划经济,国家底子薄,物流不发达,菜市场供应蔬菜品种有限。我参加工作以后,有一位同事是湖南人,身体上火想吃家乡苦瓜,只能写信不计成本让亲戚邮寄过来。同事收到苦瓜用锅炒熟,请大家一起品尝,我才知道苦瓜是什么味道。

一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冬日,我才第一次吃火锅。

那是和几个同事相约一起去吃涮羊肉。服务员将加好底料清汤、点上炭火的大铜锅用双手端上桌,不久一盘盘手切羊肉片陆续摆上来。随着炭火冒着火星越烧越旺,火锅开锅啦。我用筷子夹着涮熟的羊肉片儿,再蘸上拌着麻酱、韭菜花儿、酱豆腐的小料,就着糖蒜那么一吃,嘿,太好吃啦!接下来再涮白菜、粉丝、冻豆腐,最后杂面一煮,吃完后感觉浑身暖暖和和。

有了这次吃火锅的经历,每年天寒地冻,就会惦记着火锅了。

有一点千万不能大意:记得一次在地安门外吃炭火大铜锅,因为天气实在太冷,房间门窗关闭,吃了一会儿就觉着头晕。我还纳闷儿呢,没喝酒啊,怎么就醉啦。和同事们一说,都有同感。一个同事说:咱们都熏着啦(一氧化碳中毒)!从那以后,再吃炭火大铜锅,不管外边儿气温多低,我都会留心把门窗开个缝儿。

2000年秋,我家搬进了楼房,入户电表容量大多了。我于是去商场买回陶制电火锅,想吃火锅时,就买回食材备好小料,全家人随时开涮。

有段时间,单位流行利用休息时间不定期在办公室聚餐。同事们有的从家里拿来电磁锅,有的拿来刀具,有的拿来食材,我也拿来家里的陶制电火锅。各显身手七手八脚一通忙活之后,大家说说笑笑一起涮火锅。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你一言我一语边涮边聊,完全像大家庭聚餐。

炭火大铜锅现在称为老北京火锅。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不同风格的各式火锅,还有外国风格的日式、韩式、泰式火锅……它们仿佛雨后春笋,在北京的商业街、购物中心、美食一条街、楼宇底商冒出来。在京城居住生活的百姓人家,来京旅游、办事的外地人、外国人,共同享受着各种火锅的美味。只要想吃火锅,春夏秋冬随便哪天都行,远亲近亲、同学同事,大家就欢聚一堂了。老北京火锅、羊蝎子火锅、肥牛火锅、肥羊火锅、驴肉火锅、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串串香火锅、鱼火锅、海鲜火锅、澳门豆捞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港式火锅、吧台式小火锅、台湾火锅,或者“洋”火锅,想吃什么吃什么。

夏季置身火锅店,空调是个好东西——享受火热美食的同时,也有清凉吹拂。

火锅的加热方式,有用传统炭火的,有用燃气的,有用电磁灶的,还有用固体酒精的。有的店注重细节,在火锅旁加装抽风孔,将灼热气体及时排出,让店堂空气保持清新。有的店夏季推出冷锅,客人点好食材,后厨加工完成后端上桌直接开吃,免去热气扑面、烟火缭绕过程。火锅质地有铁的、铜的、铝的、不锈钢的、陶的,形状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炭火锅有单层的、双层的,甚至还有三层的。各家火锅店为顾客提供的就餐环境,越来越体现文化品位,比如有的在就餐区精心布置绿植、古屋、玲珑奇巧的人工山水,有的屋顶上蓝天白云、墙壁上绿色草原、走廊里仿真蒙古包,有的伴以轻婉歌声或悠扬旋律……

吃火锅不再是果腹充饥、抵御寒冷,火锅店已然提升档次,成为食客们体验地域文化、餐饮文化的好去处。

岂止是北京。几乎所有地方,火锅都正沸沸扬扬热气腾腾。热热的火锅,热腾腾的生活。很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火热的时代。

(原标题:热热的火锅)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