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中哈共同推动管道建设,一带与一路珠联璧合

2019-08-01 02:45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中哈两国早已建立真诚友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直保持着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双方在能源和包括产能、基础设施等非资源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作者:周晓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成果累累,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商、共建、共享这一黄金法则得到广泛认同,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给沿线各国带去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机遇。

24小时商谈建交事宜

苏联解体后,中国政府宣布承认各共和国独立,并立即派团前往谈判建交。当时,我作为外交部苏欧司苏联处处长参加了相关工作。

1992年1月3日,中国政府代表团一行飞抵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由于只有1天时间,代表团抵达后立马前往对方外交部,商谈有关建交事宜。田曾佩副外长简要阐述了中方来意后,哈方对中国政府“首批外交承认”表示衷心感谢,认为这是对新独立国家的“最大支持”。

后来,哈萨克斯坦最先与我国签订双边协定,为其他邻国妥善处理与中国的边界问题树立了榜样。

和“老朋友”共同推动管道建设

2003年9月,我到哈萨克斯坦工作。赴任前,国务委员唐家璇郑重交代说:“你这任大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加快中哈原油管道建设,做好能源外交这篇大文章。”

到任第三天,我前往拜会有2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哈萨克斯坦外长托卡耶夫,谈了中哈能源合作的前景及今后的打算,希望他能与我共同推动完成这一世纪工程。托卡耶夫很痛快地表示同意,称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第五天,我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递交国书,双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两国能源合作。纳扎尔巴耶夫不仅完全赞同尽快建成哈中原油管道,而且主张铺设通向中国的天然气管道。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2004年9月28日在阿塔苏举行开工仪式。

向管道工人赠送老白干

哈萨克斯坦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一年中实际施工时间仅8个月。这对一条长达1000公里的跨国大口径石油管道的建设来说,工期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按时完工,我邀请双方石油管道公司总经理一起赴现场了解工程进度。

考察期间,除对双方公司领导和管道工人的辛劳工作、优良工程表示感谢外,我要求他们务必按期、高效、保质完成管道铺设工作。为予鼓励,还代表使馆向他们分别赠送了老白干、红双喜香烟、龙井绿茶和移动DVD机及影片光盘。

收购节骨眼上解决麻烦

为了保障管道建成后的输油量,中油决定收购加拿大控股的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在双方准备签订协议的节骨眼上,哈一位议员对媒体发表讲话,反对出售PK公司,呼吁阻止政府的“卖国计划”。

除了直接找这位议员做工作外,我先后约见哈外长、总理及有影响的议会党团领袖,进行内部沟通说明。但此事最终仍需由哈总统拍板定案,刚好利用辞行拜会之机,着重谈一下这个问题。

会见时,我对纳扎尔巴耶夫说,就在一个月前,我沿着中哈原油管线进行了实地考察,两年前阁下交代的修建管道的任务按期完成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为了保障足够的油源,中方准备收购PK公司,恳请总统给予支持,以让我这任使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纳扎尔巴耶夫听后笑了笑说:“没有问题”。

2005年12月,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直通境外的陆地原油管道,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顺利建成。这是我国能源外交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为后来中哈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带与一路

珠联璧合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率先进入世人视野。

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一带一路”的概念完整地推向世界。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用四个“越来越”总结了“一带一路”的进展:“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