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2019北京榜样陈云霁:走上研发“快车道” 做强做大“中国芯”

2019-08-12 15:14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9岁上中学,14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4岁取得中科院博士学位,29岁晋升为研究员,33岁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相比同龄人,陈云霁的成长轨迹,就好像是上了一条“快车道”。如今的他,依然开足马力,因为他正在从事一项“弯道超车”的事业。

工作中的陈云霁

36岁的陈云霁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的主设计师。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陈云霁对计算机有着不一般的痴迷。大三时,陈云霁凭着兴趣和执着走进研究生的实验室,成为了实验室里唯一一名本科生。虽然只是给老师“打下手”,却让他兴奋不已。

大四即将毕业时,陈云霁听说一件更令他兴奋的事情。当时,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国产通用处理器,即“龙芯1号”。如果能参与国产通用处理器的研发,该是多么光荣啊!

通用处理器是信息产业的核心部件,其地位如同发动机之于工业产业,研发这样的高技术含量产品,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中国人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一个这样的东西?”陈云霁心中充满了疑问。2002年,陈云霁大学毕业,如愿加入了中科院计算所,跟随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了“龙芯1号”设计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

“龙芯1号”的成功,为科研团队树立了自主研发通用处理器的信心。 2008年,陈云霁成为“龙芯3号”的主设计师之一,他提出访存协处理器结构,有效缓解了龙芯3B运算带宽比问题;提出片上多核处理器的有界误差全局时钟理论,解决了多核处理器验证和调试的一系列关键难题。

在导师胡伟武的言传身教下,陈云霁树立了更为远大的目标:“搞研究要敢于做大多数人不敢尝试的。”

2014年,陈云霁带领团队和法国Inria合作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在国际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2016年,陈云霁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1A”,它模拟了人脑的运算方式,使其可以更迅速、更精准地进行分析。2018年2月,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Science》也对这项工作做了报道,称中国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工作是在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如今的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许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沿地位。在陈云霁看来,过去中国在芯片领域几乎没有发言权,但智能时代的到来,中国人实现了“弯道超车”。陈云霁说,中国有市场、有人才,在智能时代,或许能够建立起以中国为主导的、开放共赢的信息产业新生态。

尽管已经走上了芯片研发的“快车道”,陈云霁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说:“我们有先发优势,并不意味着能永远冲在前面。必须要特别努力,中国才能在智能芯片的国际竞争中最终胜出。”

8月第二周周榜

汪维信 男,1947年3月出生,建国门街道站东社区党员义务指路队队长。

2010年汪维信加入党员义务指路队,带领队员编写服务指南,还将常被问及的地点线路打印出来备用。近年来,他学习各种地图APP,实现了“科技指路”,并传授队员提升技能拓展项目。汪维信把党员义务指路队成立12年来的事迹编成情景剧,广为宣讲。

李双羊 男,1991年10月出生,中建一局总承包公司市场拓展部员工。

2018年7月14日,李双羊途经通惠河时看到一名儿童在水中挣扎,他立即跳入河中救人。落水儿童获救后,其母执意要感谢,李双羊婉拒谢意,转身离开。两天后,落水儿童的父亲拿着他遗落的工牌前来致谢,单位方知此事。

穆军升 男,1967年8月出生,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

2016年起,穆军升发起民盟医疗专家公益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本市40多家大型医院50多个学科的专家走进全国几十个省市,举行巡回义诊、医疗讲座,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他还把义诊送到了公交、邮政、公安等行业单位,敬老院和空巢家庭。

罗贵森 男,1977年10月出生,燕化公司中燕建设第三项目部仪表班班长。

2007年,罗贵森与年长自己42岁的鳏居老人骆为林结下了“一对一”帮扶对子。罗贵森定期为老人体检、祝寿,已坚持12年。骆老爷子听力不好,与人交流困难,罗贵森就每周去骆老家中,帮他进行“喊话”训练。如今,老人与邻里交流已无障碍。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首都文明办供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