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驾校教练在微信群说“实话”遭索赔46万 法院审理后这样认为

2019-08-26 14:1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驾校有份协议不能签,上面写的‘个人原因’,但这是驾校重组的原因,要全额退款。”因在微信工作群里说了这么一句话,大连一家驾校的教练被公司状告赔偿经济和名誉损失共计46万元。8月16日,当地法院判决驾校败诉。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名教练并没有煽动性言论,不能证明学员退费与教练言论有因果关系,对公司提出的赔偿诉求不予支持。

微信工作群应该有群规
提倡说真话反对泼脏水

不用赔偿,涉事教练长舒一口气,关心本案的人也长舒一口气。因为随着微信工作群的普及甚至泛化,因一两句话而与所在单位发生纠纷,甚至被单位诉诸公堂的案件越来越多。比如,有员工酒后在工作群里发几句牢骚,被同事和客户看见,公司认为损害了公司形象和声誉,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将其辞退;有员工在公司同事微信群里发布言论表达对人事主管不满,公司以“降低人事主管社会评价”为由,索赔精神损失费并将其辞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在单位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是工作群,虽然是虚拟空间,但在其中的言论一样要符合公司的相关要求。一些员工之所以一语不慎而“祸起微信”,多数是没把微信工作群视作与公司相等的公共空间,因而发言相对随意。微信群里发言,到底是“私话”还是“公言”,从诸多案例来看,理解有很大差异。微信虽不是新鲜事物,但由此衍生出的法律问题,或许只有更多案例出现,法律更多介入,才会形成共识。

但综合近来相关案例,有一点可以基本肯定,那就是得到法律支持的一方,总是说实话的一方。一如大连这位教练,从程序上他先征求了公司领导的意见,从事实上他的话符合学员与公司签订的合同规定。因而,不能证明学员退费与教练言论有因果关系。

提倡在微信工作群里说真话、说实话,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人将工作群当成私有领地,基于小道消息对公司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利于内部团结的个人抱怨、对某些领导或同事指名道姓的污蔑攻击……想怎么说怎么说、想说什么说什么。这些话可能有事实的成分,但发到群里时进行了夸张演绎,甚至掺杂上浓重的个人情绪,更不用说那些法律明令禁止的违规违法信息,自然很容易被公司和其他人抓住把柄,轻则私下沟通,重则法庭上见。

防范此类问题的出现,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妨单列一项,把双方在工作群中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或者在建群时公布群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样既能防止群成员不负责任地乱说话,或者无心之举引来大麻烦,也能防止单位以不正当理由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原标题:微信群里说实话不该受罚)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贾亮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