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她是创编团体操的“大腕儿” 一生四次亲历国庆庆典

2019-09-23 09:43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

关槐秀站在高高的卡车上,面庞晒得黝黑,手握扬声器,宛如一名英姿飒爽的将领。站在她面前的,是8个方阵、2万余名群众。

过去20年,这张照片始终挂在关槐秀家的客厅里,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国庆50周年,群众方阵在排练。”

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关槐秀,曾四次亲历国庆盛典,是群众游行方阵的设计者和指挥者。

故事,要从60年前讲起。

1959年,关槐秀只有25岁,是朝阳区的一名体育教师。恰逢新中国筹办第一届全运会,她被抽调参与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的编创。不久,她和同事一起编排的大型团体操《全民同庆》轰动一时,尤其是由1800名少年儿童表演的皮筋操别具一格,受到观众好评。

因为口令喊得好,脑子反应快,编排创意新颖,年轻的关槐秀崭露头角。很快,她接到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在国庆10周年庆典上,参与群众游行体育方阵的设计。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逢十大阅’,规格非常高。当时给我激动坏了,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关槐秀记得,她好几宿没睡着觉,翻来覆去地琢磨怎么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能够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改天换地的成就。”

那时,乒乓名将容国团刚刚为新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举国振奋。关槐秀就想,体育方阵的设计重心应该是优秀运动员走向国际赛场,为国争光。在合适的节奏点上,还要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让嘹亮的国歌奏响。

后来,国庆游行现场的气氛热烈,参与者个个情绪高涨,动作一致,口号声响彻云霄。那声音,至今仿佛还在关槐秀的耳边回响。

此后,关槐秀又参与了25周年、35周年国庆盛典群众方阵的设计和指挥工作。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1984年35周年庆典活动中的少先队员方阵。

“方阵总共3000个孩子,是那次群众游行的尾声部分。”关槐秀说,因为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天的游行非常壮观,少先队员们一边走一边拿着七色花环表演,花环像海浪一样起伏、流淌。最后,少先队员们一边欢呼一边挥舞着花环涌向天安门城楼,场面热烈、真挚、感人。

多次参与国庆盛典,关槐秀在实战和思考中渐渐成了创编团体操的“大腕儿”。她多次以中国团体操专家的身份,应邀赴多国担纲主创大型团体操。毛里求斯独立20周年,突尼斯、索马里国庆以及孟加拉南亚运动会上的大型团体操,她都参与过编创和指挥。

与此同时,她始终奋战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第一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关槐秀就在芳草地小学开展了体育教改实验,让学生自己创编徒手操,不仅强身健体,还练习了情感表达和创意思维。

1991年,关槐秀退休。让她没想到的是,8年后,她又一次参与了国庆盛典群众游行方阵的设计工作。

离1999年的国庆盛典还有7个月,关槐秀就驻扎在朝阳、通州的训练基地。那是国庆50周年盛典,她负责“国徽”“年号”等8个游行方阵的设计和指挥,同时担任第一指挥部的专家组组长。每天,她需要不间断地大声指挥约4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训练时她几乎不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时间。往往是一天的训练还没结束,她的嗓子就哑了。

《葵花朵朵向太阳》是整个群众游行的亮点。“他们拿在手里的道具——葵花帽就是我设计的。”关槐秀说,设计的灵感源自她在云南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时的观察。当地农民下田干活时,头上都戴着一顶斗笠状的帽子,既遮阳又不影响双手活动。于是她心中一动,立即构思了一个笠状的造型。为节约道具成本,帽子的主体由硬纸板拼成,里外刷涂颜色。“帽子的里面我们涂成了黄灿灿的向日葵,象征着全国人民开心的笑脸,外面涂上了绿色来搭配。等到表演时,队员手中的葵花帽或在头上,或在手中,时而是整齐的笑脸,时而是碧绿的阴凉。鲜艳、灵动的葵花帽凸显了方阵的生机和活力。”

庆典结束后,关槐秀一直保留着一顶葵花帽,后来又将其捐赠给了朝阳区档案馆。

如今,85岁的关槐秀依然身体硬朗,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到动情处潸然洒泪,讲到高兴时开怀大笑。“一生能有幸四次亲历国庆庆典,将自己的体育特长发挥在这么荣耀的时刻,我很是骄傲和自豪。”关槐秀说,这是她一生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原标题:四“导”盛典)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 陈芳芳 记者 武亦彬摄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