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从懵懂的少先队员到奋发昂扬的青年,她一共参加了四次国庆盛典

2019-09-23 13:4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

“我这一生,一共参加了四次国庆盛典!”回忆往昔,73岁的吴文祺满脸自豪。那四次庆典分别在1959年、1960年、1964年、1965年,伴随她人生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从13岁到19岁,从懵懂的少先队员到奋发昂扬的青年,从少先队员方队到群众游行队伍,每一次都有难忘的回忆。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那时的吴文祺还是丰台区南苑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从夏天开始,庆典的各项筹备工作就已经开始,少先队员方队从全市中学里挑选队员,“可能是因为我学习不错,班里就选了我一个。整个南苑中学也就选中了20多名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共同组成500多人的少先队员方队。”虽然已年逾古稀,但吴文祺仍思路清晰,忆起当年事侃侃而谈。8月酷暑,每天的方队训练让同学们汗流浃背,但一想到要去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大家就一点儿不觉得苦和累,满心的喜悦和憧憬。

让吴文祺印象最深刻的是白衬衫的故事。

1959年是困难时期,参加盛典要求同学们统一着装,女生穿白衬衫、蓝裙子,男生穿白衬衫、蓝裤子,都得自己准备。“当时家里姐妹四个,经济拮据。为了省钱,我从亲戚家借了件白衬衫,但在彩排时赶上下雨,我把白衬衫和蓝裙子一起洗了。结果,白衬衫全染蓝了。这可怎么办!”吴文祺说,最后没办法,母亲花了两块钱和布票,给她买了件新的。“当时,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也就40块钱。”她说。

1959年9月30日傍晚,穿上熨烫妥帖的白衬衣、蓝裙子,戴上红领巾,吴文祺和500多位少先队员集结在一起,大卡车拉着他们先到右安门一小中转。“当晚就睡在课桌上,半夜,旁边的铁路过火车,隆隆响,大家可兴奋了,根本睡不着!”吴文祺说到了令她最难忘的一天。10月1日凌晨3点,浩浩荡荡的少先队员方队从右安门一小出发,步行前往天安门广场。“早起用小手绢沾水擦擦脸,背着一个玻璃水瓶,一人两块义利面包做早、午餐,觉着可幸福了!平时根本吃不到面包,就连春游时家长也只是给烙张糖饼。”对于这些细节,吴文祺记得格外清晰。

清晨5点,方队到位,大家原地等待,轮换休息。9点,太阳在天安门广场洒下一片金黄,盛典开始。先是仪仗队、工人阶级队员、农民大军、体育大军、文艺大军、首都群众大军热情饱满、整齐划一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最后,吴文祺和500多名少先队员手举纸花,欢呼着、雀跃着涌向金水桥。“毛主席从城楼中间分别走向两边,向我们招手致意。主席高大的身影、慈爱的神情,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想起,还是这个样子,一点不会变。”聆听着吴文祺充满感情的讲述,记者也仿佛跟随她回到了盛典现场。

1960年,吴文祺作为少先队员方队的一员,再次参加了盛典。

时光飞逝,1964年,告别青春,18岁的吴文祺在丰台区西长安街小学当上了人民教师。这一年,她作为首都群众大军的一员,第三次参加了盛典。与首次参加时的白衬衫故事不同,这次让她印象最深的是纸花。将红色皱纹纸剪成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再对折剪成四瓣,拈起一瓣,卷着铅笔一搓,好看的花瓣儿栩栩如生。其他三瓣依样儿搓了,一层花儿便成了。如此再做三四层,叠在一起,用软铁丝一缠,一朵火红的月季花就怒放在眼前。时隔35年,吴文祺仍能熟练地折出纸花,仿佛那些激情的日子从未走远。那一年的10月1日,她就是手捧这样的自制纸花,在由教师、医生、售货员等各行各业群众组成的方队中,满怀豪情地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从天安门前走过。

一年后的国庆,吴文祺第四次参加盛典,不过,这次她参加的是十一晚会。当晚,整个天安门广场都是歌舞的海洋,来自各区县的年轻人跳着、舞着,表达着喜悦之情。“印象最深的是《阿细跳月》,它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节奏明快,跳起来很过瘾。”吴文祺说,那次,电视台还开来了转播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一盛典。有趣的是,那年吴文祺的服装提档升级了。“仍是要求我们自备服装,但必须漂亮。我从一位经济条件稍好的同事那里借来当年流行的开司米羊毛衫,玫瑰粉色的,当时一穿上,全校都轰动了。”说到这儿,老人开怀大笑起来。

四次亲历盛典,给吴文祺留下的不仅是美好回忆,更是精神上的鼓励。从初中到高中,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1991年,敢拼敢闯的她创办了丰台区培智中心学校,带领老师们为智力残疾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的大门;如今,热心公益的她和街道居民自发组织东高地为老服务探访团,通过“小老帮大老”的结对方式,为辖区独居和患病老人送温暖;去年,她又担任起东高地新闻发声人,发现身边好榜样,讲述社区暖故事,传播正能量……

(原标题:白衬衫·红纸花·粉毛衣)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李瑶 记者 吴镝摄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