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西迁东还》:一部讲述抗战后方人物命运与沉浮的厚重之书

2019-10-17 17:08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作家龚静染的新书《西迁东还》经由天喜文化出版,于2019年10月正式上市。这是一部讲述抗战后方人物的命运与沉浮的厚重之书,也是一部向一代民族精英和一段历史岁月致敬的感人之作。

继《南渡北归》之后,《西迁东还》再次聚焦抗战时期的民国知识分子群体,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南怀瑾、贺昌群、叶圣陶、陈西滢、朱东润、凌叔华、竺可桢、缪秋杰、范旭东……每一位都是声名显赫、推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精英人物。抗战军兴,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前途命运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川蜀之地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迹。大后方的八年流亡生活是抗战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这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但相关的历史叙述却近乎贫乏,《西迁东还》致力于填补这个空白,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以非虚构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态度来展现激越时代下的生存现实和精神风貌。

作家龚静染近年来致力于非虚构写作,著有《桥滩记》《昨日的边城》等。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等途径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作了细致入微的探查与研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再现了他们在战乱时局下跌宕起伏的命运。作者通过这部抗战后方文化大师与精英人物的四川流寓史,映照出了乱世中的铮铮风骨,讲述了一个个曲折而真实的人生故事。

一、乱世治学与学人交往

抗日战争爆发,国学大师马一浮与熊十力、贺昌群西迁四川之后,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打算创办复性书院,欲“存绝学于末运,扶仁道于衰微”,可惜由于经费、时局、办学宗旨、学员等等问题,复性书院逐渐取消讲学,后来仅做刻书之用。马一浮性情固执,虽然与熊十力在学术上惺惺相惜,但是两人的性格迥异,导致矛盾日益深重,最终熊十力、贺昌群先后离开书院。复性书院取消讲学之后,马一浮居住在濠上草堂里,更多的是著书立说、静心治学,虽然饱受流离、清贫和孤独,但其苦修之途,成就了他一代儒宗的学术地位。

熊十力是中国具原创性的哲学家,也是现当代非常重要的国学大师。在离开复性书院后,他受孙学悟邀请到五通桥的黄海化学工业社办哲学研究部。从1946年到1947年,熊十力在五通桥待了大半年的时间,经济的困窘和时局的变化终究是影响了熊十力,他离开小城后,办学之苦心烟消云散。后来熊十力虽然不忘创办哲学研究所的事情,但奔走呼号尽付流水,他悲怆地写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不可不自爱惜。清季迄民国,凡固有学术,废绝已久!”

除了马一浮濠上办学始末,熊十力到黄海化学工业社办哲学研究部,更有南怀瑾与茫溪故人故地的往事。乱世浮沉,绝学能继,大师的立德立言之心,可见一斑。

二、民国知识分子的一段流寓史

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在乱世中大师们到底度过了怎样的一段生活呢?他们或沉溺山水,迷茫度日;或专心致志,著书立说;或身陷泥沼,苦苦挣扎;或贫病交加,命运多舛……人生况味,各不相同。这其中的种种情状,也许与我们的想象大不相同,但却是真实的人世写照。

书中有不少生动的细节耐人寻味。叶圣陶一家刚从武汉搬到四川乐山的时候,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在《嘉沪通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物价的便宜让他欣喜,“肉二角一斤,条炭二元一担,米七元一担”,当时的教授们月薪最少也能拿到200~300元。而在有暇之时,教书先生们还常常游山玩水,连江水中五彩斑斓的卵石也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点乐趣。

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乐山这座小城也受了影响,物价飞涨起来。叶圣陶在乐山被炸之后,经历了生死考验,淡然了许多。他搬到了竹公溪,租了间茅屋。野屋有野趣,奈何居家劳苦烦。虽然叶圣陶的薪水不低,但是一家七口人都要靠他养活,生活的重担让他很沮丧。为了给长子叶至善办好婚礼,叶圣陶特地跑了红十字会,又跑发电厂,还“跟一家江苏人开的馆子定了六桌菜,开了一坛眉山造的仿绍”。参加婚礼的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当时流寓乐山的文化界名流,比如朱光潜、贺昌群、陈西滢等。对当时生活情状细致而生动的描绘,是《西迁东还》这部书的魅力所在。

三、在困厄中求生的一代精英

不管是刘文辉苦心经营最终又失去了的西康省,盐务总局总办缪秋杰以其精明强干重振四川盐业,倾注心力设计和营建的四川“秋园”——环翠新村如何寥落,民族企业家范旭东为“保全吾国唯一化学命脉”的挣扎求生与慷慨悲歌,“中国石油之父”黄汲清如何一步步寻找黑卤,还是一路护送故宫文物南迁北线的遗事,作者都以真实的历史细节和丰富的档案材料为基础加以叙述,展现了在当时的艰难条件下,一代精英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作家龚静染将史学的冷静客观与文学的充沛情感结合在一起,以诗意的文字召唤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和复杂的人生况味,以及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