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74岁“二师兄”马德华和郭麒麟,都把话剧首秀献给老舍作品

2019-10-23 13:58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目前,有两部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话剧正在排练当中:一部是由74岁的86版《西游记》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主演的话剧《面子问题》,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在隆福剧场上演;另一部是由方旭、陈庆、崔磊编剧,方旭导演,青年相声演员郭麒麟和阎鹤祥主演的话剧《牛天赐》,将于12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巧合的是,马德华和郭麒麟、阎鹤祥都是第一次主演话剧,都把自己的话剧首秀献给了老舍作品。

郭麒麟变身《牛天赐》中民国文艺小青年

1934年,老舍先生在山东济南执教的间隙写下了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小说讲述了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被遗弃路边,被本无后嗣的牛家收养,取名天赐。养父母希望牛天赐成为体面的官样人物,但牛天赐却在成长道路上不断感受到周遭世界对他的歧视和冷落,一个既不官样,也不体面民国文艺小青年就这样在时光的步履中蹒跚成长起来。在《牛天赐传》中,老舍充分发挥了他的幽默风格,还将他对孩子的喜爱、同情以及他对成长的思考都融入其中。

《牛天赐传》以全知视角细腻而生动地叙述了牛天赐从婴儿到成年的成长经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也被认为是老舍先生最难改编的作品之一。被称为老舍话剧专业户的戏剧人方旭,继《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二马》《老舍赶集》之后,第六次改编并导演老舍先生的作品,将小说《牛天赐传》首次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牛天赐传》虽然讲述的是百年前孩子的成长历程,但在方旭看来,这部小说在今天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人人都是牛天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本质的改变。我相信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该剧特邀青年相声演员郭麒麟、阎鹤祥担任主演,郭麒麟扮演横跨0-19岁的牛天赐一角,而阎鹤祥则扮演牛天赐唯一的好朋友——大门口的门墩儿。同时,何靖、赵震、刘欣然、秦枫等一众实力演员都将倾情加盟,延续全男班的独特表演模式。

第一次演话剧,就能演剧名,不容易!郭麒麟为自己第一次演话剧就能演老舍的作品,还能担当男一号而感到非常荣幸,我是个天津孩子,但从小就上北京玩,后来又到北京学习,在北京工作。所以我是一半天津人,一半北京人。我对京味儿文化有极大的兴趣,非常喜爱,在我极度想要和京味儿文化搞搞合作的时候,刚好有方旭老师这么优秀的京味话剧导演找到我,一拍即合!

郭麒麟和阎鹤祥都对老舍先生非常崇敬。郭麒麟说:老舍先生是我从小到大都非常敬仰的一位作家。据我的研究,老舍先生对相声也非常喜欢,当年他和梁实秋先生经常在一起合作,在票房上演得不亦乐乎,只可惜那时候没有什么影像资料留下来。从小就爱看话剧的北京孩子阎鹤祥也说:没有比老舍更了解北京的作家了!老舍先生的特点就是语言平实,幽默。读老舍先生作品就能看出来,他很爱曲艺。老舍很多小说里面的节奏和幽默,都跟相声是共通的。所以今天相声演员应该再看看老舍先生当年的话,把重心和意识放在对语言的研究上。

74二师兄马德华化身老舍笔下国民党小官僚

上世纪40年代,时值抗战时期,面对怠政的国民政府,老舍先生不吐不快,最终独辟蹊径,写就抗战题材讽刺喜剧《面子问题》,从国民党小官的社交文化入手,讽刺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歪风邪气,同时,面子现象也折射出了中国人颇为复杂的国民性格。著名老舍研究家关纪新曾表示,《面子问题》是老舍主动要写的第一部话剧。

剧如其名,《面子问题》围绕着虚无缥缈的面子展开,主人公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或相互吹捧、或彼此倾轧,小官僚和公务人员蝇营狗苟,置抗战事业于脑后,为着面子问题吵闹不休,面子给足了,什么事儿干不成!不过国难当头,这些人的面子真能如愿保全吗?那些官场上屡试不爽的面子规则,还能够如愿继续显灵吗?该剧执行导演王皓表示,老舍先生的作品对国民性洞察深刻,准确、犀利、接地气儿的台词也令人拍案叫绝,讽刺、调侃正是《面子问题》的主要特色,幽默的揭示了中国人为人处事的规矩和讲究,蕴含着充满智慧的喜剧魅力。

著名表演艺术家、86版《西游记》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首次登上话剧舞台,担纲出演,剧中,他将饰演官场不得志、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国民党小官僚佟景铭。剧本中佟景铭的人物描述是胖胖的颇有福相,世家出身,为官多年,毕生事业在争取面子,马德华幽默表示,自己在体型上几乎不用调整,穿上戏服就是佟景铭。而在人物理解上,马德华说,佟景铭虽然是当了一辈子小官的职场油子,却并非是完全的坏人,他不贪财,也不贪色,他贪的是地位和身份,是时时刻刻放不下的脆弱的虚荣,这类人古往今来很多。剧中,马德华将借老舍先生的台词,揭示这些国民政府老炮儿的职场逻辑——“我做了二十多年官了,给我干活就是给你面子谁尊重我,我就栽培谁

虽然74岁才演话剧,但聊起和舞台的缘分,14岁就进入梨园行的马德华滔滔不绝。他自言六十年代进入样板团后,成了北京人艺的常客,只要首都剧场有戏,就去!戏曲和话剧不同,有程式动作的限制,打哪儿去,从哪儿来,都有一定之规,但话剧不一样,更生活。因为需要演现代戏,北京人艺的舞台成了他的灵感源泉,那时的人艺,满台好演员,我们就跟他们学习台词,学习生活化的表演。

马德华表示,此前曾有不少话剧项目接触他,但他最终决定把自己的舞台首秀献给老舍作品,我打小就是老舍先生的铁杆粉丝,看得第一部小说就是《骆驼祥子》,祥子扛着日头和暴雨下拉车那段儿,太精彩了!聊起《茶馆》《龙须沟》等老舍名作,马德华如数家珍,甚至能现场背出几段台词。在马德华看来,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没有不被老舍先生的作品打动的,你就说那京味儿吧,多地道!用词炼句也朴实讲究,还有着咱北京人特有的幽默,这才是真正的大家!此次正逢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登台演绎偶像作品中的人物,老爷子表示,这是自己的圆梦之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润

摄影:方非

监制:贾薇

编辑:牛春梅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