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北京核心区停车有了首个“自治样本”,三种手段解决停车难

2019-10-23 13:31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早上开车去上班,下班回家没车位。小区里找个车位就像中彩票一样……近年来,停车难问题在核心区尤为明显。怎么才能让百姓停得放心、停得舒心?德胜街道2017年试点西城区首个共享车位,而今又正式推出全市首个“全区域停车自治”,或许可以提供一个解决核心区停车问题的样本。

“全区域停车自治”包括三种手段

●盘活公共资源的“全域路侧停车管理”。

●统筹小区资源的“全域小区收费停车管理”。

●共享社会资源的“全域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管理”。

“全区域停车自治”实现目标

●700个路侧正规停车位将扩展到2250个。

●2019年底,该地区46条街巷的2250个车位,实现“全域路侧停车自治管理”全覆盖;推进“全域小区收费停车管理”与“全域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管理”。

●2021年前,实现三种方式全覆盖,预计地区停车昼夜平衡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48位调查员8天摸底调查

算出4000余车位缺口

西城区德胜街道,面积4.14平方千米,下辖20个社区,是西城区住宅区、常住人口较多的街道之一。“停车难”成为了街道几年来最高频的“热词”。“几乎每次和大家交流的时候,都会听到有群众反映辖区内的停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自身停车需求。”德胜街道工委书记孙广俊说。

久而久之,孙广俊和其他街道干部的心中画出几个问号。辖区内目前可用的停车位有多少?需要车位的车辆有多少?路面车位、固定车位分别有多少?有待盘活的驻区单位车位有多少?

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摸清底数。于是,从去年3月12日开始,一场为期8天的德胜地区停车状况摸底调查开始了。德胜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李振波清楚地记得,他和调查员代表崔秀岐等人开碰头会时的场景。

“一共48名队员,都是从事过统计,调查工作的志愿者,平均年龄50多岁,大家一起把辖区分成了七个片区。”李振波说。从最北端的裕东社区和裕西社区开始,六铺炕、德外大街、新外大街、黄寺大街等地被一一划片。20个社区、81个停车场和64条地区主要街巷及辅助街道一目了然。

48人的兵力也被分成了若干小组,每组保证至少两名队员。崔秀岐介绍,为了让调查的数据更有针对性,他们主要分成随即清查、居民小区调查、道路停车调查和停车场(单位)调查四类。

48个人看似不少,可分到每个点位就显不出来了,加之8天时间有限。调查队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一两个点位测出最佳的调查频率和时间。手指着一张自己绘制的折线图,崔秀岐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和几位调查员利用八天时间对裕民路到裕民中路路段全天候监测的数据,通过折线走势可看出,每天上午10点,路面车位使用率达到顶峰,与之相对的晚间顶峰是晚八点。就这样,在监测了一天后,每天10点和晚8点各数一次的巡查模式固定下来。

高峰时期数个数,记录下来,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藏着的门道可不少。队长方如卿第一天调查就遭到了质疑。早上八点刚过,方如卿就和一名队员走进了黄寺大街某小区,数了起来。数完划线车位,小本上的正字已经一个挨一个了。当两位调查员要统计非划线车位车辆时,一名车主满脸狐疑地问:“你们统计这些干什么,划线车位太少,我们只能这样。”

“知道大家停车难,正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街道才让我们来统计辖区实际的停车需求,算清缺口。”两个多小时的统计过程中,类似的话方如卿说了不下六七遍。等到时针指向晚上11点时,两位调查员已经将负责的小区完整清查了两遍。

“8天当中,大家磨破嘴、跑断腿,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开始,延迟一个多小时结束,负责点位至少数两遍,两位队员一个计数,一个核查,足足记录了7本数据。”崔秀岐说,当他把这些调查结果摞起来时,高度超过30厘米。

就这样,地区停车需求在2.6万左右,全区域正规停车位在2.2万左右,4000多个停车位缺口被数了出来。德胜“全域停车自治”有了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

142个车位匹配400张自治停车卡

优惠本地居民每小时5角钱

有了数据就有了底气。为了让全域停车自治迈出坚持的第一步,街道决定从路侧停车入手,打造“全域路侧停车管理”。李振波比喻说,路侧停车位属于大家都想占,占上都不走,车位流动难的典型,一直困扰着属地车辆和外来车辆。

如何让路侧车位流动起来,实现随停随走随缴费?在东滨河路西向东300多米的试点区域,记者看到每个车位正中间,都有一个直径十厘米的圆形小坑,其中嵌入的,就是 “智能双基车位检测器”。别看这个黑色圆柱的高度只有10厘米,搭配街道颁发的自治停车卡,就能够完成从车辆停入、计时、缴费、离开等一系列程序。

“每一张卡都录入了相应车辆的信息,卡片可放在车辆的任何位置。一旦车辆入位,检测器可以通过滤波读取信息,识别有车或无车,并且在车辆离开时自动从卡内预存资金中扣除本次停车费用。”李振波说。

这样一来,真正做到了随停随缴。从8月12日142个经过改造的路侧停车位投用以来,德胜街道已经向周边居民发出了400余张“自治停车卡”。

为什么发出的卡数是实际车位的两倍多呢?原来,在一卡一车的原则下,为了鼓励更多居民尝试全区域路侧停车,街道放宽了申请条件。由原本的“四证合一”放宽至“一证”,即居民凭借落户于德胜街道的房产证按户办证,每个家庭、每套居住房产证明可申请一张卡。对于辖区内无车有房且达到退休年龄或以上的老人,可给探亲子女办一张临时停车证,享受统一每小时0.5元的居民优惠政策。

对于无证的外来车辆,路侧车位并没有拒绝。停车入位后,“智能双基车位检测器”照样计时,只是收费标准为第一个小时10元,第二个小时后15元,离开时,感应器将通知手持终端机的停车管理员,由他们完成收费环节。

“我以前每月交300元,可是每天回家,自治车位几乎都被同样持证的车主占据了,一个月30天,有十几天停不上,经济损失不说,真着急呀。”辖区车主杜先生说。如今,成功申请停车卡的他再也不担心了,不但车位随时有,价格还下降了,每天即便停24个小时,也只需12元。

“利用价格杠杆,解决了很多外来车辆长期占据路侧车位的问题,属地居民如果有两辆车,可以考虑申请一张卡,再寻找一个固定车位,搭配解决自家停车问题。”李振波说。

此外,对于办理了居民优惠停车证及自治停车卡,但是经常违章停放车辆、不停车入位、不服从管理员管理、外借外租停车卡设备等行为,将被列入路侧停车自治管理失信黑名单,并收回停车卡,不再享受居民优惠停车价格,按照社会车辆停车收费标准收费。

李振波透露,今年年底前,德胜地区原本700个路侧正规停车位将扩展到2250个车位,统一收费、统一审核标准,实现地区居民在全域路侧停车位内停车收费标准统一。与此同时,埋在车位中的“智能双基车位检测器”也将逐步完成升级,对雨、雪、小动物覆盖进行有效识别,降低对车辆入位的识别误差。

2021年前

实现“全域停车自治”

昼夜平衡覆盖率将达80%

东滨河路“全域路侧停车”试点成功迈出第一步,“全域小区收费停车管理”和“全域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管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推进,特别是在和企事业单位的对接中,德胜街道正逐步实现与其平等协商。

“用一句流行语形容,以前跟企事业单位谈共享车位,错时停车真是太难了。”李振波说,由于属地单位在安全性和管理方面的顾虑,很多次沟通都以失败告终,哪怕某单位的停车场内经常能空出近百个车位,居民眼睁睁就是停不进去。

只有以资源换资源才能实现共享。当142个路侧车位投入使用后,李振波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听说咱们东滨河路那些车位运行得不错,能不能跟我们共享一下?”面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提议,德胜街道并没有拒绝,同意通过车位置换方式实现共享、错时停车。

“我们的设想就是这些单位能够在晚上为居民提供车位,我们就给他们颁发相应数量的停车卡,可以享受每小时0.5元的优惠政策。”李振波透露,目前,已经有近10家单位和街道协商合作细节。

孙广俊说,街道预计,到2021年前,“全域路侧停车管理”、“全域小区收费停车管理”和“全域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管理” 三种方式将实现全覆盖,标志着北京首个“全区域停车自治”实现。届时,德胜地区停车昼夜平衡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骜 摄影:阎彤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