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聆听

北京惠兰美居小区为啥又建车棚?地下车库明明空着却不启用

2019-11-06 13:47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不仅地下一层的自行车库长期没启用,而且还计划在地面的绿化带里再建一批停车棚。”家住通州区惠兰美居小区的多位业主向本报反映,他们不同意再占用小区内的绿地空间建自行车棚,希望物业公司尽快启用已经按规划建设好的地下停车库,别再让自行车都停在小区路边妨碍通行了。

入住两年地下车库没启用

物业通知将占绿地建车棚

10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通州区陈列馆路的惠兰美居小区了解情况。

“从外面看小区挺好的,可是进了小区您就知道什么样儿了。”几位热心业主带记者来到6号楼,在3单元门厅墙上的“公告栏”里,记者看到贴有一张“关于E区非机动车车棚建设的通知”,内容是物业服务中心计划新增5处自行车棚,其中包含电动车充电设备,位置在楼与楼之间和绿地上,并附带一张车棚位置图和外观示意图。该通知还说,建车棚是为了缓解小区停车难和消除安全隐患。

不过,随行居民并不认同物业服务中心的说法。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签订的购房合同里就明确每一栋楼都设有地下自行车停车库,还标明了具体位置和停车数量。一位业主出示了一份商品房购房合同,其中的物业构成明细表里写着“自行车库1176辆,机动车库3214辆”,右下角盖着红章,署名为北京东方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下一层已经建好了自行车库,为什么还要在地面上建车棚呢?”居民们不同意。

另一位业主补充了更详细的材料,“我这里有图纸,是从通州区有关部门申请的信息公开。”他展开了半个桌子大小的图纸,指着其中一个表格说:“全小区的自行车库面积为15195平方米,自行车位11703辆,这里盖的红章是通州区城建档案馆的咨询证明专用章。这说明小区在设计之初是规划了地下自行车停车库的,但是直到现在已经入住两年多了,还没有启用过。”该业主还反映,现在的地下自行车库里面还住着人,有的地下室还打了隔断,用作办公室或储物间。

“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没有履行合同,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想被糊弄。”多名业主表示。

地下车库不向业主开放

打隔断改为办公或住人

自行车库究竟为什么没有启用?在业主们的带领下,记者先后来到四栋楼的地下一层了解情况。

“2017年我搬到小区的时候,就发现地下一层有一个自行车库,但是从来没用过。”E区6号楼的一位业主带记者来到1单元旁的自行车库入口,只见入口两侧各有一道半米高的矮墙,中间是一道十几厘米高的台阶,迈过台阶后,眼前是一段向下延伸的阶梯,两侧各有一道二十多厘米宽的斜坡,沿着阶梯走下去就到了地下一层。“下地库前,先得扛着自行车跨台阶,这样的设计真难为人。”这位业主一边走一边指着台阶两侧的斜坡说,“这一道道黑色的印迹是车轱辘摩擦留下的,下面住着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他观察了几天,发现每天出入地库的人都穿着小区保洁人员的工作服,后背清晰地印着公司名,他还不止一次看到这些人推着自行车进出。说话间,一名女子刚好从地库走出来,果然,她的工作服后背印着“富力物业”。

走下台阶,迎面墙上贴着几张白纸,上写“自行车停放处”。向右一拐就来到“停车处”,眼前的小房间里亮着灯,墙角有一个水池,安着几个水龙头,水池旁立着一个开水加热箱,水箱对面是一扇门。推开门,只见里面的墙上挂着一台电热水器,再往里看是厕所。不过,在这个“停车处”,没有见到一辆停放的自行车。

借着灯光往里走,狭长的过道光线越来越昏暗,一位业主打开手机的灯光照亮,只见地面中央有一条四五厘米宽、十厘米高的水泥阶梯,阶梯向过道尽头延伸。过道两侧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空房间,有的房间二三十平方米,有的房间只有几平方米。有一间没开灯的房间里摆着六七张床,其中一张床铺上面还挂着蚊帐,因为光线太暗,看不清床上是否有人。“住的大多是物业公司的保安或者保洁人员,过道里停的自行车都是他们的,还有电动自行车,万一充电着了火就太危险了。”一位业主担心地说。

在一个狭窄的拐角处,记者看到两辆上锁的共享单车和一辆电动自行车。在另一条光线幽暗的过道里,靠墙立着一个鞋架,上面摆着十几双鞋。过道里每屋门口都摆着几双鞋。

“有的地下自行车库住人,还有被用作储物间和办公室的。”几位业主又带记者来到E区7号楼的地库,入口处同样有一个台阶,明显比前一处的台阶高,约有三四十厘米。顺斜坡下到地库后,发现地库大门紧锁。一位业主呼叫墙上的对讲系统,一名工作人员询问后开了门。一进门,就闻到一阵阵饭菜的香味,记者试图寻找香味来源,但过道两侧的门都紧闭着。记者没见到任何人,只有一辆共享单车孤零零地停在过道里。

随后,记者又来到D区2号楼地下一层,台阶下的墙上写着“自行车停放处”,下面立着三个拖把,旁边的房间里有一个水泥砌成的水池。过道里有一间门牌号为1801的房门敞开着,屋内摆着一张大方桌,周边地上堆着饮水机、苫布、塑料袋和两轮手推车。在一个拐角处,停着一辆上了锁的山地自行车,周边的晾衣架上挂着几件衣服。

在D区的另一处地下一层,过道两侧都是房间,两名身穿西装的男子从一个房间里走出来,透过门缝,记者看到里面摆着办公桌,桌上还有电脑。一名住在D区的业主说,刚入住时,地下一层并没有这么多房间,过道两侧是一根根柱子,现在都被隔成了一个个房间。

物业公司称征求居民意见

规划部门称不再新批车场

地下车库里没有业主停放的自行车,但记者在E区和D区的楼前通道上,却发现大量的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因为停放无序,轱辘和车把都伸到了通道中央。

“自从孩子被小区里的自行车撞伤后,我就非常反对地面再建自行车棚。”一位男士说,现在他带孩子下楼玩,都要再三叮嘱孩子远离自行车。他指着停在E区6号楼单元门口的一辆自行车说:“这是我的车,我特意把它停在路边的自行车架里,就是不想影响别人。”

业主反映,小区内的自行车多,孩子也多,一不小心就和车辆发生磕碰,尤其是那些车身宽大的老年代步车,更是占据道路空间,影响通行。如果能将自行车都停到地下车库去,小区里的道路就会通畅多了。

就业主关心的自行车棚一事,记者致电小区物业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安装地上自行车棚是因为一部分业主反映小区内没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所以物业公司才贴通知,征求大家的意见。她表示将会记录业主的意见,并上报领导。

记者又联系到通州区永顺镇物业科,一位工作人员说,小区安装地上自行车棚的事情他们并不清楚,物业科也无权干涉这件事,建议记者咨询住建委或规划部门。随后,记者致电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执法队,工作人员说:“建成小区内已经规划了地下停车设施的,我们将不会再批准,如果建了就属于违法建设,可以向城管部门举报。”通州城管执法局永顺镇执法队答复记者称,已经接到好几位小区居民举报该小区地上要建停车棚,将派巡查人员去现场查看,如果属实将严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杨晓斌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