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博物馆开馆 戴上VR体验疫苗人体之旅
一支疫苗是怎样诞生的?疫苗接种后,在人体内是如何产生抗体的?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是在什么样的设备中裹上糖衣的……这些问题都能在中国生物制品博物馆中找到答案。昨天下午,位于亦庄的中国生物制品行业博物馆正式开馆。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后,博物馆预计于明年元旦前后开通网络预约通道。届时,中小学生集体通过网络或微信预约,可以到博物馆见证中国生物制品的百年发展。
今年是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启动100周年。说起生物制品,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可是,如果用疫苗、白蛋白、球蛋白来“代言”,就会发现生物制品和每个人的生活与健康密切相关。博物馆共分为序厅和五个展区,“主角”是疫苗板块,“配角”是球蛋白等血液制品板块。伍连德 、汤飞凡、赵铠、顾方舟等生物制品行业特殊贡献者的照片和简介也出现在这里。戴上VR眼镜,可以跟随一支疫苗“进入”人体,见证抗体产生的神奇过程。
博物馆里除了高科技,更少不了“穿越”——带着沧桑感的接种防“痨病”宣传画,“预防天花、快种牛痘”的号召,让人仿佛回到了60多年前。展厅中央的一台不锈钢的设备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台名为“糖衣机”的设备,是在“糖丸”生产中给疫苗“裹上糖衣”的神器,“能够让孩子们在甜蜜中预防疾病。”展厅中,还有一座小小的石碑,这是为动物们立起的丰碑:“向为科学进步做出贡献的实验动物致敬。”
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欢迎中小学生集体来这里了解生物制品,了解疫苗的前生今世。目前,博物馆正在进行网络和微信预约通道建设,预计于明年元旦开通。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贾晓宏
流程编辑 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