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1级以上地震都能被监测到,震后30秒自动报告

2019-11-15 13:41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市政府新闻办、市地震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昨天下午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北京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工作情况。目前,本市地震监控能力达1.0级以上,震后30秒即可发布自动报告。同时,地震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将使北京“以柔克刚”抗御大震巨震。

建设韧性城市“以柔克刚”

何为韧性城市?市地震局局长孙建中表示,通俗地讲,当灾害事件发生时,韧性城市能够及时感知、快速应对、迅速恢复,保持城市基本正常运行,并通过自我调节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韧性城市概念的提出,给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理念和策略带来了新变化,由过去的‘硬抗’转变为‘以柔克刚’,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工程抗御转变为了整个城市系统的抗御。”孙建中说。

据介绍,北京是全国首个把韧性城市建设任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本市韧性城市建设,主要考虑的是地震风险下的韧性城市建设,目标是能够抗御大震巨震的影响。

地震监控能力达1.0级以上

近年来,本市持续开展地震环境与影响认知提升、工程韧性提升、社会韧性提升、制度韧性提升和地震韧性水平评估等五大方面工作,几乎涵盖整个防震减灾业务体系的内容。

目前,基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的“北京地震地质会战”成果,本市陆续开展了南口—孙河等5条主要地震活断层局部区段的探测工作,完成了通州新城、顺义新城等地区的活动断层探测,产出了北京地震构造图等8张北京市地震环境系列综合图件,用于本市城乡规划建设。

监测方面,本市建成了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孙建中介绍,目前北京地区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0级以上,也就是说,1级以上地震都能被监测到,而通常有感地震大概在2级以上。同时,定位精度优于3000米,震后30秒发布自动报告、5至8分钟发布正式报告,震后1小时提供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图,为抗震救灾指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290所学校完成安全改造

本市实施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改造学校1290所,单体4374栋,使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截至2015年底,共完成楼栋抗震加固改造488万平方米,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正在推进中。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共完成37万户,基本完成存量的80%至85%。

社会组织及公众应对和适应灾害的能力也在同步提高。本市已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68处,总面积2200万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万人。依托消防、武警队伍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队,构建起市、区两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意识方面,创建了13所国家级、48所市级、17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防震减灾教育走进了更多校园。面向各类人群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系列品牌活动、权威科普平台,覆盖人群达到千万量级。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王谌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