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顺义挂职干部助力沽源脱贫,让贫困户转型为“三金”农民

2019-12-03 15:26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自北京向北约300公里,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有一个林草丰茂的地方——沽源县。这里是河北生态资源和水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但受制于冬季高寒、位置偏远、开发较晚等多种因素,当地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是省级深度贫困县。

    李大如(右四)和史俊(右三)在沽源县闪电河乡的蔬菜大棚查看蔬菜生产。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顺义区向沽源县派驻三位挂职干部,在两地之间夜以继日地奔波、走访,搭建一座座桥梁。在他们的推动下,沽源新鲜蔬菜摆上了北京人餐桌、顺义骨干教师到沽源培训指导、顺义医师到沽源乡镇医院定期巡诊……谱写了一曲生动的脱贫之歌。

当起“推销员”

让沽源农产品直销北京

2017年4月的北京,春暖花开。李大如、史俊、王晨作为顺义区向沽源县派驻的首批挂职干部,分别挂任沽源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扶贫办副主任、发改局副局长职务。他们带着简单的行囊,驱车前往沽源县。

彼时的沽源,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面对全县4镇10乡120个贫困村,其中25个深度贫困村,他们深感任务艰巨。刚刚卸下行囊,便顶着严寒,一头扎到各镇各村去调研,了解当地贫困户致贫的原因。

贫困村多在路途偏远的地区。为了每天能多走几户,他们凌晨5点起床,来不及吃几口早饭,便开车辗转几十公里山路,历经几个小时,从县政府所在地来到贫困村,接着再步行四五公里,逐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三位干部每人手持一根笔、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下每个重点帮扶村、每个贫困户的情况。贫困户需要啥、缺什么、怎么帮,笔记本上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他们给贫困户留下电话,有的还加了微信好友,随时保持联系,不管白天晚上,只要农民兄弟打来电话,无论大事小情,他们都热心帮助解决。

2017年一个秋夜,李大如的电话忽然响起。“大如县长,我是长梁的老田。我们周边几个村现在基本上都种菜。眼瞅着今年的菜就要下来了,但菜贩子来得少,而且压价压得很厉害。我们也没有其他的门路,菜都卖不出去啊,能不能给我们帮帮忙,把菜卖出去?”

李大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田的请求。挂掉电话后,他给王晨和史俊打了电话,三人一商量,决定先找“娘家人”帮忙。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驱车四个小时赶回顺义,当起了沽源蔬菜的“推销员”。

那段时间,他们不断奔波在与顺义区各部门、企业对接联系的路上;又一次次扎到沽源的乡村、企业和田间地头。最终,在顺义区相关部门支持下,顺义各镇、顺义农委、顺义供销社、顺商集团、顺鑫集团、顺旅集团等,相继赴沽源开展产销对接合作。

自此,沽源县的新鲜蔬菜、黑猪肉、燕麦烧酒、藜麦、蘑菇酱……源源不断进入顺义,摆上了北京千家万户的餐桌。老田激动地竖着大拇指说,“北京来的后生好啊。今后,我们要是遇到什么难处,就给你们打电话。”

拓展新渠道

为贫困户引来多个产业项目

    史俊在坝上对接蔬菜项目。

沽源县是京北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这里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生产的各种特色农副产品被誉为“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的绿色有机食品”,拥有架豆、西蓝花、马铃薯“中国特产之乡”称号,农产品产量大、品质优。

然而,受制于中间环节,信息不畅通、渠道不可控、品牌打不响、市场波动大等因素,沽源农产品长期面临优质不优价的难题。在当地农民眼里,农产品“赚一年、平一年、亏两年”是常有的事。

为了突破这一窘境,三位挂职干部再三思量,仅从蔬菜产销上对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引入一些产业项目。为当地贫困户打造优质农产品前端种植生产、中间货运流通、后期销售终端的一体化,从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营模式。

黄盖淖镇东山坡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2019年初,村民搬迁到了距离村庄四五公里远的镇政府所在地,虽然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如何增收脱贫还需要认真做谋划工作。

以此为契机,三位挂职干部又在北京开始了“寻访”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促成北京绿富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与东山坡村合作。合作社投资、租用东山坡村闲置土地建设200余座高标准冬暖棚,黄盖淖镇利用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建设300座大棚。

大棚建成后,合作社向贫困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秧苗等,同时负责菜品销售、运输,从而实现产销一条龙。东山坡村的贫困户,也由以前单纯的农民转型成为“三金”农民,即土地流转挣租金;在产业园区打工挣佣金;村集体入股企业挣股金。目前,周边6个村共6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托管耕地、租赁、务工、资产收益分红、公益岗等多种渠道户均增收2000元,真正实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除了蔬菜种植项目,三位干部还引入牛肉加工、生猪养殖、农家旅游等,沽源贫困村产业基础弱、贫困户增收渠道窄的局面被彻底扭转。李大如介绍,两年以来,沽源县贫困户的年收入,每年都以9%的幅度递增。

搭起“连心桥”

让两地医疗教育“手牵手”

王晨走访贫困户。

两年多以来,只要有贫困户没有脱贫,他们就时刻在路上,从不停歇。工作日,他们协助其他日常工作;周末,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与贫困户拉家常了解情况。

有一次,史俊在平定堡镇北村入户走访时,得知贫困户刘素花,因肝移植手术导致家庭面临极度困难。“她在《社会扶贫》系统发了一份爱心求助,需要3000元的救助资金。”史俊把刘素花的情况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很快帮她实现了救助目标。

但史俊心里清楚,医疗帮扶不是简单的物资支持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借助顺义医疗资源的优势,加强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和技能培训,提升沽源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捐赠医疗设备,人才支持,帮助沽源县组建了儿科、神经内科和中医骨科三个科室……在三位挂职干部的积极对接下,顺义区医疗资源逐渐弥补沽源县医疗技术空缺,不仅减少了贫困户外出就医的花销,也提高了全县医疗服务水平。

李大如向记者介绍,沽源县医院、中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16家医疗机构与顺义区17家医疗机构目前已全部实现结对覆盖。此外,顺义区还选派了11名优秀医师短期、6名优秀医师中长期在沽源县医院、中医院坐诊,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巡诊;沽源县则选派优秀医生到顺义区跟岗学习。

为解决教育扶贫问题,顺义区利用北京市帮扶资金,为贫困村新建了爱心幼儿园和沽源县职教中心顺义楼,顺沽互派教师团队进行培训指导和跟岗培训。今年,顺义区选派10名优秀教师赴沽源开展了1个月的短期支教,4名优秀教师开展了一年长期支教……“有一个孩子成才,就有一个家庭脱贫。”李大如说,“目前,沽源县23所教育机构与顺义区14所优质学校全部完成‘手牵手’对接。”

这些变化背后,留下了三位挂职干部在两地之间奔波忙碌的身影。从清晨五点钟的草原晨景,到灯火阑珊时的乡村暮色,如诗如画的坝上草原,成了他们车窗外流动的风景。

在挂职的两年多时间里,三位干部一心扎入扶贫工作中,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李大如父母因病住院治疗,他仅仅给妻子打电话嘱咐,将对父母的牵挂深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史俊读四年级的儿子,手掌被割伤、在医院缝了12针,他无法亲自陪伴,依然坚持工作;为了精准帮扶,王晨逐个走访乡镇,帮当地村民谋划符合发展的项目,并一遍遍核算……

“为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所有的付出都无怨无悔。”李大如说,“对我们来说,沽源县就是第二故乡。”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小英 文并图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