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这两类字“似错非错”,它们在民间极为流行,却未收入到字典中

2019-12-12 01:30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书法家写错别字,别字是张冠李戴,错字是造字。造字当然不允许,因为是约定俗成的。历史上只有仓颉造字,实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仓颉之后呢,有女皇武则天造字。这位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帝以此来刷“存在感”。所造20个左右的汉字,如今活下来的只有一个“曌”字,《汉语大字典》有收录,乃是武则天的名字。其余的字,则被限定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大周时期的一些墓志,有这类武氏所造的字存在。

作者:兴舒


要说汉字的难度,主要存在于这三个方面:一是同音字特别多,如今使用双拼输入法,最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二是一词多意,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差别很大甚至截然相反;三是一字多形,异体字很多,如果要加上各种书体来算的话,可以说目不暇接,比如“寿”字的各种篆书写法,有成百上千种,毫不夸张。但也可以换位思考,汉字正因为“难”而能被记住,有时太简单,反而会造成错讹。

人往往存在一种“惯性思维”,纠错多了,时间长了,会出现一种“职业病”,但凡看到某一件作品,总要先看其中有错没错。确实如此,“纠错出错”也是存在的。本期所列两类“错字”,即是“似错非错”者,一类是不常见的字形,和常见字形相比,笔画少一笔或多一笔,按照惯性思维,下意识地会判断是错字,实则非焉;二是民间造字,主要是“合体字”,无疑是民俗当中的一道奇葩。

对第一类“错字”,只要见多识广,自可明辨;对第二类“错字”,则需要从民俗学的角度来予以解释。说是“造字”,也是有道理的,这些“合体字”在民间极为流行,但从未收入到专门的大字典中,包括耳熟能详的“囍”字。

一般说来,合体字主要用于常见的汉字组合,形成繁复的字形,表达某种寓意,有的则是一个“新”字,比如“面”,读音取自面摔打到面板上的声音而得。“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有的则是将几个字合在一起,词语的意思包含其中,这种类型就更多了,最典型的就是日常吉语和祈福者多用,利用字形中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巧妙搭配组合,趣味无穷。一般都是手写体,也有图画结合的。一只脚托住一个“门”字,另一只脚站在“鳌”字之上,一只手指向“门”字,另一手持砚台,“鬼、与、门”三字组成“魁星”,有魁星点门、独占鳌头之意。现在利用现代电脑技术还可以设计出更多的创意,可见汉字的生命力有多么强大,一方面可以承载历史民俗,另一方面有助于现代设计,既古老又年轻。还有一种特殊形式,比如浙江武义俞源六基楼的一副奇特对联,可以说是“合体字”大拼盘,好玩、有趣:

上联:(铁)拐李祖师得道高,(汉)钟离先生把扇摇,(吕)洞宾背剑清风客,(蓝)采和果山献蟠桃;

下联:(张)果老求进长生酒,(韩)湘子瑶池奏玉箫,(曹)国舅手执云扬板,(何)仙姑寿庆羡凤毛。

凡此种种,正是利用了汉字方块字的特点,有一定规律的偏旁结构,字形独立而不相连属,从而有一种“重组”的可能。任何字母文字都是不可能的。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