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跆拳道大奖赛吴静钰获亚军,为何结婚生子后选择重返国家队?
昨晚,无锡,世界跆拳道大满贯赛总决赛颁奖晚会,“年度现场最受欢迎选手”颁给了中国的吴静钰,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证实了她的受欢迎程度。因为她正在书写传奇。
两天前,2019年12月19日晚,在无锡举行的世界跆拳道大满贯赛总决赛-49公斤级决赛上,吴静钰最终输给了小自己10岁的泰国选手翁巴达那吉,获得亚军,结束了自己的2019年赛季。两周前,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跆拳道联盟大奖赛总决赛上,吴静钰已经获得了参加明年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成为跆拳道运动史上首位连续4次打入奥运会的女运动员。同时,她也是我国第一位连续4次打进奥运会的交手项目运动员。
吴静钰已3次参加奥运会、两次夺冠,拥有世界大赛金牌无数,现如今的她结婚生子、家庭幸福、工作稳定,而且已年过30,早已在人们眼中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开启新的生活之路。那么,吴静钰为何又选择了回归赛场,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师妹们拼杀呢?
吴静钰坦陈,她之所以重返自己热爱
吴静钰坦陈,她之所以重返自己热爱的国家队,既为了再次向奥运梦想发起冲击,也希望自己的经验和对跆拳道运动的热爱能帮助国家队,帮助这个项目,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再次为国争光。也许正是因为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那次失利,让她对自己、对于跆拳道运动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奥林匹克精神也有了新的感悟。吴静钰说,她也要成为奥林匹克价值观的传播者,用实际行动鼓励更多的青少年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在生下孩子四五天后,吴静钰就产生了重回赛场的念头。丈夫和双方父母也都支持她,并鼓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恢复状态。“我对这个项目非常热爱,国家体育总局对我也特别信任。”吴静钰说,她感谢教练每天细心地帮助她恢复,也感谢国家队的队医、科研人员和陪练们,“当我有这个梦想时,能有这么多人一起为我加油鼓劲,我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要更加努力。”
1987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的吴静钰,12岁以1.4米的身高开始练习跆拳道,在周围人对于自己身高的质疑声和教练们不屈不挠的鼓励中,她经历了多次成功与失败的磨炼,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一鸣惊人——在跆拳道女子47公斤级决赛中2比1战胜了中华台北名将杨淑君,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国际冠军,也为中国跆拳道队拿到了历史上第一枚亚运会金牌。 2008年8月20日,一天的激烈鏖战成就了吴静钰的奥运会冠军梦想。她依次击败了非洲、欧洲、亚洲高手,在决赛中凭借沉着冷静的心态和足智多谋的战术,击败了泰国小黑马布特蕾·贝德蓬,登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年仅21岁的她站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这也是中国跆拳道队第一个小级别奥运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吴静钰在决赛中8比1战胜西班牙老将布里吉特,成功卫冕。
此次复出,对吴静钰而言是个艰难的抉择。一者身为母亲,最牵挂的是孩子,二是因为自己的年龄的确在跆拳道领域内已经算是最大的,体能是越不过去的一道坎儿,三是1.67米的身高在当今身材高大化的跆拳道赛场上显得异常“柔弱”,技战术难度加大。但这些都没有难倒坚强的吴静钰,每天在国家队集训、每天都要与比自己小10几岁的队友们一起拼搏,从最初恢复训练时连跑步都要从头练起,到现在能够和大家一样完成近4个小时的训练课,吴静钰克服的困难和复出的艰辛不是我们能够轻易想象的。而且重回赛场,吴静钰发现对她这样的老将,比赛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大家都在抢奥运积分,她也希望能抢到足够的积分,在2019年底前获得直通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这需要世界排名跻身前六。2019年全年11场国际比赛,吴静钰的世界排名从最初的第42位上升至第六位,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了这位老将的决心和意志。终于,在不久前于莫斯科举办的年度总决赛上,她获得亚军,同时也拿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接着马不停蹄地出战无锡大满贯总决赛,虽然依旧屈居亚军,却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决赛对手、世界排名第一的泰国选手翁巴达那吉表示,吴静钰一直是她的偶像,尤其是看到她成为妈妈后技术和体力丝毫没有退步,更觉得她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运动员,“希望在奥运会上可以和吴静钰再次对决”。正因为以上种种,“年度现场最受欢迎奖”毫无悬念地落到吴静钰的头上。
颁奖现场,吴静钰的妈妈、先生和孩子都见证了她的荣耀时刻,家庭的支持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因为训练、比赛,十天半个月才能见一次孩子成为常态,“探班”则成为了先生孩子的常态。尤其是先生候琨,这位奥林匹克文化的推广人是她最铁杆的支持者,她的比赛场场不落……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也是吴静钰的粉丝,就连她女儿的名字也是巴赫起的。
老将吴静钰不仅又回来了,还将登上东京奥运会赛场。用中国跆拳道协会主席管健民的话说,她真的是不忘初心。而且,吴静钰正在书写传奇。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袁虹衡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