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不游大西北,不识大中华!在这里与陌生人打交道,都很“放心”

2020-01-06 10:05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2019年夏,与友人从南京驱车自驾,循河西走廊沿古丝绸之路进疆,来回畅游48天,行程1.5万公里。沿途历九省(苏、皖、豫、冀、晋、陕、甘、蒙、疆);过两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穿两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独库公路);游三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喀纳斯湖);跨三川(长江、黄河、塔里木河);叩三岳(嵩山、华山、恒山);访四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越七岭(祁连山、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阴山、太行山、吕梁山),还在南、北疆兜了一个大圈子,饱览大西北的壮阔河山,不禁生出“不游大西北,不识大中华”之感慨。

作者:盛胜利 蒋晓勤


伊犁赛里木湖

何谓“大西北”?

一提到西北,人们常常以“大”冠之。其实西北之“大”有五:“土”、“美”、“富”、“史”、“重”,每一个“大”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对中国都有其重要且独特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这些,则很难说了解中国。如果不亲身到此一游,又如何对西北之“大”和其对中国之“重”有更真切的体悟呢?下文便从上述五“大”来谈一谈西北。

嘉峪关外古长城

“大土”——土地、境界、情怀

所谓“大土”,从字面上很好理解,自然是指土地面积大。西北地区的面积约为308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30%,其中仅新疆一地的面积就达166万平方千米,约等于两广、两湖、华东六省加冀、豫等12个省(自治区)陆地面积的总和。如果再算上西北其他的省和自治区,西北疆域之广大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西北之大,不仅在于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土地的面积之“大”,更在于这方“大土”所蕴含的内在气质与境界。西北地形地貌之雄浑瑰丽国无其匹,区域内既有纵横千里的祁连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又有气象万千的帕米尔高原,更有如诗如画的湖泊峡谷以及繁花似锦的花海草原。就连寸草不生、一马平川的沙漠戈壁,也能让人产生荡气回肠、马革裹尸的壮志豪情。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极写了西北境界之雄阔。这种阔大的境界必然产生博大的情怀。西北情怀之大者首推戍边将士,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戍边将士席地幕天,爬冰卧雪,默默守望星空,保卫国土安宁。那份“拔剑照霜白,怒发冲冠壮”的舍小家、护大家的伟大情怀,来自历史深处,不由得令人凛然生敬。

“大美”——自然美与心灵美

中国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山水之胜也为世所公认,既有江南小桥流水的秀美,也有西南深谷急流的峻美,还有东北白山黑水的旷美,更有西北平沙陌陌的荒美。其实西北之美不仅在于“大”,更在于原始,套用现在时髦的语言即“原生态”。无论是横亘千里的祁连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阴山,还是无边无垠的沙漠戈壁、老而弥坚的胡杨林、清澈透明的高原湖泊……无不透露出那种亘古以来傲然天地、唯我独尊的沉重与庄严。这不是锤敲斧凿修饰出来的伪美,而是浸透了大自然原汁原味的真美、大美!当然,除了自然的“大美”之外,人类的劳动,也为自然抹上一笔亮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殖的绵延千亩万亩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向日葵花、薰衣草花,强烈诠释着何为“繁花似锦”,它给予的“美”的震撼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

在西北旅行期间,我们还处处体会到西北人的热情与善良。所到之处,你总会遇到热情的笑脸,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令人感动。自驾途中,一位卖瓜农妇在我们付款后非要再送几只“羊角蜜瓜”,并且热情地带我们参观她的家庭农场;当我们的座驾断油后,一位中年汉子不惜耽搁自己的行程,亲自拉我们驱车近百公里,寻找最近的加油站;我们曾在阿克苏某宾馆住宿,服务员引我们进入房间后,立刻端来免费的中药泡脚水。当我把奔波一天、早已乏累的双脚放进热气腾腾的水中,再望望服务员真诚的笑脸,那人性的温暖从脚底直冲脑门。所以西北的“大美”不仅在于自然,真正难能可贵的在于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统一。

祁连山山丹军马场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560公里处)

总之到西北旅游,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大体上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当下已经是难得而稀有的享受了。

“大富”——国之重宝,富甲天下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提到西北,总是给人穷山恶水、贫穷落后的印象,有人还用“荒、远、边、穷、大”来概括西北的地域与经济特点。是的,从目前的经济总量看,西北地区诸省较东南地区落后不少。以2018年为例,陕、甘、宁、青、疆五省(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足6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7000美元,低于全国人均9000美元的水平,与东部沿海六省(粤、闽、苏、浙、鲁、辽)人均1.2万美元更是无法相比。

然而,西北之穷富并不取决于表面的数字,而在于她蕴含的内在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北之富,冠绝华夏。”以油气为例:据最新报道,近年来新疆不断发现十亿吨级以上的油气矿藏资源,千亿方级大气田、万亿方大气区也都横空出世。在东部地区矿藏资源几乎被开发殆尽的情况下,仅新疆塔里木就承担着向东部15个省(直辖市)、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约4亿人口、3000多家企业的供气任务。西气东输、西油东送、西电东送、西棉东运、西煤东运……西北地区每年为全国提供30%以上的石油与天然气、40%以上的棉花、10%以上的煤炭,以及无数的其他资源。此外,新疆还有数亿亩可耕地未曾开发,一旦变成良田,将彻底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所以西北地区是上天馈赠给中华的一个天然“聚宝盆”,其藏宝之富,富甲天下。

轮台县塔里木胡杨林

“大史”——深远厚重的西北史

一部西北史,半部中华史。只要翻开中国历史,那股强劲的“西北风”就会迎面吹来。华夏民族的根,起源于西北;自周秦汉唐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终定鼎于西北。尤其在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汉唐时期,西北地区不仅是开国之地,更是文臣武将的建功立业之所。“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沿河西走廊逐鹿西北、开疆拓土、封侯拜相,是那个时代中华好男儿的毕生梦想。张骞、班超、玄奘、李广、卫青、霍去病……多少风流人物因西北而名垂青史,多少华章名篇因西北而流传千古。边塞诗是唐诗中最著名的流派,凡是中国人,谁不会背诵几首“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边塞诗?自汉武帝经河西走廊西拓丝绸之路以来,西域文明就源源不断地汇入中原文明,融合成大中华文明,将西北与中华连成一体,无法分割。

“大重”——西北之重,“重”于泰山

西北是资源重地。

如果把“五岳之首”的泰山视作东部的标志,那么西北对于当今中国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东部,故曰“西北之重,‘重’于泰山”。尤其当东部的能源资源几近枯竭之时,西北的宝藏在向我们招手——西北的能源基地正为当下以及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战略储备与供给。此外,众所周知的中国的两条“母亲河”——黄河、长江的源头均发端于西北地区的高原。仅凭这两点,西北就可视作中国的“能源之母”与“水源之母”。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西北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生存与发展重中之重的资源重地。

西北是安危重地。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自秦汉以来,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建政均发轫于西北(关中)。关中地区西通陇右、南连巴蜀、东接华北、北控高原,集天下安危于一身。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了一千年之久;这一千年里,只要西北稳定,中原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强汉盛唐,沿河西走廊向西北方向开疆拓土,解除边患,国势强盛。自宋以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东移,基本上放弃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对西北的控制,最终导致弱国弱民,亡于蒙古。而蒙古人恰恰是从西北绕至西南,以南北夹攻之势一举亡宋的。所以西北若安定,中华则安定;西北若不安,中华则不安。根据当下国内外的形势,从国土与安全的角度考量,西北事关国之安危、族之兴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西北犹如《逍遥游》中的鲲鹏,正待时而动,一旦“怒而飞”,则九万里长空任其翱翔。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论》里大声疾呼“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古老的西北就像今日国之重生少年,“西北富则中国富,西北强则中国强”,中国真正崛起之日,就在西北腾飞之时。

上世纪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开发大西北”战略,时至今日,水深风厚,鲲鹏变化展翅高飞正待其时。西北之于中国,正所谓“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西北一游,有助于我们重新认知西北、认知中国,故曰:“不游大西北,不识大中华!”

 

 

(原标题:不游大西北 不识大中华)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