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探访建设中的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未来可全面满足乘客逛吃购游

2020-01-08 14:19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眼下气温虽低,工地施工进度却丝毫不减。这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从城市副中心到雄安新区只需1小时;到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分别只需15分钟和35分钟。昨天,记者走进项目工地,探访施工进展。

气温虽低,副中心交通枢纽施工进度却丝毫不减。

 

■暖心

阳光洒入地下站台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核心,东临行政办公区,西临运河码头,眺望古潞城遗址。项目用地范围约61公顷,地下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地上面积约139万平方米,为全地下大型车站,地上是城市商业圈。

项目于2019年11月底正式开工,目前正处于土方作业阶段,基建坑已经开挖5米多深。

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室里,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立体沙盘格外“吸睛”。沙盘在工作人员的控制下,可分层升降,直观展示副中心站地面层和地下三层各自的建设规划。

沙盘显示,地面层是都市生活圈,地下一层是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地下二层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地铁平谷线、地铁101线、地铁6号线的换乘空间,并布置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上客区;地下三层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

枢纽站地下空间平均深度为32米,与地面层的商圈呼应、连接,形成一个立体的都市圈。通过独特的建筑设计,阳光可以从地面洒到地下二层的车站候车厅。这个温暖的细节,让地下站台顿时增色不少。

■方便

换乘无需重复安检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的10个全国客运枢纽之一,既是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近期始发终到站,也是城际铁路联络线的重要车站。依托京唐(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组成的十字形城际铁路骨架,构建与河北雄安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枢纽机场之间直连直通的城际铁路网络。

副中心工程管理办公室协调三部部长贺毅介绍,作为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副中心站将连接M6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三条铁路线路。通过京唐、京滨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为方便市民换乘,车站对进站、出站的线路进行了优化设计,市民乘坐地铁换乘火车,或者乘坐火车下来换乘地铁,都很方便。步行距离近的几十米,远的也不到200米。可以做到交通换乘的无缝衔接。此外,城市副中心站还将在设计过程中考虑铁路与地铁的安检互认,换乘无需重复安检。

副中心交通枢纽沙盘。白继开 摄

■购物

长廊串起商圈美景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交通中心,还是商业中心。秉承“站城融合”的理念,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北京东部最大的商圈。市民可以在这里畅享购物休闲乐趣。

为方便市民旅游观光休闲,枢纽站地面层将建设一条长约2公里的空中走廊,串联北运河码头、枢纽站地面主要商业楼宇和六环路入地后在原路段上新建的高线公园,让运河、商圈、公园绿地有机衔接。游客在游览完运河美景后,可在北运河码头上岸,沿着这条大约两层楼高的空中走廊,到枢纽站的地上商圈里去转一转。要是逛累了,可以信步到毗邻的高线公园,看看风景,舒缓心情。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打造成为绿色生态、舒适宜人、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门户型智慧交通枢纽典范。该项目建设周期为五年,预计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创新

施工中引入机器人

作为一项超大体量工程,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在施工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北京京投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刚介绍,该项目需要导改东六环、东六环西辅路、玉带河大街和芙蓉东路四条道路,还需导改不同产权单位的电缆、燃气、上下水等34条管线,过程非常复杂。

地形条件也不理想。枢纽站地下有三层,需要开挖超大超深的基坑,但所处地层以高水位富水砂层为主,在主体建筑施工前,地下需要打止水帷幕墙,以保护基坑不受地下水的入侵。为了解决围护结构受力,节省土建工程投资,枢纽基坑围护结构将进行T型地连墙的试验和应用。

新技术在攻坚克难中派上了大用场。如施工过程中,将引入无人机监测、逆向建模测量机器人、GPRS位移传感模块、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采用BIM模拟,解决复杂施工节点和关键部位管线综合难题;部署智能环境检测控制系统,实现对湿度、温度、PM2.5、PM10、噪音等主要指标的实时监测,并自动启动相应部位的喷淋系统;应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道路等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王海燕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