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国产涉案剧《暗黑者》播放量破4亿 网络剧能复制卷福热潮吗?

2014-10-23 12:15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10月23日讯,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红色》表面上以抗战剧的形式出现,实质上是一部悬疑推理剧,此剧热播的背后,正是观众多年来口味缺失的一次恶补。悬疑推理剧在荧屏上消失已久,自2004年涉案剧被一纸禁令退出晚间黄金档,十年来这个剧种逐渐在国内呈现凋敝之象。不过风靡世界近一个世纪的悬疑推理题材依旧是近年来最具热度的电视剧类型,《神探夏洛克》掀起了“卷福”和“花生”的热潮,东野圭吾推理系列也引发了剧迷对日式侦探剧的追捧,悬疑推理题材的种种热象,不知能否促动涉案剧在现实中迎来破冰的曙光。

1

如今,一部改编自悬疑小说《死亡通知单》的网剧《暗黑者》,让国产悬疑推理剧以网络剧的形式落地国内,并获得了被英剧、美剧、日剧架高品味剧迷们的认可,迄今为止其播放量已破4亿。与以往网络剧将段子、笑话、屌丝、草根一锅烩的模式不同,《暗黑者》所探讨的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抉择,也是当今海外剧中经久不衰的话题。纵观46集,创作者用一种离经叛道的模式,反传统的人物形象,去演绎观众身边发生的故事,然后告诉你,人们心目中最传统和最主流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不曾变过。

缺陷男主角和问题精英

《暗黑者》剧集开端,男主角罗飞一袭黑衣出现时,B网站的弹幕几乎瞬间封屏,原因就是人物形象让观众瞬间跳戏,网友纷纷弹幕说这是在模仿《神探夏洛克》、《大川端侦探社》等海外热播剧。对此,《暗黑者》的总制片人白一骢在接受采访时说,《暗黑者》确实借鉴了一些海外剧模式,比如所谓的警界精英团队,成员实际上是其他处室里的弃将,这就效仿了日剧《BOSS》:一组由所谓废柴组成的边缘部门,却屡破奇案,屡建奇功。

在年轻化的互联网用户心中,喜剧或者说逗比模式是网络剧创作必不可少的要素。白一骢介绍说,根据网络剧监测数据报告,有近七成的网民首选的是喜剧类题材。在《暗黑者》早期的剧本策划创作过程中,编剧团队就一直力图呈现生动有趣更年轻化,充满喜剧元素,于是有了萝莉法医、不靠谱的丁局以及永远在逗比的二队等等这些人物。

剧中,除了每次出场“帅不过三秒”就被打翻在地的缺陷男主角,刑警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也都是状况百出的问题精英,每个人身上不可救药的毛病与出人预料的天赋并存,这种人物塑造与海外剧中的流行手法一脉相承,而国内有史以来的警匪侦探剧中,从未出现过如此另类的警察形象:随处可见的“微信聊天”、“发朋友圈”、“跳广场舞”等等。

白一骢说,这样的人物设置显得更加生动,技术宅男、警界耻辱等角色,似乎就像每个观众身边的人,但这些人在一起做事情,往往又有惊喜有火花,有难以预知的效果,这就类似于海外励志剧经常采用的一个传统价值观:废柴逆袭击败所谓的精英,在团队协作中,每个人物都得到了成长,他们开始面对自己过去的伤痛,走出曾经的阴影,换一种心态去缔造未来,而一个行业的历史也就此被铸就。看到这样的情节时,不少观众内心都会滋生一股豪情:“他们这样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行?”

国际模式下的中国特色

从片头开始,《暗黑者》的制作就透着海外剧的味道,每一个案件更换一个片头,第一季共24个片头,每一个片头单拿出来播放都是一个案件的故事梗概,同时也是一条精彩的宣传片,这种制作在美剧也不多见。

在片尾,主创们除了将片场花絮剪辑播出外,还会在最后设置一个主角身着警服在鲜红的荧幕上掏枪打出“请看下集”四个大字,这个模仿《黑猫警长》的小彩蛋凭添了一笔中国特色的怀旧,让人瞬间联想到牛群冯巩著名相声段子“掏出小木枪对准屏幕啪啪啪打出四个大字……”

在内容设置方面,《暗黑者》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白一骢说,有着“中国东野圭吾”之称的周浩晖原著《死亡通知单》总共5本,制作时设定共拍摄5季,原著本身内容精彩,但是大部故事是围绕高智能犯罪,是在秀智商,不够接地气。

《暗黑者》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沿用原著中围绕法外制裁者Darker的设定进行展开,但在故事设定方面,制作团队进行了重新创作,21个案件中,仅保留原著4个案件,其余的案件故事,一般遵循两个原则进行写作,一是映射或者呼应我们身边发生过的大事件:比如《泣壁》一集中的校长猥亵女学生事件,《真相》一集中的记者报道假新闻事件,《每个人都是刽子手》中的拾荒老人资助大学生事件,还有一集是直接影射郭美美及红十字会。

另一个原则是,对于一些引发公众讨论的热点事件给出“恶有恶报的结局”设置,给观众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其中第一号案件《荒墟》,就以几个将学校建成豆腐渣工程却逍遥法外的人的离奇死亡作为开头,而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第19-20集的《每个人都是刽子手》这个故事,由于故事背景本身广为人知,加之导演在处理时巧妙地借罗飞的表演对现实中人情冷漠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同时在片尾大篇幅渲染了逝者悲情而伟大的一生,得到了极好的效果。该集一播出,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网友在直呼泪崩的同时又互相呼吁要热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陌生人。

以反传统的方式捍卫传统

“暗黑者的成功,说明我们的价值观没有脱离主流太远。”白一骢说,《暗黑者》播出后,让他最为自豪的是观剧流量稳中上升,观众流失很少,在播放后期还有明显的增加。此外,这部涉案剧已取得公安部的审核通过,修改后可以在地面电视频道播出。

与传统国产涉案剧的故事内涵相比,《暗黑者》走得更远,一直在围绕法外执法的对错展开探讨。《暗黑者》的主题是关于道义与法律的冲突的讨论,每两集一个故事,而主人公罗飞12年前的遭遇又贯穿始终。原著《死亡通知单》提供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故事设定——Darker这样自立为王的法外制裁者的故事在影史上并不鲜见,但在国产剧中却可能是第一次出现。

“剧中的Darker不断在犯法,在挑战法律,对于这个角色,我们是持批判态度的。”白一骢说,当一个社会的制度不健全时,往往会产生侠盗匡扶正义,而当一个社会制度趋于健全时,思考者便会应运而生,剧中不少桥段,主创们借助记者等旁观角色的口吻去肯定Darker,去谴责警察办事不利,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公众立场,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一些法律无法解决的事件时,很多民众也会有类似的想法。但这种想法一旦成行,便可能会带来整个社会文明的倒退。

白一骢表示,在该剧结尾的几集中,他们借主人公罗飞表达了整个主创团队希望向观众传达的正向价值观:法外执法者其实是一种以暴制暴,他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违法者的行为并施以制裁,即便是打着匡扶正义的道德旗号,这种行为还是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将自己的意志凌驾在法律之上,行为本身就是对法律的不尊重,也是对法治社会的伤害。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邱伟/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