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正月十五为啥要“闹”元宵?老北京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2020-02-07 14:09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以热烈喜庆的方式庆祝的,这已成为民间习俗,所以也就有了“闹”元宵的说法。

作者:何大齐 文并绘


耍龙灯

宋代辛弃疾在诗词《青玉案·元夕》中,就十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他描写当夜的灯火之盛,有如千树万树鲜花盛开一样,满天的焰火像流星雨一般闪亮坠落。“玉壶”是描写月光的皎洁柔润,“光转”是形容月亮从东转到西。一整夜的时光,人们都在舞动着龙灯上下翻滚,在月光辉映中边舞边行,锣鼓喧天,这是多么热烈的场景,这是距今近千年的南宋时期庆祝元宵节的真实写照。

闹元宵这一民间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咱们就说这鱼龙舞吧。我小时候父亲在元宵节前就买回来金鱼灯笼,因为“鱼”与“余”同音,所以用金鱼红灯,来企盼新的一年有个好年景,生活富裕。这灯笼也寄托了人们朴素的祝福。我们都盼着天快黑下来,把鱼灯中的蜡烛点着,顿时红光四射。几个孩子,每人提着一个红灯笼满院子跑着玩儿,别提多高兴了,过节的气氛一下子就浓烈了起来。在家里玩儿的是鱼灯,那龙灯可就不是小孩子玩儿的了。龙灯有将近二十米长,由龙头、龙身、龙尾三段串起来,一般是用竹木做成骨架,成圆形,龙身由多节组成,节节相连,外面罩上画有鱼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撑竿儿。在龙头前面有一个是领头,他举的竿顶上竖着一个巨形球,又叫绣球,作为全队引导。舞起来之后,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忽上忽下,龙头就追着球,做出抢吃的状态,后面的龙身跟着前面龙头也是上下左右,边游走边翻转飞动,十分眩目。龙头十分巨大,造型夸张,巨口中含一金球,圆眼怒视,龙须、龙角向外四射。用撑竿耍龙头的人需要有把子力气,并且还得有舞蹈基础才能胜任。表演的内容有“二龙戏珠”、“双龙出水”、“蟠龙闹海”等。

龙乃是中国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中国人对龙是怀有敬畏之心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祥瑞的灵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逢有重大节日、重要庆典,必有舞龙助兴,这也包含着老百姓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所以,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龙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晚上七八点吃过元宵,带着自己的鱼灯,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西四牌楼路口看舞龙灯的巡游表演,随着锣鼓敲击有节奏的鼓点声,伴着唢呐吹出的嘹亮乐曲,几条巨龙上下翻飞,满街沸腾,真可用一个“闹”字来概括这节日的场景了。老北京的春节最后一个高潮,达到了全民欢庆的极点。

今年春节、元宵节遇上了疫情,一切集会庆祝活动都停止了,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为安静的春节了。千年的民风民俗可有一时的暂停,但也必将有更兴盛的传承到来。

正月十五花会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的尾声,所以民间的活动特别热烈。唐朝张祜有诗句形容这天“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如赏花灯、猜灯谜、放烟火、吃元宵等,在全国各地都有。但在北京地区,粗犷的北方性格更有了不同于南方的狂欢,例如耍龙灯、舞狮子、扭秧歌、打太平鼓、跑旱船、跑驴等,统称为“花会”。正月十五这天夜晚,民间自发组织的花会都会在街区路口巡游表演。

例如“跑驴”,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相传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大多是和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项目组合在一起表演。跑驴需要有驴形的道具,主要是由驴头、驴身和驴尾组成,用竹子扎成骨架,外面糊上纸或布,前面昂起的头画上驴的面目,在驴背上留一个可套在人腰部的方形洞口,下面再用红布蓝布围起来。表演多由年轻妇女装扮成农村小媳妇儿,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前面是驴头,后头是驴尾,上身做出骑驴模样儿,前后左右扭腰摆动,腿在下面的围布内抖动,迈着小碎步模仿驴颠跑的样子。不时做出颠、跳、踢、惊的滑稽动作,再加上脸上的夸张化妆和表情,常引得围观的人哄堂大笑。她身边还有一个男人扮演丈夫,手持鞭子做赶驴状,这样就有了情节,这是一对农村夫妇,正月回娘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小故事:如过沟、爬坡、驴惊了、丈夫如何抢救等,夫妻有说有唱,诙谐幽默,同时还有鼓、钹、唢呐等乐器伴奏,行走在欢乐的街头,给喜庆的海洋推波助浪。

在花会同时演出的还有“划旱船”的民间歌舞,它也叫“跑旱船”,大多流行于北方农村,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舞蹈动作。它的道具依照船的外形制成木架子,木架的周围,用棉布围起来,并且在上面用海蓝色画上海水江崖的传统纹样,意在表现船在水中漂浮的样子。在旱船的上面留一个方形口儿,船的头和尾用彩色布罩住,再用四根木棍支起一个船篷,周围缀上彩色的花穗子,船上留的方形口里,站着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妇女,肩上搭一布带子把自己和船系在一起,双手提着船帮。船外由一男子扮成艄公的样子,手持船桨,做出起伏波动的步态,随船而行。船中的女子与艄公默契配合,模仿行船中水波上下起伏,时不时好像遇上旋涡,剧烈颠簸,女子做出惊叫不已的状态,他们有趣的形态和舞姿博得观众鼓掌喝彩,随着他们队伍的行进,大街上的人流也簇拥跟随着。金朝诗人元好问形容过这阵势:“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我小时候,北京人口还少,车也少,所以花会得以在市内大街上展演流动,现在只能在京郊区县偶见了。

 

(原标题:元宵耍龙灯)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