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猫为啥喜欢吃老鼠?动物世界很有趣,只是人类听不懂它们的语言

2020-04-10 16:01 编辑:TF021 来源:北京晚报

“春天浩浩荡荡地到来,生命也是浩浩荡荡地发生。”这是一部写于四年前的小说。那一年,我检查出严重的肺部疾病,休长假回到了抚顺乡下的老家。当时正值春天,和小说里描写的一样:“泥土的气息和阵阵花香混合在一起,荡漾着春天最好闻的味道。”

作者:朱洪海


 

小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院子里有一条藏獒,那一年三岁了。

它是两个月大的时候来的,和我住了一个晚上,就从沈阳把它送到抚顺的乡下,又住了一晚我就回沈阳了。从它见到我,我们就共处了两天,再见面就要等半个月后了。我担心它再见面不认识我,就留了一只穿过的袜子放在它的窝里,这样就不会忘了我的味道。

过了半个月我下乡去看它,一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而且乡下的亲属已经养它半个月了,我去了它只跟我走。这就是说,在它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是它的主人,尤其对一只藏獒来讲,这很重要。问题是,它是怎么知道我才是它的主人的,我们一共就在一起两天,是那只袜子在发挥作用么?

那一年我隔一段时间就回去看看它,看着它跟我撒欢,看它一次比一次大,有时候我就想,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它明白为什么我总是消失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而不是每天和它在一起么?在它成长的这个世界里,我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小狗没有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它是怎么成长的呢?有妈妈的小狗和很早就离开妈妈的小狗,在性情上,在情商上,有多大的区别?一只小狗继承的基因遗传密码,与它后天学习得到的知识相比,比重能有多大?

和它在一起时,往返乡下的路上,偶尔在城里的窗前,时常会想到这些问题,当然,这些都没有答案,它们只是我心里的猜测,想念它时,就会这样想一想。

因为我在那一段很喜欢中国古建筑的瓦当,就顺带着给它取名叫瓦当。

休长假回到乡下那天,正赶上院子里的丁香花盛开,天气很热,我穿着一件T恤,在丁香花下,和瓦当一起拍了几张合影,《瓦当的庄园》勒口上的那张照片,就是那天拍的。

这次,总算可以陪伴它一段了,也可以说,是它在陪伴我。

院子里一条狗跑来跑去,还有满院子的十几只鸡,屋里的炕上有一只大猫,屋外的房檐下有一窝燕子,地里的农作物在发芽,葡萄的嫩叶在生长,坐在葡萄架下,满院子的生机勃勃,看得心里痒痒的,就萌生了写一部小说的念头,写瓦当是怎么在这里长大的,写给孩子看的。

这里的每一个动物都是常见的,因为生活在同一个院子,就成了动物社会,里面也都有着它们的规则,它们之间时常发生冲突,但是也能相安共处。瓦当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它的身上,在这个动物社会里,都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只是人类听不懂它们的语言,不然在孩子们的阅读世界里,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动物故事。

我想尝试一下这件事。

所以在《瓦当的庄园》里,尽管它是一部童话,但是描写到的动物习性,都是真实存在的,包括那只飞越大洋的蜻蜓,在自然界,确实有蜻蜓会飞越几千里的大洋,到彼岸去。确实有复仇的鸟杀死了吃掉雏鸟的蛇。牛磺酸可以提高猫的夜视能力,这东西,鱼和老鼠身上最丰富,所以你能理解猫为什么特别喜欢吃鱼和老鼠?

没有什么故事,比大自然的故事更打动人心的,故事的后面,往往就是漫长的生命演化的轨迹。让孩子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小说里的情节,大多数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有的是过去发生的,有的是一边写一边发生的。比如猫爬到葡萄架上去抓燕子;燕子夫妇落在葡萄架上商量进屋里做窝,它们实际上是被我赶出来的;秋天的葡萄成熟了,蜜蜂成群结队地来吃,过去只知道蜜蜂采花,蜜蜂吃葡萄还是第一次见到;比如闯进院子的蛇,天空盘旋的山鹰等等。

很多故事不需要编,我坐在葡萄架下的绿茵里,就看着它们发生在眼前,每天都在发生,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小说。

所以说,瓦当山庄是真实存在的,瓦当、冒险家三世、跑得快、常有理先生、说不停太太、旅行家夫妇都是真实存在的,一些故事,也是真实的。

小说断断续续地写了五个月,一直到秋天,蜜蜂每天纷纷攘攘地来吃葡萄时,第一稿写好了。

由于身体的原因,那段时间对于生命思考了很多,尤其对做事情的紧迫性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借着常有理的嘴,说出了那句:哪有什么来日方长,想做的事就应该马上做。借着即将赴死的土行者的嘴说:车上的人早晚都要下车的,只不过我下得早了点。

在庄园里,每天都会有生命在告别。春天浩浩荡荡地到来,生命也是浩浩荡荡地发生,它们从母亲的身体里、从地里,甚至从植物的枝条上就能孕育,它们像赶集一样迅速地、密集地生发,然后加入到从春到夏的生命的狂欢季。此后,生命的落幕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都不用等到秋天,在自然界里,这都是寻常不过的平常事。

在《瓦当的庄园》里,没有回避这些关于生命的告别,这些告别并不悲伤,也不恐怖,它们平常而自然,有一些生命离去,有一些生命诞生,大自然就在这样的生命接力中延续。我想借着自然的故事,让孩子们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生命的到来和告别。

所以也可以说,这是一本过来人写给孩子们的生命忠告。

小说写完了以后,一直放了两年,这两年几乎再没有去看它。但是在心里,一直都在完善着其中的人物,还有那些故事,还时常和朋友们讲述其中的故事。

直到那个冬天,我几乎是以迫不及待的心情开始了修改,可能改了三个月,也可能是五个月,也许改了五遍,也许改了七遍。最终完稿时,刚好也是春天,正是我当初去下乡的那个季节。只不过,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年。

这就是《瓦当的庄园》(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由来,我希望它和孩子们过去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一样。

欢迎来瓦当山庄做客,它在北方的山里,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在那里,瓦当还自由自在地活着,它今年8岁了。

(原标题:只是人类听不懂它们的语言)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