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曾称“蒋勋的声音是入梦的良方” 声如碧波清澈明朗
我已不记得自己听过、读过多少次蒋勋的文章,因为数量太多,屈指也算不过来。蒋先生开读书会、上电视演讲,声音如碧波,像来自天堂,一波高过一波,清澈明朗。林青霞说过,先生的声音,是入梦的良方。
作者 夏丽柠
《云淡风轻:蒋勋谈东方美学》蒋勋 湖南美术出版社
《云淡风轻》是蒋勋的新作,收录了长长短短十五篇文章。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剥丝抽茧,讲的是一件事情:如何追求生活里的美。我们都承认,美是人活在世间,不遗余力追求的东西,但,到底什么是美?
冯骥才在《苦夏》里写过:“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吗?”四季中每季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但从整体来看,四季更迭,周而复始,才是生命最美的轮回。所谓审美,正像这样,是以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一种世界观,而世界观,就是我们人类看世界的方法。
书中第一篇的题目“天地有大美”,对全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蒋勋没有讲山川壮美,百花争艳,而是讲古代文人的诗书画。那么大的世界,浓缩在几十米的长卷上,世界变小了,还美吗?那么大的手帖,王羲之只写十几个字,每个字都有不一样的心情,美吗?事实上,真正的审美并非单单来自于对物质的感观,隐藏其后的精神世界才是“观”的精髓。蒋勋一再强调,文人不是学者,“不懂清风明月,可以是知识分子,但不会是文人。”之所以称陶渊明、王维、苏东坡为文人,是因为他们寄情山水,热爱生活。文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得有能力识“大美”。
“文人写诗、画画,他们真正的作品或许不是画,也或许不是诗,而是他们活过的生命本身吧。”蒋勋这么说,简直是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声。我们知道,蒋先生本是文学青年,少年时就开始写诗,很年轻写小说便获奖。后去巴黎大学读艺术,好似冥冥中注定,他走上了向全民推广美学之路。他画画,画的就是“文人”画。
书中提到的收藏在台北市谷公馆的《纵谷之秋》,是我最喜欢的先生的画。漫山遍野的绿,接近天际的层层叠叠的蓝,旷大幽远。一个人的世界完全可以做到像画中风景一样,包裹一切,心底无私天地宽。难怪先生说,这本书要有经历的人,读着才有体悟。中年以后,云淡风轻,既有前瞻,又有回顾的人生,才令人心动。正如苏轼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诸子百家里,蒋勋最喜欢庄子,所以他写《庄子,你好》。我们知道,孔子劝学,孟子讲仁,老子说物极必反。但庄子说啥?庄子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真的那么喜欢鱼吗?不,他是向往自由啊。在那个连“喧嚣车马西郊道”都没有的年代,庄子竟然向往水里的鱼和天上的鸟!于是,蒋勋说,“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不会让人沉闷无趣到昏昏欲睡。”庄子的价值在于“逍遥游”。这种逍遥来自于心灵,是具有创造性的。人类的幸福感,不应仅仅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还要有对生命的想象力。由这个层面看过去,庄子的确了不起。
现代人都爱说,凡事从娃娃抓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审美呢?是不是也要由小孩子的心灵开启?蒋勋在演讲中,举过一个例子。他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指着满山盛开的红杜鹃叫喊:老师,快看,那个山在吐血哎!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也是纯洁的,他当然不知道“杜鹃啼血”的故事,也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布谷鸟与杜鹃花,安抚了多少哀伤之心。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倘若了解了这些,我相信孩子们再看满山杜鹃时,一定不会再那样喊,而是在心里默默地祝愿,庄子的梦、望帝的心与杜鹃同在。这也许就是蒋勋在书中说的,“庄子的逍遥是自由,也是宽容,对人的宽容,对物的宽容,对看待文明与自然态度的宽容”。
我总是推荐人读蒋勋,因为他长期致力于向广大民众解读美,传播美。但在消费万岁、个性有理的今天,这个建议往往被忽视、消解,不屑一顾。不过,生活美学,是活过,而不是活着,只有不断追求,才有收获。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