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杭州这些人给在孕妈妈肚子里的胎儿动手术:宝宝别动,我们来救你

2020-05-25 16:46 编辑:TF021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感觉有液体正在往羊水里流动,热热的,像一股暖流,我想,一定是成功了!”手术过半,躺在台上的二孩妈妈兰女士,睁开了双眼,身旁站着的是主刀医生、浙大妇院胎儿医学专家温弘副主任医师。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图文无关)

4月底,这场浙江省第一例在孕妈妈肚子里进行的胎儿胸腔积液分流术,救了兰女士还未出世的宝宝。

“2180克,男婴!”这两天,在浙大妇院安全产下二宝的兰女士,领到了孩子的第一张“成绩单”:胸腔积水大幅减少,腹水消失。

胎儿胸腹腔积液威胁心脏

怀孕28周收到宝宝病危通知

去年底,刚得知怀上二宝时,兰女士欣喜若狂,那时的她没想到,日后会面临要不要放弃宝宝的重大抉择。

“产检一直挺正常,孕28周做B超,医生突然告诉我,孩子的胸腔和腹腔里出现了大量积液。”浙大妇院的专家们很快组织B超会诊,检查后判定孩子没有存在其他发育异常。但此时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导致左肺膨胀不全,加上腹腔积水,已经对宝宝的心脏产生很大的压迫风险。

孩子能不能保,要不要保?一道难题横在兰女士眼前。

如果放任发展,宝宝的胸腹水持续扩散,导致心衰,胎死腹中是迟早的事;如果此时直接剖宫产,宝宝孕周太小,生存几率很低。

只剩下一个办法:通过宫内手术,将胎儿体内的胸腹水引到羊水中去,尽可能让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多呆一些时间。

但穿过妈妈的子宫,为这么小的胎儿实施胸腹腔积液手术,浙江省尚无先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据文献报道,成功率仅在60%左右。

怀孕29周时,兰女士决定,留在浙大妇院搏一搏。

“孩子,我们是来救你的啊!”

医生术中对胎儿温柔喊话

“宝宝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必定尽全力抢救。”这是一个重要又困难的手术,兰女士忐忑过,矛盾过,但温弘的话给了她信心。

浙大妇院胎儿医学专家团队讨论后,确定了穿刺手术方案。术中,医生需要将一根细细的管子穿过妈妈肚皮,扎进宝宝娇嫩的小身体,术前提前定制和仔细考量。

兰女士的手术定在了孕32周,温弘主刀,超声专家潘娇娥等现场配合。为了让宝宝的预后情况更好,浙大妇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朱佳骏,也在手术室全程监测宝宝情况。

手术从中午开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术中,潘娇娥通过超声定位,与温弘一起确定穿刺的位置,穿刺针要避开母亲和胎儿的腹内脏器,从胎儿肋骨间隙穿刺入胸腔,并将其中的积液导流至羊水中。

为了安全起见,宝宝没有接受麻醉,一直在妈妈的肚皮里动来动去,这让穿刺的难度翻了倍。

“孩子,你不要动,我们是来救你的啊!”潘娇娥安慰着兰女士肚子里的宝宝。

也许是真的听懂了医生的话,几次尝试后,宝宝的状态逐渐稳定下来,躺在手术台上的兰女士也放松下来。穿刺成功了,那根细小、承载生命希望的引流管,被准确放入了胎儿体内。

“因为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中我都是清醒的,医生们很努力,真的很感恩、感动。”马女士说,积液是有温度的,当它流向羊水那一刻,就像一股带着希望的暖流。

“他们为我保胎坚持到最后一刻”

降生的男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手术结束后,兰女士在浙大妇院产六科病房住院观察。随后的每一次B超检查,情况都在好转,腹中宝宝的胸腹腔积液在减少,状况也比较稳定。每次检查,温弘团队都会陪着兰女士一起,熬过一次次小考和大考。

住院一周,出院后,兰女士在家休息了一周多,出现了临产征兆。“那天半夜12点突然破水,我赶到医院时已是凌晨4点。医生为我准备好了床位,让我住院观察,尽力保胎。”

入院4天后的晚上11点多,兰女士出现了规律宫缩,温弘得到消息从家里赶来,为她进行了剖宫产手术,给了孩子第一个爱的拥抱。

2180克,男婴。经过两个月的揪心和忐忑,“儿女双全”的兰女士喜极而泣。迎接她的是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宝宝出生评分良好,呼吸问题不大,送入新生儿科检查发现,左侧胸水从8厘米减少至3厘米,腹水也消失了。

“温医生态度很好,也很细心,他团队里的医护都很热心,为我保胎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内心的感激之情,兰女士无以言表。

跨越生命禁区创造了奇迹,温弘也感触颇深,正是胎儿医学的发展,才让更多的生命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医生的落脚点是患者的实际需求,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一方面要确保母亲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宝宝出生后的治疗。”

出院时,兰女士与温弘团队一一拥抱并合影,道不尽的是内心的感激。望着兰女士离去的背影,温弘也想说一声谢谢:“感谢每一位愿意坚持的父母,是他们的不离不弃,才让孩子拥有属于他们的人生,而医学也在每一次的努力中得以踏实地进步。愿更多的生命,都可以带着祝福和爱意,来到这个世界。”

 

延伸阅读:

孕妈进行剖腹产的同时 腹中的宝宝接受了肿瘤切除术

2019年报道:对很多孕妈来说,怀胎十月,既意味着期待,更蕴藏着紧张。一旦快到分娩日,紧张焦虑感更为强烈。

31岁,来自萧山的小徐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实却没那么遂愿。

就在怀孕37周的时候,小徐的产检B超显示,她的宝宝可能得了个“肿瘤 ”。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得肿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萧山当地医院检查出来结果不大好后,医生建议小徐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大妇院)确诊。

经过再次产前诊断B超检查和MRI检查,又经过浙大儿院专家会诊,医生一致得出的诊断是:小徐的宝宝患有“颌下肿瘤”,也就是在下巴附近长了个肿块。

这个肿块的性质尚不能确定,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这个肿块将很可能在孩子出生后压迫呼吸道,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出现窒息,导致谁也不想看到的最坏结果。

怎么办?

孩子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呆了37周,眼看着就快要出生,除了这个颌下肿瘤之外,其他发育都没问题,医生和家属都不愿意放弃这个孩子。

经过产前诊断会诊和讨论,医生们认为小徐是可以继续妊娠的,只是孩子的出生需要用剖宫产的方式,并且需要一露头之后马上采取治疗,才能让孩子有存活的希望。

剖宫产 宝宝手术同时进行

“这就需要在剖宫产手术中给宝宝进行产时宫外治疗(EXIT)。”浙大妇院产三科主任罗琼副主任医师说。

产时宫外治疗(ex-utero intrapartum treatment,EXIT)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手术方式,最初应用于严重先天性膈疝阻塞气道的胎儿,保证胎儿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

EXIT的基本原理是维持母胎循环(维持子宫胎盘灌注)直到胎儿气道稳定或相关胎儿手术结束。

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胎儿在接受手术时,身体的下半部分仍在子宫内。因此,EXIT是一个需要高度协调、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高级别手术。

EXIT手术对小徐的宝宝来说,是一个最佳方案,但是这种高级别的手术需要多学科专家的支持。

浙大妇院产三科主任罗琼副主任医师和何赛男主任医师、赵柏惠副主任医师等团队成员,一起认真研究了小徐宝宝的治疗方案。

罗琼还专门请来浙大儿院麻醉科、五官科、肿瘤外科等的专家们,制定术前术中术后准备方案。

因为宝宝的肿瘤情况还不能确定,所以医生们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先开放气道,用插管的方式帮助宝宝呼吸。

“胎儿MRI显示,现在的压迫现象还不明显,所以我们第一步先尝试插管。这种方式就相当于直接把氧气输送进宝宝的肺部,不通过呼吸道直接呼吸。”赵柏惠医生介绍。

但是插管如果不成功呢?

那就只有采用第二种方案,将气管切开。因为如果无法将氧气输送进宝宝体内,宝宝由于颌下肿瘤压迫无法正常呼吸获得氧气,那么这个宝宝一旦跟妈妈的母体分离,离开胎盘的氧气供应,很快就会因为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

所以只能在宝宝彻底跟妈妈身体分离之前,就施行气管切开,从而让宝宝获得氧气。

气管切开,对于一个还没完全出生的宝宝来说,不免让人心惊。如果能够插管成功,之后的治疗时间就会更加充分。

能够成功插管,对于宝宝,对于医生来说,都是更好的结果。

多学科合作 母子平安

小徐的剖宫产手术当天,浙大妇院产三科、麻醉科、手术室,联合浙大儿院五官科、麻醉科、肿瘤外科,组成了力量庞大的专家团队。儿科医生们都在旁边等待,一旦有情况马上抢救。

但是,留给医生们的时间依然不多了。

宝宝露头之后,断脐之前,是靠胎盘提供氧气,但是这种氧气可以支撑宝宝的时间却是一个未知数。“最多一个小时,也可能是几分钟。”所以,在宝宝出来之后,需要马上插管。

幸运的是,10分钟后,小徐的宝宝插管成功,等在一旁的NICU马上进行转运,为下一步宝宝自主呼吸的治疗进行准备。

这个在妈妈肚子里就长了肿瘤的宝宝,有惊无险地闯过了出生第一关。

短暂的手术,却集结了浙大妇院和浙大儿院的多个不同科室专家。

“像小徐宝宝这样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也是难度非常大的。”EXIT手术为这样的宝宝打开了生命之路。如今的一句幸运,背后是多科室多专家的共同努力。

自然的选择,给人类生育以困难和挑战;医学的发展,则让生命的延续有了新的可能。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杭州日报 浙江新闻网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