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河南:提倡再婚夫妻也生育两个子女

2020-05-31 21:59 编辑:TF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5月31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规提请会议“打包”修改。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原条例十五条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夫妻双方合计已生育两个子女,且没有共同生育子女的;(二)经鉴定两个子女均为非遗传性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拟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已生育两个子女,有子女经鉴定为非遗传性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夫妻,经批准后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此外,条例第三十五条拟修改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每多生育一个子女,分别按照发现违法行为时男方和女方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上一年度城镇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延伸阅读:

政协委员:建议生育成本社会化,消除就业歧视

据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了解,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向此次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分担机制的提案》,建议由政府主导构建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促进企业履行法律义务的激励机制,同时强化社会保险保障功能,健全社会公共服务支持体系,以生育成本社会化“解锁”就业性别歧视。

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指与使用女职工相关、归属于性别差异的成本,体现为生育待遇成本、女职工劳动保护成本、女职工特殊关爱成本、与生育相关的管理运营成本等,吕国泉介绍。

一份来自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19年5月至7月的企业用工成本中性别差异化调研显示,企业虽普遍表示愿意招用女职工,但女职工生育待遇、劳动保护成本、特殊关爱成本等均由企业承担,特别是生育政策调整后企业背负的生育成本日渐增加,初步测算可量化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约占其工资总额比例0.8%,加上不可量化成本,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相当于或高于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用。

吕国泉告诉记者,我国在降低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但实践中仍存在不足:

“比如,目前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等生育保护成本,以及因女职工孕期、产期替代用工成本等都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把延长产假作为鼓励生育的主要措施,不仅增大用人单位额外用工成本,加大对女性就业歧视,而且生育女性也不同程度面临产后难以返岗、难以续签劳动合同及丧失职业发展机会风险,有关产假待遇不落实投诉明显增加。同时,由于尚未建立养育照料婴幼儿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缺乏对两性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的倡导,导致育儿责任被女性化、无酬化。”吕国泉说。

为建立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分担机制,防止就业性别歧视,吕国泉认为,应由政府主导构建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将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分担。

吕国泉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专业力量,研究提出科学分担性别差异化用工成本的具体措施,如“对女职工达到不同比例的企业设定不同的税收优惠、专项补贴、产后返岗专项补助等优惠措施,在生育保险支付生育津贴时同步补贴给企业;对生育女职工、产假替代用工工资在企业缴税前加倍扣除;对规模小、营收少、职工工资总额偏低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生育保险缴纳及待遇支付政策等,多形式补偿企业因招用女职工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促进企业履行法律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吕国泉提出,可对女职工达到一定比例、女职工权益保护执行较好的企业,在政府项目招标中按照一定标准加分;按照当年生育女职工产假和男职工陪产假休假天数给予企业落实产假奖励性补助;对建立女职工休息哺乳室、托幼园所和托管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家庭友好型企业给予奖励性补贴;对定期开展女职工专项体检的企业给予优惠或奖励性补贴。

吕国泉进一步建议,强化社会保险统筹保障功能。在保障内容上,可将生育奖励假、男方陪护假、育儿假统一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畴,借助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有利条件,统筹分担女职工专项体检费,促进女职工专项体检的有效落实;在保障水平上,依假期种类制定阶梯式的假期天数、多层次的待遇标准,探索灵活设置生育假期长度及待遇,设置阶梯式待遇支付标准;制定鼓励男性休育儿假的奖励政策等。

吕国泉特别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支持体系,要发挥政府保障生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主导作用,加快托育机构建设,通过减税、补贴、奖励等政策,鼓励企业建立托幼机构。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规范,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规划和阶段性调配替代用工等服务,帮助解决“产假式缺员”等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模式,帮助女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降低离职率,减少相关运营成本。

 

 

来源:综合 大河报 中国妇女报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