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煎饼小哥”两年成亿万富豪,就靠一款小软件,全国100多万人被他坑过

2020-07-03 16:24 编辑:TF017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初中学历,在路边摊卖手抓饼谋生的他,研发了一款视频社交平台“兼职点赞”小软件,两年后成为坐拥数亿资产的富豪,不仅购买了十多处房产,还有迈巴赫、劳斯莱斯等十几辆豪车,此外还购买游艇、土地,创办农场,世界各地到处飞,还混迹于澳门赌场,日子过得纸醉金迷,极度奢侈。

但他的土豪生活,也随着警察的到来彻底破灭了。

 

2018年10月以来,浙江台州椒江警方从一起216元的网络兼职诈骗案着手,摧毁了一个以孙某华为首的特大网络诈骗团伙。日前,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该案是全国首起侦破的以视频社交平台兼职点赞开展诈骗的案件,在被骗人数、涉案案值等多个数据上都创了记录,其中涉及全国受害人员194万余人,涉案资金3.4亿余元,冻结资产共计1.5亿,全国涉案人员3000多人,已抓获涉案嫌疑人900多人。

一起小案子牵出特大诈骗团伙

2018年10月,台州椒江警方接到辖区市民陈先生报警,称自己被网络兼职点赞骗了216元。

陈先生说在QQ群里看到一则招聘点赞员的广告,日可赚80到150元不等,月可赚3000多元,于是有点心动,添加了广告上的QQ号码,尝试做了一笔任务拿到了5毛钱的佣金。

之后,陈先生按照对方指示,将广告链接发送到自己的QQ群、微信圈,并下载注册了一款“微信息”APP软件,进入到一间培训房间,交纳了98元会员费。交钱后,陈先生被对方推送到另一个房间,又交纳118元成为了高级会员。

随后,陈先生下载了对方发来的另一款“微助手”软件,开始做快递单、打字员等任务,结果发现做了十单,任务就没了。

陈先生觉得自己遭遇了网络诈骗,向椒江警方报警。

民警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梳理发现,这段时间,辖区接到多起类似报警。嫌疑人作案手法如出一辙,虽单笔涉案资金不大,但案件涉及范围广,受害人多,涉案资金数额庞大。

隐匿的诈骗公司,嫌疑人多达3000多人

经过近1个多月的走访侦查,一个成员分布全国各地的特大网络诈骗团伙逐渐显露出来,并锁定这伙团伙的窝点在山东青岛。经进一步调查,专案组发现青岛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外形与正规公司无异,实则是一家网络诈骗公司,有集团架构、团队层级,分工明确。

2018年11月,专案组集中收网,对这家名义上的网络科技公司实施人员抓捕,现场抓获43名嫌疑人,缴获60多台涉案电脑、100多部涉案手机。

结合资金流数据,专案组摸清该犯罪团伙的整体构架,查明涉案嫌疑人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人数达3000多人。相关案情层报至公安部后,引起高度重视。2019年6月26日该案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

被刷单诈骗过,他自己研发诈骗软件

公司账户一天到账资金高达300多万

经查,主犯孙某华,男,36岁,吉林省长春市人,初中文化。早年他在卖手抓饼的时候认识了妻子,后来两人靠卖手抓饼维持生计。

2010年左右,孙某华遭遇了刷单诈骗,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孙某华被骗后加入了诈骗团伙,还成为诈骗推广团的一名主管。由于利用其它网络平台进行诈骗,在多次申请YY等语音聊天软件的权限被关闭后,就招兵买马自己研发诈骗软件。

2015年,孙某华集结诈骗团队的成员来到山东青岛共谋发展。2016年,与妻子严某、兄弟孙某某创建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明面上是网络科技公司,暗地里专门从事诈骗活动。程某担任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管理,阮某担任董事长助理兼出纳,招聘程序员负责软件开发,“微信息”、“微助手”这两款诈骗软件是他们通过对其他软件“源代码”进行修改而来。为了提高可信度,该团伙专门申请十个视频社交平台账号,招聘专人拍摄短视频,给受害人用作点赞任务。

同时,他们还在全国其他省市设立培训团和推广团,这些成员根据统一的诈骗文本在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进行虚假宣传招聘兼职人员,以试做单的形式让受害人获利,再让受害人下载注册“微信息”和“微助手”APP软件,以缴纳会员费的形式行骗,一旦受害人醒悟,则迅速将其拉黑。

经过不到三年的发展,团伙成员达3000多人,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通过银行卡分析,该公司账户每天到账的资金都有七、八十万,有时甚至高达300多万。经办民警说,该案的到账资金分析材料就有100多页纸。

据为首的孙某华交代,被骗的钱一部分用于公司的经营开支,一部分用于培训员和推广员的支付,剩余的钱都流入了他的银行账户。

坐拥庞大“产业”的孙某华,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他在山东购买了十多处房产,迈巴赫、劳斯莱斯等十几辆豪车,此外还购买游艇、土地,创办农场,世界各地到处飞,还去澳门赌场玩,日子过得纸醉金迷,极度奢侈。

单案200余元受害人遍布全国

经办民警通过网站数据分析,发现通过诈骗软件注册的会员共有500多万人次,其中194万多人已缴纳了会员费,也就是本案的受害者。嫌疑人骗取的单笔金额基本上在200元左右,因损失不大、怕麻烦,多数受害人不愿意主动前往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也有些受害人选择了到网络投诉机构去投诉,还有部分受害人到诈骗软件设置的无用平台去投诉,也成为这类诈骗犯罪滚雪球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警方侦办中还发现,一部分受害人基于诱惑,甚至在受骗后加入行骗者行列。本案的3000多名嫌疑人其实也是受害人,他们在受骗后,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去做培训员和推广员赚钱,受害人李某在被骗后,觉得有利可图,也加入了这个团伙。据28岁的嫌疑人安某交代,自己加入诈骗团伙后,还拉上自己的老公、弟弟及亲戚共五人一起行骗。

截至目前,本案中共有821名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切莫幻想“躺着暴富”的赚钱方式,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又能轻松赚钱的兼职肯定是有猫腻的,尤其是各种“刷单兼职”、“轻松赚”等都是骗钱的,切莫上当受骗。此外,还请本案的被害人、知情人,积极主动向本地公安机关或拨打联系电话提供案件的相关情况。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犯罪团伙代写论文诈骗600万,警方:成员大多是初高中文化

现如今,很多行业职工在评级或者晋升时,都有期刊论文发表的要求,这一点给平时忽略学术研究、缺乏文字功底的人员造成不少困扰。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只要花钱就能在正规期刊上发表文章,你会信吗?江苏警方告诉你,别信!假的!

近日,泰州姜堰警方就通过缜密侦查,捣毁一个以“买卖、代发论文”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跨省抓获12 名犯罪嫌疑人。

以为给钱就能发论文,结果被骗8500元

今年41岁的王女士是姜堰某单位的一名正式职工,由于评职称需要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给多年不执笔的王女士带来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女士听网友说网上有人做“代发论文”的生意,声称只要给钱,国家级刊物都能上。

2019年5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女士通过网络搜索,果真搜到了不少代发论文的“商家”,随后她通过添加网页上的微信号联系上了对方。

通过聊天,对方声称不仅可以代发论文,甚至可以根据职业需求提供代写服务,并保证代写的论文能够见刊。商定好价格后,王女士便给了对方3000元定金, 约定文章写好经王女士确认后再行刊发。

2019年8月,王女士收到文章,发现内容果真与自己提供的课题相关,但是并无什么研究成果,按照正常情况应该很难刊发。可此时对方却再次向王女士保证,只要给发稿费就能上国家级期刊,经受不住诱惑,王女士便向对方再次转了5500元余款。

可这次转账后,王女士就再也没联系上对方,本来说好2019年底在某期刊刊发的论文也一直没有刊发。 意识到被骗后,今年4月底,王女士向公安机关报警。

缜密侦查,捣毁“买卖论文”诈骗团伙

接到王女士报警后,姜堰警方详细询问其被骗过程,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核查。其后,反诈中心民警重点围绕作案微信号深入研判,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为黄某。

而通过进一步侦查,民警发现黄某在作案时间段,有多人与其有密切联系,分析该起案件很可能是团伙作案。通过进一步的数据侦查,警方确定这个以黄某为首的团伙至少有十余名成员, 并明确了该犯罪团伙主要窝点位于云南昆明和广东湛江。

5月12日,姜堰警方组织20余名警力奔赴两地实施抓捕,经过多次踩点侦查,民警最终摸清了嫌疑人的数量和三处办公地点,并在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一举抓获了包括黄某在内的11名犯罪嫌疑人, 现场扣押手机、电脑等物品百余件。

2年作案1000余起,涉案金额超600万

原来,2年前,嫌疑人黄某听朋友介绍在网上帮人代写文章来钱快,只要在网上接单,然后把文章题目发给专门的代写公司,当“二传手”就能赚取可观的差价。一段时间后,黄某发现“生意”不错,就前前后后招了十几个人一起干,并将“业务”扩展到文章代发表方面。

经查,这伙嫌疑人大多只有初、高中文化, 根本不具备代写专业文章并且发表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根据对方的发稿期刊级别和发稿字数收取5000至9000元不等的代写和发稿费, 收到转账后承诺3个月之内在指定刊物上发表。而事实上他们不会向指定刊物投稿,如果对方反复催,他们就会随便将文章发到一些没有期刊号的业余杂志上应付了事,或者直接不予回复。

由于代写、代发表文章本身是不光彩的事,尽管受害人收到的代写文章质量很差、不能发表,但很多人发现被骗后还是选择不报警。该团伙正是掌握了受害人的这一心理,2年内疯狂作案1000余起,诈骗金额超过600万。

5月25日,随着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投案,该犯罪团伙12名嫌疑人全部落网。 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来源:综合杭州日报、网友评论、江苏警方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