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不用工作就能赚钱”?央视曝光刷单兼职骗局

2020-07-13 07:09 编辑:TF019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正规平台,诚邀刷单,按条结算,轻松上手”“轻轻松松、动动手指,不用工作就能赚钱”……像这样的“网络兼职”小广告在很多兼职群,空间,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

很多大学生、年轻人及无业群体成为此刷单类案件的高危群体,其实这些全部都是网络诈骗的骗局。

吹牛也要上税!疯狂刷单遭遇秋后算账,他们慌了!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向多家电商企业发送了一条“风险自查提示”——相关企业存在少计销售收入的风险,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纳税是公民和企业的应尽义务,《电商法》也为网店纳税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这一正常要求,却引发大片哀嚎,一众电商称“赔到哭”。

个中关键,在于某些电商在账面上看似为逃避税收而少报的“销售额”,根本就是大量刷单产生的“空买空卖”。在竞争激烈的电商江湖,店铺的排名、位置的曝光、信誉的等级决定着一家店铺的前途命运。为获得更多流量,许多店铺开启刷单操作,轻则呼朋唤友“假装购买”,重则聘请刷量公司“集团作战”。久而久之,网购平台上群魔乱舞——上架不到一天就是“百万爆款”;店铺开业不久就是“三钻皇冠”;新兴品牌瞬间化身“百年老店”……看起来销售火热,实际上水分满满,店家付出一大笔推广费,就是为了赚吆喝圈顾客。眼下,疯狂刷单遭遇秋后算账,许多不法商家顿时慌了起来。

“赚的全要吐出来”“刷单找死,不刷等死”“倾家荡产也补不起”……电商的喊冤声不绝于耳,但实际上呢?刷单严重伤害消费者权益,本身就是面临严惩的违法行为。刷单横行、真假难辨,许多习惯于“按销量排序”“按信誉排序”购物的“剁手党”,分分钟落入圈套。按照《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刷单行为伪造了评价、销量误导了消费者,本质上是一种虚假营销和欺诈,破坏的是正常市场秩序,即便没有补税压力,单是情节严重的刷单也足以重罚乃至吊销执照。一些网店违法在先、咎由自取,何冤之有?

进一步看,刷单盛行也暴露出电商平台的监管缺陷。根据大多数电商平台的规则,商家和产品被收藏、加入购物车以及购买转化的数量系数越高,电商就会给到店铺更多的流量。“流量就是金钱”的现实下,用刷单制造流量是许多商家难以拒绝的诱惑。明面上,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明令禁止刷单并进行严厉打击,但事实上,平台对于非正常订单的打击相当有限。难道一夜爆红的网店很难识别?只能说表面的三令五申看似严格,实际的规则监管相当宽松,有没有寄望疯狂刷单带来平台的虚假繁荣,只怕还得打个问号。

做生意,离不开口碑与诚信。无中生有的刷单无疑是在“劣币驱逐良币”,终将蛀空消费者的信任。给“吹牛”上税,还网购诚信,使消费无忧,网络经济才能长远发展。

躺着就能赚钱? 大学生暑期兼职小心落入“躺赚”陷阱

记者2019年6月27日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2019年以来,厦门接报各类大学生因网上兼职被骗案件44起,不法分子主要抓住大学生想在网上找寻简单、“躺着就能赚钱”的兼职机会的心理实施诈骗。

今年19岁的王同学是厦门一学校大一学生,经历了电商平台“年中庆”后,他在一些招工APP中留下了自己的求职信息。6月20日,一条QQ好友申请吸引了王同学的注意,对方向其介绍了某电商平台刷单赚佣金的“兼职机会”,称只要王同学完成价值3000元的“刷单”任务,就可获得600元“佣金”。随后,对方发来了某电商平台的链接,并让王同学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后截图发送给自己。之后对方要求王同学扫描二维码支付,在支付了3000元之后,本以为可以拿到600元“佣金”的王同学等来的却是自己QQ账号被对方拉黑的结果。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骗子先给应聘者下发一两个比较小额的刷单任务,有时还会“按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赢得应聘者的信任。随后骗子会逐渐加大刷单任务的数量和金额,同时以“必须刷满3单以上才能结算”或者“卡单”等借口,诱骗应聘者继续投入本金。在另一些兼职骗局中,骗子则直接以“先缴纳各种费用,才能办理入职手续”为由直接让受害者转账汇款。在电商平台刷单、刷信誉如遭遇此类兼职信息,可报警。

来源:综合央视网 长安观察 北京晚报 新华社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