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海南首次发现红腹异蜻,或是气候变化或自然迁移的结果

2020-08-01 15:40 编辑:TF008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记者从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日前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两栖及爬行类动物监测项目时,发现了红腹异蜻。这是海南省首次发现蜻蜓新物种。

该研究所团队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永庄水库进行监测时,团队成员袁浪兴发现了一只翅膀长、小腹短且呈红色的蜻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虫学博士张浩淼确认该蜻蜓为短腹异蜻。

张浩淼介绍,短腹异蜻目前已改名为红腹异蜻。红腹异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此前我国科研人员在云南和香港也发现过该物种。考虑到物种有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此次红腹异蜻的发现,有可能是气候变化或自然迁移的结果。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说,蜻蜓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湿地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项目中,蜻蜓是其中一个重点监测对象。本次监测发现的蜻蜓新物种红腹异蜻,反映出五源河有着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能够给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五花八门的蜻蜓还真不少,有位居民就在自家小区发现了罕见物种。

小区中初遇“怪异”蜻蜓

小区里竟然拍摄到了蜻蜓!而且是这么怪异的蜻蜓:翅膀,透明的;四个角,黑色的……俺活到这个岁数,见过的蜻蜓不在少数。可这般模样的,头回见。

想象一下我的激动。

然后,屏住呼吸;麻利地掏手机,解锁;猫腰,下蹲,一整套连贯动作……

也难怪,入住该小区19年了,基本上没见过蝴蝶蜻蜓,就连蜜蜂也少见。你说怪也不怪?要说小区树木很多、草地不少;开发商为“品牌效应”,舍得花银子绿化。

有人怀疑,是不是农药打多了,消杀过了头?原先我也这样认为。可是看看今年,由于疫情,小区一天到晚消毒,而往年很少见的各种昆虫,却莫名其妙地多起来。

也有人说,俺们小区之所以留不住蝴蝶蜻蜓蜜蜂,是因为它们都飞到隔壁: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快活去了。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人亲切地管它叫“奥森”。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知道它有多大吗?680公顷!号称“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我曾经走过一遭,来回四小时,累得贼死。可是,连园区的二十分之一都没走到。

谢天谢地,俺们小区和奥森仅隔一条马路。想当初,俺买这个地段的房子时,公园连影儿都没有呢。全托了北京奥运会的福。

当然,也得说,我有“先见之明”。

俺的邻居们,每天早上三三两两去奥森健步。这样的好地方,人皆向往,何况虫乎!

可现在,它来了!一只漂亮的奇特的蜻蜓。来这个“花没有奥森多,草没有奥森密”的小地方。委屈你了。

全世界的蜻蜓约有5000种,我国有近300种。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甚至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而蜻蜓的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月至八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它在昆虫中已算长寿的了。

蜻蜓捕食苍蝇、蚊子、叶蝉、虻蠓类和小型蝶蛾类等,是有益于农林牧业的益虫。哦,“蜻蜓点水”,就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的生物学特征。不知后来为啥演变成脍炙人口的成语,成了“做事肤浅、不深入”的意思。冤啊,蜻蜓它妈……

现在,我左拍右拍,上拍下拍,一刻不停,就怕它飞走。都知道蜻蜓是昆虫中的飞行高手,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既能够迅速变换方向和高度,又能在某一高度缓缓滑翔,或悬浮在半空;甚至能倒飞、侧飞、直上直下,即便最现代化的飞机,也比不上蜻蜒的飞行本领……

乖乖,是察觉到我的担心了吗?它飞起来,落下;飞起来,又落下。换一个枝,换一片叶,始终没离开我的视线。只是我不敢离得太近。

照片拍完了。我第一时间发到朋友圈嘚瑟。

反馈相当及时——

有“版权意识”的:“真是新物种,我身边的人也从来没见过,快申报呀。”

财迷脑袋瓜的:“这种蜻蜓确实少见,买彩票去吧!”

还有浪漫的:在小区可以拍到如此漂亮的蜻蜓,那是遇上爱你的“天使”啦!

谢谢!“天使”无疑。

知多一点

历史文献中,蜻蜓是一种常见的昆虫,青铜器的铭文和甲骨文就有关于蜻蜓的图像。古人对蜻蜓的称谓较多:灯烃、负劳、蜻蛉、蟌、水虿、豆娘等。蜻蜓最早出现于历史文献《尔雅》里叫“灯烃、负劳”。晋郭璞注释曰:“或曰即蜻蛉也,江东呼狐黎所未闻。”他在《方言》注释“灯烃”谓:“蜻蛉谓之灯烃,六足四翼虫也,音灵。江东名为狐黎”。唐柳宗元《负版传》开篇便说:“负版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祖父陆佃《尔雅新义》注释“负劳”为:“负劳,即下负版以为轻而负之劳矣,此虫大略如螳螂,怒臂以当车辙盖其力之不足也,故叙言之。”

而“蜻蜓”一词最早源于东汉著名“翻译家”高诱翻译《吕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中的“蜻”:“蜻,蜻蜓,小虫,细腰,四翅,一名白宿。”晋崔豹 《古今注》说得更清楚 :“蜻蜓,蜻蛉,一名蜻 ,一名蝴蝶,色青大者是也,小而黄者曰胡梨,一曰胡;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绛驹,一名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绀蝶一名蜻蛉,似蜻蛉而色玄绀。”因蜻蜓夏秋间在水边飞行时,常雌雄成群。交尾后,雌虫即产卵于水草中。幼虫水栖,体长翅短,腹部后方很阔,故而,《准南子·说林训》曰:“水虿为蟌,孑孑为蚊。”

古人不遗余力地研究蜻蜓,其目的无非是监测物种多样性和最大程度发掘它的功用。最早发挥的是其药用价值,且为“壮阳神药”。南梁医学家、文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蜻蛉有五、六种,惟青色大眼一名诸乘。俗称胡黎者入药。”清代著名医药家黄元御《玉楸药解》卷六“绿蜻蜓”谓:“味咸,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壮阳,暖水秘精。”至于蜻蜓食用价值,史料并未记载。

上学后,陆续背诵了刘禹锡的“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韩偓的“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范成大的“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等诗词后,发现了古代蜻蜓还有观赏功能。

当然,蜻蜓最引以为豪的功能无疑是引导了人类制造并解决了飞机飞行的难题。作为昆虫王国中最出色的飞行家,蜻蜓可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使自己上升。其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科学家受此启发成功研制了飞机。尔后模仿蜻蜓翅膀,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又解决了因高速飞行引起振动的棘手难题。

不过,蜻蜓的“天气预报”和“捕捉害虫”功能最受农民朋友欢迎。小时候的夏天,多次亲眼目睹,每当大雨将至,蜻蜓总迫不及待地集体出动,用“低空舞蹈”的形式向大家“报送”天气信息。听老乡们说,蜻蜓是“龙虱子”,它们平时附在龙的身上,龙王爷行云布雨前往往习惯性地抖动身体,蜻蜓便提前离开龙身向田间劳动者“通风报信”。蜻蜓“喜欢捕食苍蝇、蚊子等传播疾病和吸人鲜血的害虫”等“防疫除害”的功能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而如今人们常提及的蜻蜓“新功能”,其实原来是它最原始的功能,我甚至觉得此功能是由很暧昧的成语“蜻蜓点水”演变的。“蜻蜓点水”,指的是雌性蜻蜓产卵于水中孕育子蜻蜓的过程,也就是说决定蜻蜓家族人丁兴旺的主要因素是水质。所以,环境监测部门便利用蜻蜓产卵天生对水质敏感的特点,把它作为监测水质是否污染的“指示昆虫”。现今偏僻山村也难见蜻蜓集体飞舞,这何尝不是在提醒我们注意保护环境呢?

 

来源:综合新华社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0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