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新编京剧《李大钊》与观众见面,专家学者点赞,其中许多唱段令人震撼

2020-08-20 13:27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8月18日,北京京剧院举行了新编京剧《李大钊》观摩研讨会,邀来众多专家为这部新创作排“把脉”和筹谋划策,群策群力为日后能够更好地提高打磨这部作品提出建议。

新编京剧《李大钊》首演于8月6日,作为复工后推出的第一部新创京剧作品,它的创作并不容易。早在2016年剧本初稿就已经完成,经过一稿又一稿的修改打磨才开始进行排练。北京京剧院在疫情期间开始筹备排练该剧,从5月9日开始下地排练,后又因为疫情中断了一个月时间,7月13日再次投入排练,直到8月6日、7日与观众见面。首轮演出,这部剧线上线下售票是17000多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使得剧组备受鼓舞。该剧导演曹其敬表示,《李大钊》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希望打造成一个具有史诗品质的作品,塑造一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同时展现历史的波澜壮阔,“目前这一版还是初稿,要把它继续打磨,才能更好地为明年建党100周年献礼。”

这部作品给专家、学者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认为该剧在故事上好看、耐看,表演稳定,人物形象鲜明,音乐具有创新。李大钊研究会专家胡俊表示,这部作品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从我第一次看到剧本到在舞台上看到这部作品还不到一年,主创团队真有李大钊精神,作品中历史与京剧的结合如此完美也是令人震撼的。”胡俊说,讲述李大钊故事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音乐剧、文学传记都有,“但我作为一个不懂京剧的观众,感受到了其他艺术形式没有办法展现的,独属于京剧的张力和震撼性,同样的一句话用京剧唱出来,就会感觉是发自肺腑的,力量特别强。”

许多京剧行内专家都明白,现代戏的创作不容易,在京剧舞台上唱主义,说理想,塑造革命人物,“政治概念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史诗化”,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他们对剧组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是格外敬佩。

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少春说,他从舞台呈现能够看到该剧编剧肯定看了很多资料,进行了艰难取舍,才能够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让李大钊呈现在舞台上。让他高兴的是,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这部戏还非常注重情感的渲染,“我在剧中感受到了师生之情、战友之情、夫妻之情、父女之情,这都是非常动人的。”

现代戏更强调戏的成分,也就对演员塑造人物提出了更高要求,剧中演员的表演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主演稳重、细腻,让人物能够立在舞台上,尤其是张派名家王蓉蓉在剧中甘当绿叶扶持青年人的做法,更是让人感动。北京京剧院艺委会专家何威说,王蓉蓉在剧中担任配演,体现了北京京剧院的一种好的风气,演员不争名利不争排位,名家愿意为年轻人压台,这对当下京剧行业发展非常重要。

该剧作曲由著名作曲家朱绍玉创作,也有许多创新之处,为全剧带来很多亮点。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表示,朱绍玉老师虽然已经是古稀之年,但他的作品依然充满活力、锐意创新,很难和他的岁数联系起来,“他把国际歌的因素跟我们的京剧的唱段能够融合得这么巧妙、这么好,把国际歌和人物的唱段能够融合得非常好,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文旅部民间文艺中心主任张刚也对该剧的音乐留下了深刻印象,“剧中使用的音乐手段非常丰富,很多具体唱段非常精彩,中间有一段李大钊的唱大气磅礴,畅快淋漓,有了唱段里说的地裂山崩的感觉。”

专家学者们也从各方面为该剧今后进一步提升修改提出了许多建议,历史专家也为一些史实细节和台词提出了修改意见。该剧制作指导周铁林非常感谢专家们的直言不讳,“大家是为我们京剧院能够在建党一百周年拿出一台真正留得下的精品剧目再添一把柴火,火烧旺了,这个戏能够达到精品的水平。”

(原标题:专家学者点赞新编京剧《李大钊》:历史和京剧巧妙结合,许多唱段令人震撼)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春梅、方非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