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清华校长梅贻琦人称“寡言君子”,也被戏称“酒圣”,这一点令人玩味

2020-09-03 16:12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流传广泛,常为时贤所征引,就是出自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口。

一 鸣


想不到的是,梅校长写着一手精彩的书法(图1),却是物理学专业。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跨界”,其实在当时见怪不怪。梅校长本身就提倡“通才”教育,“贵乎专技之长,不如使学子技能皆有之,便于日后随机应用,深处发展之”,实现“德、智、体、美、劳、群”诸育并举发展。就梅校长本人而言,熟读诗书,又喜爱科学,读诗书是传统,追求科学是新学,为了强盛国家,使民族复兴。然而不难发现,这对于当下强调专业分工,理工科人普遍忽视人文修养,无疑有很大启示。其实在老一辈人中,不管文理,都有旧学功底,或者说,身有分工,但心无分工,人文不可或缺。

梅贻琦

作为一代先贤,教育界典范,物理学家梅贻琦的题词书法,笔法老练稳健,粗细对比强度大,既有轻细流利之笔,兼具厚重奔放之法,可以看出师从颜真卿、王羲之,也有唐代大书家李邕的豪迈与俊朗,也能看出魏碑笔意,方切入纸,锋棱有威,有一股凌然不可侵的气势,结体宽博、端庄、优雅,体现了方正严谨的个人审美情趣,字如见人,感受到梅贻琦先生的风骨和文人风尚。其书法作品无疑是其品格的延续,而他的书法造诣被他的学问和职位所掩盖。从他个人经历和专业来看,从事物理学研究,人文修养却不偏废,这对于当今的书法教育,极具启示。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是任期最长的校长。首先提出“通才教育”观念,是一种以中国儒家“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博采近代中外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思想体系。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中“四 大 哲 人”。(图1)

梅贻琦为人重实干,人称“寡言君子”。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就有梅校长对学生问题的解惑场景,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人生意义的旁白:“坚信你的珍贵,思索生命;追求真实,行你所行,无问西东。”梅校长嗜酒,但不贪杯闹酒,在这方面堪称“君子”,但他心怀知交故旧,从不拂任何敬酒人好意,有时也被酒友们戏称“酒圣”。令人玩味的是,很多名人,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梅不管生前还是身后,都是“翕然称之”,“胥无异词”,绝无谤语。这说明在广大师生中的口碑和声望,无疑是个人注重知行合一的结果。

当然,在清华大学发展的历史中,杰出的校长远不止梅校长一位,只是有些人,像唐国安,曾任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是改名为清华学校之后的第一任校长。苦于墨迹难寻,无法位列于此。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周诒春任副校长。周诒春父亲周聿修是徽州茶商,曾在汉口、天津、上海等地开设颇具规模的泰昌源茶庄。由于家境殷实,父亲在周诒春幼年时就为他专门聘请英语家教。周诒春(图2)在担任校长期间,推行“完全人格教育”,积极推行“三育并举”,实行严格管理,使得学校在教学等多方面得到稳定发展。

周诒春

周诒春书法作品极其罕见,仅见此报告一份,虽然逸笔草草,但写得非常从容,气宇轩昂,可以看出深厚而熟练的书法功底,学过王羲之和颜真卿,笔法细腻,结字宽博,有大将风度。

周诒春(1883-1958),字寄梅。1913-1918年任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当时不到30岁,成为清华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是清华初创时期主要的拓荒者和领导者之一,被尊称为“老校长”。他从梁启超来校演讲中提炼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作为校训。(图2)

1914年冬,周诒春邀请梁启超来进行题为《君子》的演讲,“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这篇演说词在1914年11月10日的《清华周刊》中刊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此后也写进了清华校规,后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像周诒春等人,他们的思想和学问,因为时代背景等原因,可以做到“中西合璧”。1911年,周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授进士,点翰林,当时称为“洋翰林”,曾协助编纂《标准英汉大辞典》。1912年,周诒春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并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即使不再担任校长了,也积极介入社会事务,尤其是文化方面。1925年,创立北京图书馆。

在唐国安之前,1911年周自齐创办清华学堂,任职监督。第二年10月,时任监督唐国安任期内,才将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

取名“自齐”,意思是“见贤思齐”,其父寓意为“严格要求自己,见贤而思齐,以成大器”。在新旧时代转换的历史当中,个人身上既有新时代的迹象,又不免有旧时代的烙印。从书法上来看就很明显,周自齐的书法(图3),具有馆阁体影子,因为有参加科举的经历,严谨、稳重的特点居先,而后又经历新式教育,而在其后的人来看,写字变得更加轻松随意。

周自齐

周自齐信札用笔流利,结字端庄,气息华美,不失书生意气,学《圣教序》而能自己发挥;“清华”二字颇为珍贵,可见馆阁体烙印又有个人发挥,精神抖擞,意气昂扬。

周自齐(1869-1923),字子廙。历任外务部左右丞,山东都督兼民政长、中国银行总裁、财政总长、农商总长等。早年出使海外,后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1年2月 至1912年1月任学堂监督。(图3)

身为北洋重臣,周是理财高手。一生最大的亮点,乃是拒签《二十一条》。在那个时代变化像走马灯一样的时代,周自齐在徐世昌去职后,担任过十天的大总统职务,可能是时间最短的代理大总统。

当然,一生最为可圈可点的就是创办清华学堂,对清华大学有开创之功。

周自齐退出政坛之后,筹办了孔雀电影制片公司,邀请专业人员译制了第一部外国影片《莲花女》,这是外国影片配上中文字幕的开端,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冯友兰一生活了九十五岁,接近一个世纪的事件,世事沧桑,风云变幻。

令人难忘的是他所提出的“四种境界”的观点。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更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如果将“自然、功力、道德、天地”移用到书法家对于人生的理解上,对当前书法界的各种病症,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远离甚至忘记功利,追求道德境界。

冯友兰年过九十还能动笔,至暮年不倦,书风和人生同步,真正堪称“人书俱老”(图4)。“老”并不是单纯的笔墨抖动,故作老态,而是心若古水,步入从容之境,可以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可以平淡天真,返璞归真。

冯友兰

释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语。曲园长□雅嘱。一九八六年二月,冯友兰,时年九十有一。

冯友兰身为饱学之士,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传统文化,书法功底不弱。加之多年勤用毛笔,书法无疑有着较好基础。此件竖幅可谓人书俱老,将凝涩和畅达巧妙而完美结合。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被称誉为“现代新儒家”。(图4)

中国历代文人写书法,先强调形态,再追求意境。所谓形态,就是先要临学碑帖,打下扎实的技法基础,而后再努力写出个人心性,即兴抒发,从规矩走向随性。

 

 

(原标题:大学梅墨)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