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女老生曾与男老生分庭抗礼,为何如今京剧舞台上鲜有露面?

2020-09-10 16:42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京剧有男旦,又叫乾旦,就是男人演女人,也有女老生,又叫坤生,就是女人演男人,而且常常是演带胡子的男人。

作者:张永和


最早的女子剧团“髦儿班”

从京剧发轫时起,所有班社里面,就是由男人扮演女角色,这是当时的历史造成的。大清朝从康熙年间起,就不允许文艺团体里面有女演员出现,所有女角色一概由男演员来扮演。那个时候演出场所什么茶园、戏楼,连观众都只能是男人,女性观众只有在堂会戏时,才可以坐在自家屋里看上一眼两眼。

那么,班社里男演员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什么时候被打破的呢?大约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清光绪二十年前后,随着清朝统治的衰弱,先是在上海,继而在天津,舞台上开始出现女演员。不过,此时还不是男女演员合演,而是单纯的女子剧团,又称为“髦儿班”,剧团里生、旦、净、丑各行当的演员都是由女子演员来扮演的。

北京出现女子演员登台,大约是在1912年。此时,上海和天津的女演员来到了北京,参加了各京班,开创了男女同台演出的先河。然而一年以后,主管部门便下令,禁止男女演员合演。1916年,北京的著名京梆表演艺术家田际云,主办了一个全是女演员、女学员组成的“崇雅社”,并且马上就演出了。因为当时北京很多女演员都是有技艺在身的,只是没有地方可以演出,这下有了演出的团体,那就大演特演吧!

可惜,仅仅三年,这个崇雅社就解散了。恰恰这时有一个能接待女京剧演员演出的新剧场,叫城南游艺园(旧址现为北京友谊医院)。这时崇雅社的部分女演员,还有在上海或天津唱红了的女演员,如从上海来的著名坤旦碧云霞,以及后来非常出名的女老生孟小冬,还有原崇雅社的名旦金少梅、福芝芳等,共同在一个仍叫“崇雅社”的女子剧团演出。她们既演传统京剧,也上演新编的时装新京剧。不管演什么戏,所有角色都是由女演员担任。当时这些髦儿剧团卖座率非常高,这是因为观众看烦了全是男演员的演出,在一种好奇心的支配下,想看一下全是女演员演出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城南游艺园剧场不实行男女分座,这样一家人要看戏,都可以坐在一起,不再被硬性分开。这种人性化措施也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崇雅社里的女老生除去红极一时的孟小冬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女老生李桂芬,她和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是师姐妹。她嗓子特别好,既能唱刘鸿昇的刘派戏,也能唱谭派的拿手剧目。淡出舞台后,她就到了上海,和福芝芳住在一起。她有个女儿,就是现在很有名的影视演员卢燕。

梅葆玥

女老生与男老生分庭抗礼

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上半期,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涌现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还有所谓“徐(碧云)黄(桂秋)朱(琴心)翠(筱翠花)四大男旦”。但由于当时的男旦太强势,除了鼎鼎大名的孟小冬尚不时演出外,较少出现好的女老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女老生崛起,真可以和男老生分庭抗礼。

当时杰出的女老生有艺兼谭余两派的杨菊芬、徐东明、王则昭,还有既能唱青衣、刀马又能唱老生的李慧芳;比这几位年轻一些的,学余派颇有成绩的张文娟、梅葆玥、宗言派的张少楼、宗杨派的蒋慕萍等等。另外,还有“崇雅社”的老一辈女老生演员筱兰英、窦兰芬,以及江西的何玉蓉、沈阳的尹月樵等,都是极棒的女老生。此外,还有时不时也要唱几段老生戏的坤生,如宗言派的言慧珠等等。前几位如杨菊芬、徐东明和王则昭,开始都是自己组班,她们都担任班中的领衔主演。当时她们演唱的基本上都是余和谭两派的优秀传统骨子老戏,这几位的戏我还都看过,至今仍记得几分。

大概在1953年的一天,筱兰英和王则昭共组一个班社,在北京的民主剧场(即开明剧场)演出全本《伍子胥》。大概是因为这两位女老生在北京演出较少,特别是筱兰英阔别北京京剧舞台已有多年,因此大家都想一睹风采。那天,800多人的剧场,楼上下卖了个满堂。前面的《文昭关》《浣纱记》,由王则昭主演。她艺宗谭余,既是谭小培的弟子,又得余派名票张伯驹的传授,谭余两派的技巧她掌握得非常好。女老生演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音都非常好。但是王则昭除去高音好之外,她的嗓子又特别宽厚,吞吐有力,遒劲挺拔,没有一点雌音,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后面便是筱兰英扮演的伍子胥出场了,《鱼藏剑》《刺王僚》,这几个折子戏都要由她来演出。那年她大概是70岁左右了,出场就被观众报以热烈的碰头好,开口一唱,声音特别冲。不仅响堂、达远,而且丹田气十足。虽然行腔当中有一些沙音,但是更有一种韵味。因为这位女演员,在年轻时不仅唱女老生,而且还能够唱女花脸,她曾陪杨小楼一起演过《连环套》,她扮演窦尔敦,可见她的嗓音有多么冲,功架有多么雄浑磅礴。那天她获得了很多的掌声,既是人们对这位女演员的景仰,同时也表达了观众对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获得新生那种共鸣。

杨菊芬后来参加了中国京剧院,唱了很多好戏。我看过她主演的《群英会·借东风》。唱念都相当精彩,而且刻画人物性格也非常出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曾看过徐东明和她妹妹徐东来,以及关韵华、朱玉良等演出的一至八本《雁门关》。徐东明扮演四郎杨延辉,徐东来扮演青莲公主、关韵华扮演八郎杨延顺,并特请老艺术家冯金芙扮演萧太后。这出戏演员阵容强大,特别是这个剧目选得好,因为《雁门关》(又叫《南北和》)这出戏,已经基本绝响京剧舞台了,徐东明等把它挖掘出来,分上下两本两个晚会演出。观众对挖掘的这个老戏非常感兴趣,所以卖座特别好,演出了多场。

由奇

坤生为何首宗余派

总结一下王、杨、徐这些代秀女老生艺术家,一个共同特点,她们在艺术上都首先宗余(叔岩)派。为什么?余派的鼻祖是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余叔岩。余派的特点是唱腔细腻委婉、儒雅玲珑,特别讲究有韵味,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这种发声吐字行腔润调,是非常适合女老生演员的演出的。

女老生演员在京剧舞台上大概又活跃了十来年。好景不长,随着大演现代戏,男演女、女演男都不可以了,于是这些女老生被迫都退出了京剧舞台。杨菊芬、徐东明此后便到北京市戏曲学校去教戏。

改革开放以后,女老生再度活跃起来。北京的李慧芳与梅葆玥、天津的王则昭、江苏的蒋慕萍、上海的张文娟、先在青岛后到上海的张少楼,这些前辈女老生还时不时地演唱,观众都是非常捧场的。

到了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的一些戏曲学校培养的年轻女老生学员都纷纷毕业了。这时就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女老生学员。如上海的王佩瑜、姜培培、杨淼,北京当年名噪一时的“四小须生”之一的由奇。中国戏剧学院也培养出了像哈福丽、赵丽华、姚丹阳、曹阳,后来还有国京京剧团的牛冬玲等。

这些人里,在北京演出最多的是由奇。她毕业于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她有七位老师,正所谓“转益多师是我师”,现在主要是向余派专家陈志清学习。谭余两派的优秀剧目如《搜孤救孤》《碰碑》《捉放曹》《击鼓骂曹》,大戏如《红鬃烈马》《大·探·二》她都唱了,而且曾参加新年京剧晚会,也曾到港澳台演出,都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但是最近数年,北京的女老生演员能在舞台上露面的已经不多了,就像由奇这样优秀的女老生,上台演出的机会也不太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适合女老生演出的新剧目。应该根据她们扮相儒雅、身材苗条、极富书卷气、善于演唱的特点,为她们创编一些文人戏。像《诸葛亮招亲》《唐伯虎三点秋香》《宝玉哭灵》,青年李白、青年苏轼,以至元明清一些著名文人的传奇故事剧本,如果请这些优秀女老生主演,一定会别开生面、大放异彩,赢得观众的热烈欢迎,为当前的京剧舞台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原标题:倜傥坤生一百年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