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2020-09-17 13:39 编辑:TF023 来源:北京晚报

如果说,在北京能找到一处地方,上承九五至尊,下接黎民百姓,无论雅老懿少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一介书生还是社会名流,有时间就会去亲近的地儿,在这数百年时间里,非琉璃厂莫属,无出其右者。就连全国各地到了北京的,但凡能与文化能够一点沾边的人,有点空余闲暇时间,都会去逛一逛,都有可能找到自己心仪的、想要的,不但高大上,而且也特别接地气。

琉璃厂是名副其实的“京城文化第一街”,所谓“琉璃掩映春堆厂,杨梅横斜香满街”。这“香”,其实就是书香。

作者:一鸣



启功 书札

历史沿革:因何而得名?

琉璃厂文化街自清代康熙年间兴起,延续至今已超过三百余年。琉璃厂现在没有“厂”,而是一条街。过去可是名副其实。元明两代在此处设官办琉璃窑厂,明代为工部五大窑厂之一,专为宫廷烧造琉璃瓦件,为都城的金碧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得名琉璃厂。最早之前则是一个村,大名鼎鼎的海王村是也。辽代时就叫这名儿,最初是辽都城东郊燕下乡的小村落,当时寺庙云集,经济繁荣。琉璃瓦是以优质矿石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因表面带有釉色,颇似中国古代用青铜脱蜡铸造技术制造出来的琉璃,因而得名。琉璃瓦是富丽堂皇的代名词,因材料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古代建筑中的高级材料,过去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也不让用,特别是金黄色,乃皇家专享。所以说,称琉璃厂上承天子、下接百姓,不是故作虚言。后来,琉璃窑厂交窑户自办,除烧造琉璃瓦件外,还烧造玩具,在厂门外设摊出售,逐渐形成小街市。康熙后期,京师春节集市移此。一些临时性的书摊逐步发展为坐商书肆。宣武门外至前门一带,当时各省的会馆多建于此,来往的官员、应考的举子和商人都离不开书,从而促进了琉璃厂书业的发展。清初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琉璃厂卖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文化气候。


郭沫若 《读史偶成》札

风水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在形成过程中,人气一直非常高,书画文玩摊一个挨着一个,来者如织,锻造成一只聚宝盆。只是在战乱时期出现萧条。当时就有一种说法,文人三大乐趣乃听戏、吃小馆、逛琉璃厂。来琉璃厂主要目的不外两个,交友和淘宝,不离“情趣”两字。知己相逢,自然有情,得宝捡漏则有趣。因为久负盛名,最终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很多文化名人,尤其是全国各地的书画家都曾光顾此地,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这里的常客。鬻书印为生者,比比皆是。梨园艺人、富商巨贾也喜欢聚居于此。根据《鲁迅日记》记载,1912年5月12日是周日,鲁迅第一次逛琉璃厂。鲁迅在北京生活的14年间,去琉璃厂的次数高达485次,平均一年34次以上,一个月近三次,购买图书、碑帖多达3800多册。《胡适日记》中很少出现琉璃厂字样,然而他寻觅多年的《四松堂集》,却是得自琉璃厂。《四松堂集》是考订曹雪芹生平的重要材料,极其珍贵,他处难觅。所以胡适经常对他的学生说:你们应当常常去跑跑旧书店,那里书店的老掌柜的,并不见得比大学生懂得少!


近代 琉璃厂古玩摊

说到文化名人,自然要说到他们各自的墨宝。琉璃厂有多个名家题写的各式各样的店面招牌,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气场,既争奇斗艳,也交相辉映,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氛围。

要说全国题写的招牌和匾额,数量最多的前三位:毛泽东、郭沫若和启功。琉璃厂本地主要是后两人居多。郭沫若的书法有龙腾虎跃之相,碑帖相融,骨力开张,最适合题匾,而且每处不同,变化甚多,精彩纷呈。启功老爷子的字,清雅端庄,有浓郁的书卷气,风格辨识度高,也极其适合题匾,蓬荜生辉,常常变成一地的文化标志。这些落笔不凡的匾额,成为琉璃厂的点睛之笔。


陆润庠 对联

齐白石 对联

珠联璧合:文化与商业?


琉璃厂旧书店

琉璃厂之所以长盛不衰,生龙活虎,一方面说明此处文化积淀深厚,可以满足各色人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经济流通注入了活力,既有文化因素,也有商业因素,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缺一不可。

琉璃厂的特色可用“点、线、面”三个字来概括,一应俱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所谓“面”,分两层来理解,一是现实的“面”,原来是一个厂、一个村,现在主要是文化影响力,辐射面大。可以说,目前已经做到立足北京、展望全国,但凡只要和文墨沾边的人,都知道琉璃厂,只要来北京出差或游玩,都要去琉璃厂。

 
琉璃厂新颜

所谓“线”,也分两层来理解,一个是现实之“线”。1927年,琉璃厂一分为二,东琉璃厂以古玩业为主,西琉璃厂以旧书业为主。总长度约800米,也就是一公里左右吧,堪称黄金线,含金量高。无形的“线”,就是历史悠久,人文故迹众多。经常被提及的有延寿寺、火神庙、文昌馆、吕祖祠和土地祠。其中延寿寺位于琉璃厂东街以北。当年宋徽宗被北掳,曾羁囚于此,钦宗则被关在闵忠寺(今法源寺) 。

所谓“点”就是老字号特别多,鼎盛时期有一百多家,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李福寿笔庄等。西琉璃厂原有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如今最有名的如中国书店、一得阁和荣宝斋等。中国书店是全国最大的古旧书店。1952年在国子监成立,由全市111家古旧书店合并而成。一得阁创建于同治年间。创始人谢崧岱因进京赶考屡试不中,想起考场上研墨时费力的情景,就想到能否使用现成的墨汁,免去临时研墨之苦。

说到荣宝斋,自然要提到陆润庠、郭沫若和齐白石。第一块“荣宝斋”匾额就是陆润庠题写的。陆出生于今江苏镇江。镇江古称为“润州”,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终老之地,地方学校过去称“庠”,故取名“润庠”。陆润庠书法意近欧阳询、虞世南,清华朗润、婉丽劲健、平稳舒缓,虽有馆阁烙印,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然笔力劲峭、水墨淋漓,书卷气很浓。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为之题字。陆润庠是清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据记载,陆润庠所题上海豫园小东门国药店“童涵春”匾额,三个字的润笔费即高达白银一百两,真可谓 “一字千金”。郭沫若是题写“荣宝斋”招牌次数最多的,如今还在使用。齐白石曾以此内容刻印,很精彩,关系最铁,因为齐白石靠卖字画为生,荣宝斋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海王村旧貌

不独于此,当行走在琉璃厂的胡同中,会感受到那一座座京剧名家的故居好像在向后人诉说着梨园往事。从徽班进京到京剧形成和发展的二百余年,始终没离开前门、琉璃厂和椿树这一带,从形成到发展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一直以琉璃厂厂甸为中心。因此,要了解京剧,不能不逛琉璃厂,琉璃厂称得上是“京剧摇篮”。

(原标题:九市精华萃一衢)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