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架空线入地用上AR,给了工人一双“透视眼”
从事城市管线施工10多年、参与过几十个相关工程的技术员郎敏,将架空线入地工程比作“像考古一样”。地下管线排布复杂,需要挖多个探坑判断方位走向,效率特别低。如今,通州区城管委借助AR增强现实技术,把地上环境和地下管线叠加到同一画面,给了工人一双“透视眼”。之前需要10名工人探测10天的工作量,如今两个人合作半天即可完成。
借助AR设备,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一望即知。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在位于通州老城区的一个路口,记者见到了郎敏。通州区城管委工作人员正手拿AR设备,手把手地教她“尝鲜”。这套设备酷似平板电脑,不用操作员佩戴额外附件,只需把摄像头对准路面,屏幕上就能实时显示出一张三维地图,沥青路面下十来种管线的类别和分布情况,全部跃然屏上——红色的是电力、黄色的是通信、淡蓝色的是供水……就连管线的埋深、外表皮材质也都进行了标注。
“有了这套设备,架空线入地工程不仅能加快施工速度,还能降低对交通的影响。”郎敏说,以往架空线入地工程在通过路口时,因为不确定多种管线的精确走向,要在路口的每个角都拦上围挡。为了避免二次事故,至少要挖4个1米见方的探坑,常常影响周边居民出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有了“透视眼”后,每一条管线的走向都很明确,施工时,还能监测新入地管线的施工进度,探坑小了,进度快了,路面也畅通了。
申请使用这套高科技设备,麻不麻烦?通州区城管委管道办相关负责人郭妮说,施工方首先要在可能受影响的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施工备案,随后到管道办提出查询申请并签订保密协议书,区城管委事务中心将派专人协助施工方使用设备。目前,AR系统内嵌了通州全区906平方公里内市政道路9900公里地下管线数据,使通州区成为本市唯一实现全境地下管线普查的区。
这项新技术可以为城市建筑、道路施工、管线抢修等方面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今年,家住通州区的市民们发现,不少井盖都附上了二维码。郭妮说,在接到井盖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预警后,工作人员可预先使用专用手机扫码,确定井盖权属与周边地下管线的排布情况后,借助AR“透视眼”开展抢修工作。前不久,有居民反映,京贸国际城小区门前经常出现一小洼水,猜测是地下管线渗漏,在AR“透视眼”的指导下,抢修人员发现该处地下确实有水管经过,很快就完成了维修。
(原标题:副中心架空线入地用上AR)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强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