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22岁男子两年不出门,每天躺床上玩游戏,母亲:白天都没见他上过厕所

2021-03-11 20:47 编辑:u006 来源:湖南卫视都市频道

湖南长沙市民杨女士的儿子今年22岁,前年从工作单位回到家中,已经快两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房间,每天吃喝穿,甚至个人卫生问题都得由父母料理。看着每天只会捧着手机躺在床上玩游戏的儿子,作为母亲,杨女士感到非常痛苦。

22岁儿子打工返家

两年足不出户

拒绝沟通家人心疼无能为力

一见到记者杨女士就哭了,她告诉记者自从儿子小林(化名)2019年7月辞职后回到家中,渐渐的就不再与他们沟通。快两年的时间,每天只会都捧着手机躺在床上。

虽然一家三口都住在一起,但是儿子的吃喝全靠两位老人送进房间,儿子的作息时间也是颠倒的,就连说话沟通的次数,一年下来也屈指可数。

不管父母做什么事情,22岁的小林,就是不予回应,也不跟他们沟通,每天就是捧着手机躺在床上。

作为父亲的老林(化名)曾经也想采取强力的手段,硬把儿子拖出房门,但每次都会引发更激烈的冲突,房门的玻璃不知被打碎了多少块,最终父母只得向儿子屈服,任凭儿子小林每天躺在床上玩着手机,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情况真的像小林父母说的这么严重吗?记者在小林母亲的带领下,尝试着进入了小林的房间。对于突然到来的我们,小林并没有出现激动的神情,反而显得很平静。

22岁小伙坦露心声

家人压力“搞坏”心态

选择逃避“自我隔离”

家人反省环境影响

专家判断符合手机障碍症

一进入小林的房间里,窗帘24小时拉着,几乎没有光线,只有手机屏幕反射的光源照在小林的脸上。

房间里一共有两台手机,一台放在床上充电,一台小林拿着窝在床头,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屏幕。

记者注意到,小林的头发已经齐肩,家长说一年多没理发了。记者的到来,小林并没有表现出想象当中的对抗情绪,反而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小林虽然嘴上在回答着记者的问题,但是眼睛始终盯着手机屏幕,显出一副不愿沟通的状态。记者尝试着与小林聊心事,没想到,对于自己这一年多的“不正常”,父母的“痛苦”和焦急反而他早就料到了。

小林:他们痛苦,我更痛苦。

记者:你感到痛苦,是什么原因,可以先跟我说一下不?我解决不了,也可以想办法来帮你解决不。

小林:你们解决不了,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做,没问题,但是就有人影响到我了,有人疯狂搞我心态。

小林对于记者并没有反感,反而向记者倾诉起来。

听得出来,小林之所以一年多的时间足不出户,捧着手机,似乎是在逃避自己的父亲。对于这种结果,小林的父母开始“反省”起来。

小林跟许多孩子一样,12岁母亲就出外打工,读完技校自己也步入了社会,辗转换了几份工作。

或许是面临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让他选择了“逃避”,用“手机”和游戏来代替自己的生活,家人之间的沟通用微信,解闷选择手机游戏,不知不觉间患上了“手机障碍”症。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周旭辉:手机、游戏已经导致他社会隔离,出现了一些功能障碍,导致了他不能够正常的生活工作,时间超过了一年以上,这基本上符合了手机游戏障碍的一个标准。

谨防游戏设计“心理陷阱”

青少年“游戏障碍”发病率10%

症状或带入成年

其实,手机成瘾,游戏障碍早在2018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成瘾性疾患”,它的病症在于行为模式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且持续了至少12个月。

周旭辉主任发现,现在到医院咨询应诊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不少孩子都出现了“游戏障碍”病症。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连续玩手机、玩游戏超过了12个小时,就能判断孩子得了“游戏障碍”疾病,其实不然。

周旭辉主任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不光是孩子,还有很多青年人甚至是老人,都有可能患上了“游戏障碍”而不自知。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周旭辉:我们的游戏市场规模很大了,在游戏领域投入大量的研究资金,一些专业人士在游戏里面会植入很多心理学上的心理陷阱,这样游戏玩家一玩就停不下来,就忘不掉,忘不掉就是上瘾的一个开始。

《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指出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销售收入已经达到2308亿元,而游戏产业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4亿,2020年超过6.5亿。而临床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游戏障碍”发病率在10%,如果以游戏产业用户规模推算,“游戏障碍”的患者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无论你在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当发现身边人有“手机成瘾,游戏障碍”病症时,避免“唠叨”,采取“共情”的方式,是可以让家人摆脱“游戏障碍”病症的。

(原标题:22岁男子两年不出门,每天躺床上干这事,母亲着急:白天都没见他上过厕所)

来源:湖南卫视都市频道

流程编辑:TF006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