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日媒大跌眼镜:华为还没倒下,正忙着……

2021-07-04 07:32 编辑:u021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极限施压华为已维持一年之久,华为最近的举动无疑让“看衰”其发展的人大跌眼镜。

2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华为目前正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大批招募人才,其中包括慕尼黑的芯片工程师、伊斯坦布尔的软件开发人员、加拿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以及国内外数百名博士生。与此同时,华为还增加了本地芯片的投资。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大力在海外“招兵买马”的策略显示出华为寻找“新增长点”的决心。

报道截图

报道称,华为各个招聘网站及其官方LinkedIn帐户上的招聘信息显示,华为在欧洲和加拿大招聘的职位与人工智能算法、自动驾驶汽车工程、软件和计算基础设施、芯片开发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相关,而这些也是美国大力下注的领域。

不过,华为在美国本土没有高科技职位相关的招聘信息。

“发展这些新兴领域不能仅仅依靠本地人才,还需要国际人才来刺激技术进步,使华为更有竞争力。”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研究所分析师邱士芳(Chiu Shih-fang)称。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0年10月的讲话中称,2021-2022年是求生存、谋发展战略攻关最艰难的两年,在公司聚焦的业务领域,作战需强大的队伍,要有足够水平的兵力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歼灭战”。要敢于吸收国内、外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说,2021年的应届生招聘人数至少扩大到8000人,并且会额外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攻关经费投入。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招聘“闪电战”和慷慨薪水待遇意味着,华为有决心在美国封锁之下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

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所谓的实体名单,限制其使用美国技术。2020年,制裁进一步加码,美国禁止所有外国供应商向华为提供包含任何美国技术的产品,除非他们获得许可证。

拜登上任之后,美国对华为的封锁行动并未显示出放松的迹象。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称,她认为目前没有理由将列入实体名单的公司从中删除。这意味着,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将是一场“长期行动”。

报道称,美国想通过所谓实体清单的方式痛击华为在高端芯片方面的弱点,而华为也正在努力通过加大对国内芯片相关公司的投资来填补这些空白。

《日本经济新闻》称,华为已将其生存战略从支持智能手机等现有业务领域扩展到新业务领域,这一趋势从这次的招聘当中可见一斑。

华为的全球招聘信息整理 图源:《日本经济新闻》

报道称,华为正在慕尼黑招募多个无线芯片组和汽车芯片的开发团队。慕尼黑是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的所在地,而华为目前正押注于尖端汽车技术。除了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聘请了许多工程师外,它最近还与中国汽车制造商赛力斯合作打造智能电动汽车。

华为在慕尼黑还设有光学和量子计算实验室,这是包括IBM、英特尔和谷歌在内的世界领先科技公司的关键战场。

与此同时,华为在伊斯坦布尔的研究中心是该公司的海外软件开发中心,这里希望招聘40多名员工。在美国的打击削弱了华为的硬件业务之后,软件成为了华为的首要任务。华为在这方面的努力包括构建鸿蒙操作系统,该系统是对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的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回应。

报道还提到,过去一个月里,华为在加拿大、芬兰、瑞典和俄罗斯开设了多个与人工智能研究和计算机功能结构相关的职位招聘项目,该公司也正在为其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基础研究基地寻找工程师和科学家。

根据华为最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9年,该公司总员工约为190000名,海外雇佣了37000多名员工。

LightCounting Market Research首席分析师特凡(Stephane Teral)对《日经新闻》称,虽然华为仍然是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但它在海外的市场份额正在缩减。

这位分析师还称,美国正在敦促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和中东国家更换华为设备。“但无论如何,华为将继续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4G和5G市场蓬勃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

《日本经济新闻》称,目前华为正在尽一切可能建立一个自力更生的芯片供应链。截至今年6月,华为投资了10家与芯片相关的公司。

野村证券科技分析师多尼·唐(Donnie Tang)表示:“对于华为来说,在美国这样的压力下,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其研发和创新领先的研究,并开发美国没有严格限制的领域。这样,华为就可以留住人才,寻找和等待未来的机会。最好是为生存而战,保持呼吸,而不是过早放弃。”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