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鼎元“夜招冤魂”破大案 揭秘清代第一大恐怖悬案
2016年1月22日讯,在从前的“叙诡笔记”中,笔者曾经阐发过一个观点:在古代,有的罪犯会利用官员迷信,故意在案情中加入闹鬼的因素,逃避惩罚;也有的官员利用百姓迷信,故意在审案时安排托儿或制造假象,让百姓哗以为神,好震慑罪犯。古代真实发生的诡异案件,都不出这两个范畴。也许有的读者会质疑,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吗?这一次,我们就来看一位擅长“折狱”的官员亲笔记录的自己利用鬼魂来破案的故事。
图文无关
一、谁杀死了杨仙友?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生于康熙十九年。他的父亲去世得早,家里穷困至极,据说他读书时,每个月的下饭菜只有一罐盐,被同学嘲笑。他坚持苦读,但乡试了九次都落选,直到雍正五年,都快50岁才当上广东省普宁县知县,后来兼理潮阳县,凭借卓越的才能,他不仅将县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破获了一批疑难案件,连《清史稿》都说他“听断如神”,“断狱多所平反,论者以为严而不残”。这么好的一位官员,只当了一年多,就因为打击盗卖官粮、得罪了上级,被革职罢官,虽然后来又被录用为广州知府,可惜到任不久就去世了……
虽然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蓝鼎元像中国历史上所有杰出人物一样,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遭际中,凭借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始终不渝的济世理想,做出了一件很多封疆大吏、达官显宦望尘莫及的丰功伟业:康熙末年,台湾发生民乱,民乱平定后,朝廷上下对治台出现消极情绪,有的官员竟提出把台湾山区列为“弃土”。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蓝鼎元不顾身份低微,大声疾呼,认为台湾不但不能轻弃,反而应该加强治理,否则“将有日本、荷兰之患”,并提出了包括设置彰化县、淡水厅、开海禁、开放陆台人民迁徙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得到雍正帝的认可,在确保国家领土完整的同时,为宝岛的繁荣、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蓝鼎元也因此被后人称颂为“筹台宗匠”。
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熟悉和知道蓝鼎元,完全是因为他把自己在县令任上那一年多的审案记录汇集成了一本名叫《鹿州公案》的笔记,如果您没听过《鹿州公案》,那么一定会听过这本笔记的另一个名字《蓝公案》。
《蓝公案》与《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施公案》并称,但后面这四本都是公案小说,而《蓝公案》则是不折不扣的审案纪实,全书共24篇,其中有大量的“诡案”,这次我们就来给您说说其中一则“幽魂对质”。
在我国古代,由于水利灌溉技术不发达,地方上经常出现因为抢夺水源而导致的民间械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地方官往往会让争斗的双方“签约”轮流引水灌溉农田。这一年八九月间,潮阳县大旱,有姓江和姓罗的两家“恃强众、紊规约”,在杨姓人家引水灌田的日期,用吊杆汲水灌田。杨家人不干了,上去阻拦,双方大打出手,一个叫杨仙友的人在混乱中被杀。
署理潮阳县县令的尹白公刚刚验完伤,自己就因病去世了。烫手的山芋交给了继任县令的蓝鼎元。这种民间械斗案的审理,最是艰难,首先,刀棍齐下的“群殴”杀人,很难查出谁是造成致命伤亡的正凶,其次,如果找不出正凶,那么争斗双方各有成百上千的族人就会汹汹闹事,甚至酿成大规模民乱。蓝鼎元自己也说:“以格斗人多,刀梃齐下,实不知为谁”。
蓝鼎元将江、罗两姓的人犯隔离开,分别细心询问,“抚之以宽,餂之以情、示之以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说了一箩筐,无奈这一众人等就是不招,软的不行来硬的,严刑拷打,“钩距毕施,刑法用尽,总以‘不知’二字抵塞,无一人一言之稍有罅漏者”。
二、谁没有抬头看冤魂?
案子拖的时间越长,官府的压力也就越大:于江罗两家而言,人犯总不能无限期扣押下去;于杨家而言,杨仙友之死不能没有个说法。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蓝鼎元无可奈何的时候,一个“凄风惨淡”的日子突然到来了。
事先毫无征兆,只是这一天从早晨开始就阴晦异常,天幕沉如铅板,寒风吹在身上,渗入骨缝一般阴冷。当初更人静之时,蓝鼎元在公堂上坐定,只点亮一盏灯放在公案上,摇曳的烛光将他的面容照得森严无情。他让衙役将江罗两家的犯罪嫌疑人都押到堂上,然后厉声说道:“杀人偿命,是从古到今的道理,你们清夜自思,假如被杀害的人是你们自己,而凶手却不肯偿命,你们的冤魂能否善罢甘休?!你们之所以心存侥幸,不肯自首或指认正凶,无法是仗着多人犯案,妄想法不责众、蒙混过关罢了!就算是我肯,冥冥之中的神鬼也不肯。我已经把案卷和公文送到阴间去了,请城隍庙的判官在今夜二更时分提出杨仙友的鬼魂,和你们对质,到那时,就怕你们每个人都长了一百张嘴,也没法隐瞒罪行了!”
说完,“命隶役分摄诸人,随诣城隍庙,鸣钟焚香再拜”,然后,一出“夜招冤魂”的好戏就正式开演了。
首先,蓝鼎元在城隍庙的正殿里坐定,让江罗两家的犯罪嫌疑人齐齐跪好,然后对着天空呼唤杨仙友的鬼魂上堂审讯,装模作样说了几句话之后,突然对着殿上跪着的众人说:“杨仙友的鬼魂就在这里,要与你们对质,你们现在都抬起头仔细看,那个悬在半空中,身穿被鲜血染红的衣服,用双手捧着一颗心的人就是他!”
众人有的抬头观看,有的斜着眼偷看,只有罗明珠、江子千和江立清三个人,低着头不敢看。
蓝鼎元立刻让其他人离开,只留下这三个人。他先叫罗明珠上前,严肃地对他说:“你平日里最是巧舌如簧,怎么现在一言不发?杨仙友让你偿命,我看你当着冤魂还有什么可狡辩的!”罗明珠吓得浑身发抖说:“大人,杨仙友之死,确实与我有关,我用棍子打他的头,但直接致死他的不是我啊,是江子千给他的致命一刀!”蓝鼎元让差役把他拉到一边,然后提江子千近前道:“你认罪不认罪?”江子千低着头不说话。蓝鼎元道:“杨仙友的冤魂就在这里,你跟他自己说吧,反正按照他的说法,是罗明珠用棍子打他的头,你拿长刀刺他的胸膛,导致他倒地而亡的。”江子千一听,县令所言完全是自己杀死杨仙友的“实况”,顿时惊呆了,俯首认罪。蓝鼎元道:“那么,当天是谁指使你们前往斗殴的?”江子千说:“是江立清。”
现在情况搞清楚了:刚才没有抬头看冤魂的三个人,两个是杀人的实施者,一个是罪案的幕后指使者。蓝鼎元为了保证审讯的结果确凿无误,又进一步核实了这三个人的罪行,“即将江子千、江立清诸人,按律定拟,解赴大吏”,由于江立清仗着自己年老体弱,“刑法不能加,鬼神不能吓”,面对众人的指控始终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蓝鼎元说:“酿成死伤多人的这场巨祸的祸首,就是你,你装聋作哑,就算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看看能不能逃脱老天的惩罚!”
令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江立清突然病死,人们都说是杨仙友的冤魂把他给“收了”,加上蓝鼎元夜审冤魂的故事不胫而走,一时间潮阳人盛传新县令有“日审阳夜断阴”的神奇本领。
三、谁在棺材里作祟?
但是,蓝鼎元在这则笔记的最后坦承了“夜审冤魂”的真相。
他说,如果遇到难决的“疑狱”,该用计策就用计策,“试想此案若非冤魂对质,何能使凶手伏辜?即将数十人尽加刑夹,愈夹愈不得情,如何定谳”?蓝鼎元认为自己选择的时机和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妙在晦夕凄风,乃冤鬼出来之时,城隍摄鬼,又是众人所信,许多排场森森凛凛,令人毛发悚竖;而神机妙用,全在举头一观,盖罪人心虚,自然与众不同也。”所以说,一切都是蓝鼎元刻意布置好的一出“鬼剧”,但最终让正凶暴露的,却是他们心中真正的“鬼”。
不过,在《鹿州洲公案》的另外一则“古柩作孽”的笔记中,蓝鼎元则用完全相反的方法裁断了一桩轰动一时的大案。
“潮阳西郊附城村落之侧,白菅一丛,萧然两柩焉,暴露者不知几十百年矣”。有一天,一个陈姓村民的八岁儿子跑到村外去玩儿,不知怎么突然失踪了,父母在那两具棺材边找到了他,“呼之不应,抱之不能起”——其实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唤不醒的原因十有八九是运动量过大,脑部一时性血供不足导致的运动性昏厥,而父母“抱之不能起”,不是被吓得手足无力,就是后来对外说这件事情时,为添加神秘色彩而有意的添油加醋。父母向两具棺材“哀告祷祈”,孩子渐渐醒了过来。
“乡民见之,遂以为果有灵也,一二好事辈,更加文饰,谓古柩能言,能知未来休咎,能为人敛福消灾,有求必应”,于是这两具棺材就成了转发有福的锦鲤,“妇人求生子者、为夫求功名财利者、治病者、争讼者、赌博求胜者”,各种愚昧无知的家伙都跑来祭祀,造成了一群人头对着荒郊野地的两具棺柩磕头不止的荒唐景象,有两个具备经济头脑的老太太坐地收费,凡是来祷告的都得交钱,每天能收几千文,由于来的女性居多,就有一帮年轻无赖之徒趁机抢夺首饰或调戏猥亵,更有那邪教趁机吸收教徒,预备兴风作浪。
蓝鼎元听说之后,十分愤怒,他对着县衙里的大小官吏们说:“两具棺柩,暴露了百年,弃置在荒郊茅草之中,风吹雨淋的,哪里还有什么神灵!何况吉凶祸福都是天命,就算是真的有鬼神,也不敢贪天之功,两具骷髅敢逞什么邪怪!马上去贴出文告,限定三天之内,这两具棺材的子孙前来认领,找其他地方安葬,否则一过时间,我就亲临现场将棺材里的死尸拖出,各打一白鞭,然后焚烧,骨灰扔弃到练江水中,看那妖孽敢再作祟!”
两具棺木的子孙在外地靠做木屐为生,听到消息赶紧把棺木移葬他处,一场闹剧就这么平息了。
因为科学不够发达的缘故,古人将一些古怪、奇异、用当时的知识水准无法解读的现象,归之于鬼神,这无可厚非。考验一个官员水准的,关键不是他是否相信鬼神,而是给鬼神划定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像蓝鼎元这样比较正直的官员,往往是“信而不迷”,而更多的官员则是“迷而不信”,只要搞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时至今日,很多贪官污吏满天神佛都供奉遍了,就是不相信善恶有报。 (呼延云)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