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讯,曾几何时,我都想说我再也不评测推理小说了,特别是国产本格推理和自我吹嘘为社会派的国产推理。我的理由很简单,我希望一本类型小说中的人物能说人话、办人事,可本栏目评测过的大部分推理小说貌似都不具备这个条件。

《元年春之祭》
这本《元年春之祭》好评如潮,质量十分可靠。受不了诱惑的我于是买了一本看看,是不是对我胃口,还是看本期评测吧。
看点 推理环节相对出色
这本书讲了个什么故事呢?很简单,其核心内容当中有两个案子,一个是发生在过去的灭门案,另一个是现在发生的连续杀人事件。主角是个贵族少女,案子发生的环境则是地方大家族所在的位置,至于说时代背景嘛……汉朝,天汉元年。
说实话,推理小说这种东西很难去介绍剧情,因为一旦介绍了很有可能剧透,剧透了以后那这小说也没什么可看的了。因此本栏目遵循的原则是我觉得推理还不错就不剧透,只说个大概,我要觉得不好看就会剧透个底儿掉。
综上,我只是说了一下这本推理的大概故事,并没有剧透,这说明我对这本书推理设计还是比较认可的。作为一个什么类型小说都涉猎的读者,我是不太在乎推理的精妙的,只要小说能自圆其说,别出过多的差错和漏洞,我就都能够接受——非常低的标准。当然,这本书的推理环节是远超我这个低标准的。
本书在推理方面的设计优良,主要体现在伏线的设置相对精彩,虽然解答总是有不同的角度,不过从一些不经意间的细节当中就能看出案件的关键之处,当回过头再去看那些细节,就会感觉到作者的设计是比较完善的。虽然难免有向日本推理小说致敬的地方,也有部分设计神神叨叨,但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实回头想想,整体案件的结构并不复杂,只是因为有着不同的细节导致了案件走向的迷离。这是比较偏向于本格派推理小说共同要面对的事情,即只要细节不同了,整个案件就不成立。从整体上看,这些细节都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也给小说的推理部分加了不少分。
问题 “冻鳗”吃太多了
推理部分的出色并不能让我喜欢上这本书,正相反,我十分讨厌这本书,简直要到了读了以后不想吃饭的地步。
为什么呢?因为小说的大量文字染上了两种病。
一种病叫“日式蹩脚翻译腔”,患病原因一般是见识浅薄,读翻译很差的日本小说(特别是轻小说)太多以及看日本动画太多,有时候有些人甚至连日本小说都没看过,只是单纯是吃“冻鳗”太多,导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日文美感。
有些作者,以为大量使用“呢”、“了吧”之类的语气词包装、胡乱用主宾谓倒装句、不用“你”“我”之类的人称代词非要说名字等等之类的写法就是日系了。他们往往比较年轻,读书太少或者接触面太狭窄,不懂日语也没看过日文原文,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好编辑做指导。
我当然不知道这名作者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并不是我说的以上的情况,可能是他对语言风格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可现在出现在小说当中的文字,让我在一定程度上确信它是患了病的:
“我说啊,”葵叹道,“你我都是植物,就不要互相调侃了吧。”
……
“爱一个人就要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吗?露申的趣味还真是猎奇呢。”
……
“这倒是很容易做到呢。”微醉的葵轻笑着说道,“只要伤害对方就可以了。”
……
“露申姐姐一定不懂吧。”小休说道,“对不起,由于我的原因,破坏了您和小姐的友谊。”
这是啥?我在看野村美月的《文学少女》吗?我差点儿以为我读到了《文学少女》当中被拿来当梗的“心叶你一定不懂吧”这句话。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一部分读者喜欢这种写法的,很可惜,我不是这种读者。我不仅不喜欢,还十分反对这种文字。我认为优秀的翻译者一辈子都在努力避免出现翻译腔,可有些原创作者居然还要写出翻译腔,简直莫名其妙。更何况,这种翻译腔并不美妙,读起来让我吃不下饭。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理由何在?我无法理解。
这本书的文字患的第二种病,就是“忘记时代背景病”。作者创造性的把故事安排在了天汉元年,然而通篇读下来,我总是产生一种深深的时代错位感。作者乐于在文字中掉书袋,把场景弄得古色古香,让人物各种引经据典,好不容易营造出来一种时代的感觉,可有时候又用了十分现代的思维和词语,一下子毁掉了整个气氛,比如“我真的不知道你的优越感到底来自哪里?手里握着被时代淘汰的破烂儿,还满口‘贵族’……”之类的充满现代感的话。
我相信,我们是很难搞清楚汉朝人的日常口语是什么,我觉得作者也搞不清楚,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就算搞不出清楚,我认为也有相对合理的处理方法,至少可以避免过于现代化的词语和语言思维,免得破坏小说的整体时代感。本来,所谓古风小说当中的对话就是最难处理的,我也不应该有严苛的要求。可惜的是,在太多地方我看不到作者在这些方面的努力,给我一种极为随意的感觉,这我无法接受。
正因为这本书的文字患上了这两种病,我在阅读的时候频频出戏。我总怀疑里面的角色是穿越而来的,他们应该是一群萌萌哒的二次元,去淘宝买了汉服穿上,正在国贸站挤地铁准备上班,突然之间就穿越到天汉元年了。
你能说萌萌哒的二次元不对?不能。你能说穿汉服不对?更不能。你能说挤地铁上班的现代生活不对?那绝对不能。
问题是,当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再加上时代背景的时候,我就觉得十分诡异了。
总结 没经验,没指导
总体来看,这本书的故事尚可,推理部分令我满意,只是语言方面惨不忍睹,我完全无法接受。作者似乎是认真的,因为出色的推理设计证明了他的认真,可作者似乎又是随意的,因为那满嘴日语蹩脚翻译腔让我几乎患上厌食症。
总结起来一句话,没经验,没指导。
作者的经验不丰富,好像也没什么优秀的编辑为他做出相应的指导,这是挺要命的一件事。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推理小说在我国很难写,这本书做出的贡献应该值得肯定,但我认为还是需要更多的磨练才行。
当然,这些都可以慢慢来改。
你要问我是不是推荐这本书……唉,你要觉得自己书单丰富,就别看了,等作者再成长几年再说。如果你跟我一样闲得无聊,翻一翻也行。
这次的评测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