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大扫雷 网友致敬:保百姓安宁不愧为人民子弟兵
2016年6月6日讯,眉头上的一颗汗珠似蚯蚓蠕动般渗进郭志友的左眼里,他不敢眨眼,更不能擦拭。他的左手正握着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棺材雷”,右手用剪刀插入扩爆药底座的缺口排雷,犹如雕刻工艺品般小心翼翼。汗如雨下,这一刻,郭志友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已静止,整座山仿佛只剩下他跟这颗冷冰冰的地雷……从2015年11月开始,这场与死神较量的活剧,郭志友和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400多名排雷战友已在这片南疆雷阵演绎了200多天。
在怪石林立的雷场,勇士们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具进行人工搜排作业。
南疆雷阵,蜿蜒在漫长的中越边境线上。寥寥数十平方公里内,密布51片雷区95个雷场,埋设着几十万枚地雷等爆炸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排雷作业及数次较小规模勘界排雷。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的开放发展,雷患问题又日渐突出。
“这次搜排的雷区,大多是之前数次排雷留下的‘硬骨头’。这里山高林密,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有的爆炸物因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造成性能变化,埋设位置也向深层移动。所以,大部分雷区只能通过人工搜排。”据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领导介绍,他们科学制订排雷作业实施方案,编写作业程序和作业安全手册下发各扫雷队,确保作业科学安全,进度稳步推进。
凶险诡异的雷场,是和平年代排雷兵冲锋陷阵的战场。一次排雷作业结束后,官兵们沿着爆破筒炸出的爆沟撤离。“小心!有雷!”走在队伍后面的副教导员凌应文不小心踩在爆沟边缘的松软沙土里,脚碰到一颗性能完好的地雷。原来,这颗地雷因为雨水冲刷、泥土覆盖,越埋越深。扫雷弹炸开了地雷上方的泥土,地雷就露了出来。“和地雷打交道一定要胆大心细,一次粗心就可能失去生命。”排除地雷后,庆幸只碰到地雷边缘的凌应文说。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