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揭秘史量才购进《申报》之谜 惨遭刺杀报纸沦为国民党喉舌

2016-11-23 12:00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刚刚过去的11月13日,对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申报》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其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作者 杨之


1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e5%8f%b2%e9%87%8f%e6%89%8d%ef%bc%881880-1934%ef%bc%89%ef%bc%8c%e6%b1%9f%e8%8b%8f%e7%9c%81%e6%b1%9f%e5%ae%81%e5%8e%bf%e4%ba%ba

史量才(1880-1934),江苏省江宁县人

然而,1934年11月13日,一手铸就《申报》之辉煌的该报总经理史量才,在从浙江杭州自备汽车返回上海的途中,被早已埋伏在路边的杀手枪杀。失去了史量才,就难以抵抗来自国民党的干涉,逐步偏离了原先的办报方针。以至于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干脆受让了《申报》时,被这样一则新闻震惊了。这天的51%的股份,并派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担任董事长,蒋介石的侍从室第二室主任陈布雷还担任了常务董事。于是,这份有悠久历史的报纸彻底沦为国民党的喉舌。在解放军攻占上海后,也就被停办。

造成这一转折的史量才之死,则成为疑案。史量才是当时的报业牛人,经常抨击国民政府。坊间有传言说,蒋介石曾威胁史量才说其有几十万军队,而史量才则回应说:“我有百万读者。”如此有影响力的人物被刺杀,蒋介石也不得不出面表态,悬赏1万元征集破案线索。但是,直至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史量才被刺杀一案仍未告破。

那么,究竟是谁刺杀了史量才?过了几十年后,随着原军统特务沈醉等人的回忆,坊间的猜测得到证实。史量才极有可能是被军统特务刺杀的,而执行刺杀任务的特务还领到了5000元的赏金。果真如此的话,蒋介石那1万元的悬赏,又怎么会有人胆敢去领呢?

本期品读刊发的文章,就是介绍当年史量才被刺杀的经过,揭密这一影响《申报》在头版用非常醒目的黑体大字,刊登了一则标题:《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走向的行刺案。

1 《申报》刊登刺杀噩耗

1934年11月14日,星期三。当忙碌的人们打开这一天的《申报》时,被这样一则新闻震惊了。这天的《申报》在头版用非常醒目的黑体大字,刊登了一则标题:《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

文章抬头写道: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于十月六日赴杭休养。昨日午后一时许,自杭乘自备汽车,循沪杭公路返沪。同车者,史夫人与公子咏赓,及公子学友邓祖询(年廿三岁,杭州之江学院二年级生)并亲戚周女士,连车夫。共计六人。不料,于三时许,车经海宁附近翁家埠之际,车前忽发现京字七十二号汽车一辆,突阻去路。同时,有匪徒数人下车,用枪将车夫及邓祖询先后击死。

“史总理与夫人及公子咏赓,见状危急,亟下车奔避。史夫人下车后,即跌伤。史总理极力奔逃,匪徒四人,追赶不舍。其后逃入一茅屋中,再由后门逃出,讵被匪徒赶到包围,未能脱险。卒为匪徒所害。至公子史咏赓奔跑时,三匪随后追赶,共放二十余枪,因奔跑甚速,均未命中,始免于难。嗣即安然回杭。史夫人返杭寓后,据本报杭州来电,吐血不止。至周女士,当子弹横飞时,亦被击中一枪,现在杭州广济医院救治,子弹业已取出。史总理遗体,亦移往杭寓。当时匪徒见目的已达,立即乘原车飞驰,逃逸无踪。事后,附近警务机关得讯,派警前往照料。同时电告浙省府,省府得训后,一面派队追缉凶犯;一面电致上海吴市长,请派队兜捕。吴市长立即派队,分公路与铁路两方会缉。”

这位被刺杀的史量才,可不是寻常之辈。在那时的中国,对经常读报的无数读者而言,他的名字是如雷贯耳。他是中国的报业巨子,人称中国的“北岩爵士”( 英国现代报业奠基人,先后创办和购买了《每日邮报》、《每日镜报》、《观察家报》、英国最有影响的《泰晤士报》)。如此重量级的人物突然被刺杀,这让好奇的人们立即陷入了困惑之中。人们不禁要问,史量才的仇家是谁?他因何被刺杀?他的刺杀和他所从事的新闻传播有关系吗?

关于史量才被杀的原因,当时的社会传说有很多。有的说,是由于史量才主持的《申报》经常发表批评国民党政权的文字,引起蒋介石的愤怒。大约从1930年开始,史量才的《申报》馆聘请黎烈文担任副刊《自由谈》主编。黎氏锐意改革,请鲁迅、茅盾、巴金、陈望道、瞿秋白等文人执笔,以杂文、随笔、散文、诗歌等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发表了大量文章,成为文化界进步的堡垒,也因此引起国民党政权的不满。而史量才则顶住蒋介石的压力,不愿撤换黎烈文。再加上《申报》经常批评国民党的政策,这才给史量才招来杀身之祸。

2 史量才成就《申报》之辉煌

史量才是清末报人,他在1908年时任《时报》主笔。1912年,史量才与张闳、应德謇、赵凤昌等合资,以12万元购买了《申报》。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由于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中国语言、文字。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因此,他嘱咐馆内同事说:“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购得《申报》后,史量才出任总经理。为了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受掣肘,1916年,他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为了改变《申报》经营欠佳的局面,史量才赢得了江浙资金的投入,对《申报》逐步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史量才关注社会热点,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标榜。他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史量才对《申报》在新闻采写上的要求是“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16年,《申报》开始披露由袁世凯秘书张一鏖提供的日记。其记述的内容是:戊戌变法面临夭折的危急之际,光绪皇帝于1898年9月16日召袁世凯从天津进京觐见,赏袁侍郎职,办练兵事务,随时具奏应办事宜。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到袁世凯住处,拿出光绪皇帝的密谕,命令袁迅速举兵,先杀荣禄,然后包围慈禧的住处颐和园,挽救维新变法以及袁临回天津前再次觐见光绪帝,接着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筹商绞杀维新派变法的经过。此日记记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898年9月29日,地点在天津督署。日记一公布,全国一片嘘声,朝野上下得知袁世凯出卖维新变法的历史,纷纷嘲骂袁贼卑鄙无耻。倒袁之风更加猛烈。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的老板北岩勋爵来到中国,他在参观经过商量,仍在报馆的员工请已经下班后,称赞它是中国的《泰晤士报》。1927年,史量才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使《申报》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3 《申报》经常抨击国民政府

1931年10月10日,史量才的发表了《时评》,明确提出了其政治主张。其时评写道:“民权高于一切。在民主国中,人民为国家之主人。民权为天经地义,不受任何限制。无权之民,即为变形之奴隶,即失‘民主国’之眞意义。真正之革命政党,必立基于广大之民众。为民众利益而奋斗之党,必扶植民权,以民权为党权。惟民权大,党权乃亦大。近年来党权超越民权,鎭压民权,寖且形成为党权与民权之争。结果民权小,党权亦小。一国之中,竟无可以统制全国之中心权力。”《申刊登的这则时评,实际上是表明了其后的办刊方针,就是捍卫民权,与国民党作斗争。这番言论确属代表了中国报界的正义之声。这是民国报界的一篇划时代的宣言书,表达了报界要摆脱国民党控制的愿望与决心。

这番言论与1907年美国著名新闻家普利策的宣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表示报界要担当社会的良心,伸张国家的正义精神。1907年普利策在其主办的《邮训上发表社论说:“我知道我的退休不会影响办报的基本原则。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绝不容忍不义或腐败。”

1932年6月,南京中央大学发生了殴打兼职校长段锡朋事件,当时中大校长一职虚悬近半年,经费也积欠达半年之久,因此当行政院派教育部次长段锡朋兼代校长后,早已不满的学生以段系官僚政客,不符合校长人选标准为由,向段当面质询,段则扬言捉拿为首喊打的学生,由此引起学潮。据实报道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并发表了评论文章,认为教育日益败坏,最大根源在官僚主义的侵入,并批评了国民党政府诸多政治和军事举措。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盛怒之下,罗列《申报》馆秘书赵叔雍来执笔。赵叔雍是清末民初上海滩的危害党国的罪状,向蒋介石举报。不过,籍着《申报》的影响力,史量才也属风云人物,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各界领袖见面会,合影时史量才都是和蒋介石一样站在前排中间位置。

因此,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史量才为了捍卫民权,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而最终遭到蒋介石的毒手。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能构成蒋介石杀害史量才的根本理由。实际上,蒋介石之所以下定决心要除掉史量才,主要是因为史量才超越了蒋介石对他容忍的底线:也就是不能同情和支持共产党。

4 线报称史量才“通共”

既然史量才是如此重要的社会名流,那么谋杀他的人也绝非等闲之辈。的确如此,那个下令杀害史量才的人,正是南京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

蒋介石当时得到的情报是,史量才很同情共产党,而且曾经接济过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经费。要知道,蒋介石在1930年代初期的主要精力就是用来“剿共”,而史量才居然在国统区暗中“通共”,这才是促使蒋介石杀害史量才的主要理由。熟悉内情的军统要人沈醉说:蒋介石决定杀害史量才,是借此警告其他同情中共的人士。

戴笠领导的军统华东区行动小组负责执行刺杀史量才的密令。1934年秋,史量才离开上海到杭州西湖边上的秋水别墅疗养。于是,戴笠决定在史量才返回上海的沪杭公路上实施刺杀行动。这次行动小组负责人为军统干将赵理君,副组长为安徽人王克全,成员还有苏北人李阿大、施芸之和许建业,以及汽车司机张秉午等六人。他们使用的汽车是一辆老式的别克敞篷汽车,汽车牌照临时仿制的假牌照“京字第72号”,还备用了一个杭州警察局的试车牌照。他们所使用的枪支都是洞穿力很强的驳壳枪和强力式手枪,能够穿透史量才所乘坐的保险汽车。

行刺当日下午,军统特务们事先将其汽车横在路中间,伪装检修的样子。修建沪杭公路时,史量才曾捐赠了70公里的修路费用,所以他一直声称自己在这段路上是绝对安全的。但是,特务们就在这段路上埋伏他。当史量才的汽车开过来的时候,特务们就拔出手枪向史量才的汽车轮胎射击。史量才及其儿子跳窗逃跑。史量才的儿子史咏赓是杭州之江大学体育运动员,身体强壮,跑的飞快,军统特务放了20余发子弹,居然未中。一方面说明军统人员枪法也不行,另一方面说明史咏赓的跑速惊人,可谓是生死时速!而史量才身体不好,跑不动,就被军统人员给击毙了。

史量才是在1934年11月13日午后被刺杀的,但《申报》馆得到讯息是在当晚。报馆的主人被杀,次日的《申报》无论如何是应该报道史量才被刺杀的噩耗的。但是,《申报》馆领导层都知道,史量才被刺杀与蒋介石政府有关。在蒋介石的高压政权下,如何报道史量才的死讯,如何措辞,显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当时的编辑人员大都下班回家了,只有少数人留在办公,竟然没有人勉为其难,执笔写史量才的死亡通讯。由此可见,史量才之死给《申报》员工带来的震憾,竟然到了害怕牵涉进此事的地步。

5 蒋介石悬赏万元缉凶

最后,经过商量,仍在报馆的员工请已经下班的《申报》馆秘书赵叔雍来执笔。赵叔雍是清末民初上海滩的风云人物赵凤昌的公子,此君才华横溢,尤其喜欢京剧,是著名京剧名角梅兰芳的粉丝。当得知馆主史量才被杀之后,他匆匆忙忙地赶到《申报》馆大楼,大笔一挥,写了一篇史量才遇难的噩耗通讯。这篇通讯稿考虑周到,对于史量才被刺杀的分析,如帷灯匣剑,隐约其辞,就这样给敷衍过去了。第二天,《申报》以醒目大标题刊出《本报总经理史量才先生噩耗》及遗像,另赵叔雍撰写《哀悼史量才先生》代替《申报》社论。赵叔雍自有其清茂博硕的才华,对于这篇讣告文字,他以清丽绝俗的优美词藻,构撰成如晋代文人雅士所作的小品文。

此处不得不再谈下赵叔雍,此人为著名词学大家,撰写了许多词学方面的文章,所辑《明词汇刊》是迄今为止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丛书。而史量才被刺杀后,赵叔雍依然在《申报》工作,协助史量才之子史咏赓在香港发刊《申报》香港版。当港版《申报》正式出版以后的一个多月,赵叔雍眼看工作人员都已上了轨道。于是,把编辑部交还给史咏赓,才回归上海。自此,赵在《申报》服务了23年。可惜的是,抗日战争其间,赵叔雍投靠了汪伪政权,并在抗战胜利后被判刑3年,这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当《申报》报道史量才被刺杀的消息之后,举国哗然。蒋介石也不得不做出虚假的姿态。他当日致电浙江省主席鲁涤平,要求严惩凶手,负责追究,并切实保护史量才在杭州的家属。同时,蒋介石还悬赏1万元奖金,鼓励缉拿真凶。实际上,奉命行动的赵理君等军统特工从国民党政府还领到了一笔5000元的犒劳费。此后,这几个军统特工开玩笑地说,如果自己破自己的案,倒可多得5000元的奖金!

尽管史量才被蒋介石刺杀了,但是他所坚持的独立办报的精神,他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却永远垂范后世,令人敬仰。从维持报界的独立尊严上看,史量才与美国新闻界大亨普利策是一样的,都认为报界应该充当社会的良心,国家的正义。

史量才购进《申报》之谜

熟悉《申报》历史的人都知道,史量才让老《申报》死回生并走向辉煌,而敢于直言犯上的新《申报》也间接造成了史量才的被谋杀。可以说,生死荣辱与《申报》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并非大富大贵人家的史量才,哪来的巨额资金购买《申报》呢?实际上,史量才的资金来源,与民国初年的一桩著名冤案有关。这个案子的主人公叫陶骏保,正是由于陶骏保之死,间接促成史量才收购《申报》从而开启了他的报业帝国之旅。

突发

陶骏保被陈其美枪杀

1911年12月13日,陶骏保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枪杀于都督府内。随后,陈其美发表通告说,陶骏保之所以被杀害,其原因是他“扣留枪械,导致前敌军情大受影响”。陈其美又说,杀陶是他与革命军大元帅黄兴、江苏巡抚程德全等人共同商量的结果。陈其美的这番通告,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实际上,陶骏保是因为江浙联军内部的派系之争,而被陈其美冤杀的。陶骏保当时所任职务为镇军参谋,,他无权下达命令截留子弹。

所谓扣留枪械,不过是陈其美为杀害陶骏保寻找借口,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于陶骏保被杀的原因,当时就有各种说法,如一、争响; 二、截留运宁械弹; 三、通电主张一省不可有三都督;四、徐绍祯控告。无论如何,陶骏保是被陈其美谋杀的,这是一个业已证明的历史事实,无需赘言由陶骏保之案,却意外地成就了一个原本与此案无关的人物,那就是史量才。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陶骏保(1878-1911),江苏镇江人。少时从学其兄陶逊,受强国思想的影响,抱有推翻清廷的志向。18岁入江南陆师学堂习武备,后从军于广东、福建,先后任徐绍桢常备军管带、军政局参谋兼武备学堂教员,与谢刚德、方声涛、方声洞诸志士相交甚笃。1905年,陶骏保回到江南,提征兵创议,任总办江南征兵局候选道,兼办镇江征兵事宜,任九镇正参谋,兼任南洋司令官及警察总局会办。

1908年,陶骏保赴日本考察宪兵改良事宜。革命军光复镇江,受其学生镇军都督林述庆之邀来镇江任参谋总长,后公举其兼任江浙联军参谋总长。南京光复后,他力劝林述庆取消镇军都督和南京临时都督,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以统一江苏之军政。1911年12月11日他专程赴沪,分别拜谒宋教仁和黄兴,力陈北伐之策。12月13日,陶骏保就被沪军都督陈其美设计诱杀。

单从其生平看,如果认为陶骏保不过是清末的一名行事低调,毫不招摇,出行还是做普通黄包车。但是,在一件事情上,史量才还是“露白”了粗犷的新军将领,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陶骏保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新派人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陶氏精通音律,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军旅歌曲创作者。他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几年,先后创作了《步兵歌》、《工兵歌》、《宪兵歌》、《骑兵歌》、《炮兵歌》、《大哉军人》等新军歌曲。这些歌曲的主旋律都是歌颂国家主义,培养新军的爱国情操。

得利

史量才意外得到资金

自古才子多风流。陶骏保是清末江南新军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儒将,而他也风流倜傥,上海滩著名的青楼妓院时常留下他的身影。陶骏保结识了上海四马路的高等艺妓沈慧芝,沈俗称慧娘,系苏州妙龄女子。沈慧芝是上海滩著名的迎春坊老鸨子花翠琴家最小的养女。陶骏保与沈慧芝一见倾心。于是,陶骏保声言要娶沈慧芝。

不过,沈慧芝的弟弟沈三保依仗陶骏保的势力,在苏州老家胡作非为,到处敛财讹诈,坏了陶骏保的大好名声。也是在此关头,陶骏保被沪军都督陈其美杀害。话说沈慧芝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弹一手好琴。沪上仰慕她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就有是他花巨资收购了《申报》馆。1912年9月23日,史量才与老《申报》馆主人以12万元成交,规定首付一半即6万元,余款分期付清。同年10月20日,《申报》馆正式移交给史量于1880年出生于江苏省江宁县,他在1899年考中秀才原名史家修,为人精明干练,深受清末江苏省立宪派留学张謇的赏识。像其江苏同乡陶骏保一样,史量才也相中了沈慧芝。那时,陶骏保已经扬言要娶沈慧芝。但是,陶骏保正在镇江忙于军务,被史量才乘虚而入。此外,松江阔少钱幼石也看上了沈慧芝。

处于三个男士中间,沈慧芝左右为难。陶骏保有权有势有才,钱幼石有钱,史量才也有才,这该如何是好?据说,在著名报人张竹平的斡旋之下,张氏劝说钱幼石退出,于是沈慧芝改变计划,决定委身史量才。当陶骏保得知所爱被史量才夺走时,恼羞成怒。他携带巨款来到迎春坊,欲上门争夺。却不料,陶竟然在沪军都督府被陈其美谋杀。陶已死,自然也成就了沈慧芝与史量才的美好姻缘。也有说法认为,史量才是在陶骏保被杀之后,才与沈慧芝订婚的。

这个版本的故事是这样的:史量才原籍南京,寄居松江泗泾镇,为前清秀才,他进学以后,抛弃科举,研究新学。但因家无恒产,不能长期困守,乃在二十岁时来沪,在南洋中学任教,嗣即创办了一所女子蚕桑学校,又在广方言馆任理化教师,兼授生理学。辛亥武昌起义时,史对各方面均有联系。当时上海名妓沈慧芝有一恩客陶骏保,西直隶候补道,曾由端方委充南京军务要职。辛亥革命时,陶挟其所贪污的军饷十数万元来到上海,寄迹于沈氏妓院,随身携带钱衣两包,交沈暂为保存。陈英士探知陶有乘机割据镇江,自任浙江都督企图,乃以商洽要公为名,邀陶前往军府,陶应邀而往,一到即遭枪决。

沈慧芝闻耗,深恐陶寄存的钱物为当局所侦悉,加以追究,终日如坐针毡。本与沈慧芝相识,闻陶死,就到沈处探询。沈以实情见告,请史代谋安全之策。史沉吟不语,沈追逼之,史忽正色而言:“此事处置不当,确有倾家之祸,现在我为你起见,顾不得一切,我来担当风险。以我在上海政、商、学界上的地位,可以说得到,做得到。当局既未来查包裹,你尽可放心。 我来负责保证你的安全就是。”沈异常感激,且以史少年英俊,遂以身相委,并将钱包自愿由史带去。此即史量才盘进《申报》的财源。

关于沈慧芝与陶骏保、钱幼石、史量才的复杂关系,黄炎培有一段简略的文字,可以做个说明。1934年11月17日,也即黄炎培在好友史量才安葬后的次日,在日记中谈到了沈氏与上述诸人的“情史”。黄炎培说:“秋水初名花彩云,嫁钱幼石,住上海西门,曾归陶骏保。”这里的秋水,就是沈慧芝。自嫁给史量才之后,史量才取《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意,为其改名为沈秋水。此后,她就以秋水夫人名闻于上海滩。

正是因为沈慧芝这个贤内助,史量才的《申报》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沈慧芝在史量才的新闻出版事业中到底发挥了何种作用?民国时期的上海名流胡憨珠曾说过一句名言:“谈《申报》必及史量才,谈史量才必及秋水夫人。”史量才娶沈慧娘,可谓是人财两得。

沈慧芝与史量才结婚之后,行事低调,毫不招摇,出行还是做普通黄包车。但是,在一件事情上,史量才还是“露白”了,那就是他花巨资收购了《申报》馆。1912年9月23日,史量才与老《申报》馆主人以12万元成交,规定首付一半即6万元,余款分期付清。同年10月20日,《申报》馆正式移交给史量才。史量才本非巨富,何来这笔巨款购买《申报》?是否真的像传说那样,这笔巨款来自沈秋水,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从沈秋水在史量才家中的崇高地位上,窥知一二。

在娶沈秋水之前,史量才有一个原配夫人,名叫庞明德。庞明德还为史量才生了一个儿子叫史咏赓。按理,作为结发之妻,庞明德的地位应该很高。纳闷的是,庞明德甘愿屈居其下,而让沈秋水主掌家中事务。甚至庞明德的亲生儿子史咏赓视沈秋水为“亲妈”。如果沈秋水对史家没有特殊的贡献,她作为一个出身青楼的风尘女子,怎能在史家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沈秋水在史家的特殊地位,更让人相信她带给史量才的那笔神秘财富,似乎就是真的。不过,个中内幕外人是无法知晓的,我们只能存疑了。

史量才生前特意在杭州西子湖边的北山路为沈营造了一幢别墅,题名为“秋水山庄”,秋水山庄背靠葛岭,面对柔顺的西湖水,如果再把目光抛过去对面就是“孤山孤绝谁肯庐”的放鹤亭。而史量才也正是由此返沪时,在途中被刺杀。

安葬史量才后,沈秋水万念俱灰,将秋水山庄捐作慈善事业,此后又将史公馆捐给上海育婴堂,而她自己搬入另居的一个单间,终日放下窗帘,谢绝接待来客,以度余年。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