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7日讯,知名游戏博主游研社今天凌晨发布相关微博,微博显示据国外网站torrentfreak发现,《绝地求生》开发商PUBG公司已向美国加州的地方法院起诉了网易旗下的《荒野行动》和《终结者2》侵犯知识产权,PUBG公司认为这两款手游在建筑、载具、武器、装备等方面对《绝地求生》的侵权。

在评论区上传的pdf版文件中全面对比了网易两款“吃鸡”手游与蓝洞原版端游的画面,虽然三者并非完全相同,但作为同类型“大逃杀”题材游戏,在器材、道具等模型方面却有相似之处。
同时,蓝洞认为网易两款吃鸡手游在游戏和活动中都引用了“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等口头禅,“,目的就是唤起”玩家对于《绝地求生》中相同宣传语的联想。并且声称,他们在今年1月份就这两款游戏的有关问题与苹果公司进行了沟通,并给网易发送了律师函,并表示“一旦网易不愿意承认《绝地求生》的知识产权,蓝洞必将采取法律行动来维护权利。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相关数据显示,网易《荒野行动》排在中国游戏海外收入榜第5名,这也意味着这是目前海外市场最吸金的吃鸡手游。
据Sensor Tower预测,网易《荒野行动》今年2月份的海外收入比1月份翻了4倍,2月全球总收入突破2400万美元。该游戏2月海外收入超过了1000万美元,其中80%收入来自日本市场。在台湾市场,《荒野行动》表现也不错。
而另外一个游戏《终结者2》是2月份海外下载量最高的中国手游,在东南亚、美国等市场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一般每天都能进入15-25个市场App Store游戏免费榜TOP10。
该消息爆出时机恰逢腾讯与网易就音乐版权问题发生纠纷的非常时期。
此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表声明称,由于网易云音乐在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与腾讯音乐就杰威尔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期间屡次发生侵权及超出授权范围使用行为,因此2018年3月31日网易云版权转授权到期后,作为版权代理方腾讯音乐与杰威尔达成共识之后,本着尊重及维护数字音乐正版化原则,暂停与网易云音乐的转授权合作洽谈,并要求网易云作出整改后,才会恢复转授权洽谈。
网易旗下都《荒野行动》和《终结者2》均在去年已上架运营,可以说上线运营已有时日,此番突然有消息称其涉嫌侵权,有网友表示无论从时机等各方面表现的都较为微妙。
(原标题:外媒爆网易两款吃鸡手游被蓝洞起诉,或将下架)
相关新闻:家长要求网吧卸载《绝地求生》?这封举报信说了什么?
近日,因汉中市政府网上市长信箱一封举报信,将《绝地求生》(又名吃鸡游戏)推上风口浪尖。网传汉中文化执法部门要求全市网吧卸载此游戏,并称该游戏未取得文网游许可证,对于拒不卸载的网吧进行罚款处罚。

一封来自市长信箱的举报信称,自己的孩子就读于陕西理工大学,但上大二的孩子沉迷于吃鸡游戏,文中还说此游戏未取得中国本地游戏网文游许可经营证,游戏危害大,请求政府进行取缔。
此外,举报信中还点名汉中地区的许多网吧安装了此游戏,并称这些玩网吧的吃鸡游戏都是名叫“汉中市恒安科技有限公司”为他们非法安装。随后网络流传相关“通知”,要求全市各网吧立即卸载该游戏,违者将被严厉处罚。
其中,在一份网上流传的“佛坪县文物旅游文化广电综合执法大队关于立即卸载境外非法网络游戏的通知”中写道,按照上级要求,立即对汉中市恒安科技有限公司非法为各网吧安装的境外非法网络游戏《绝地求生》进行卸载,通知中要求各网吧经营业主于2018年4月1日前必须将此游戏卸载。
同时,通知中还提及,在检查中,未按此要求卸载境外非法网络游戏的互联网经营单位,将进行罚款处罚。此外,网上还流传着疑似各县网络娱乐市场群里关于卸载《绝地求生》游戏的通知。
30日下午,华商报记者从汉中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了解到,该支队未就卸载《绝地求生》游戏发过任何行政文件。该支队一负责人说,他们确实从上级部门接到通知,称有人举报投诉此游戏危害青少年成长,要求政府部门进行取缔,“但支队并未发过文让网吧卸载,目前关于投诉正在调查中。”
关于网传此游戏未取得网文游许可证系境外非法游戏,该负责人说,是否取得许可证,他们已将情况向上级文化部门反映,调查核实后,将就此次网传汉中地区取缔“吃鸡游戏”一事作出情况说明。
游戏上瘾能被归为一种精神障碍吗?
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就像身体的延伸,像始终固定在手上的额外器官。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许多人每5分钟看一次手机,如果手机丢了或忘在了家,就会感到不安。这种行为,常被大家称为上瘾。用手机社交、网购、游戏都会上瘾。

那么,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影响身体健康吗?手机上瘾能被归为一种精神障碍吗?答案:是的,但不全是。
手机游戏爆款频出,说明上瘾有一定普遍性。最近,游戏“旅行青蛙”火了。有些人躲过了“王者荣耀”、躲过了“李泽言”、躲过了“跳一跳”,却掉进了蠢萌的青蛙大坑,天天心里惦记着“蛙儿子”。对游戏的依赖和上瘾,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担忧。一方面,游戏开发者非常善于把握人们的心理,不断推出爆款产品;另一方面,焦虑、压力、孤独感困扰着现代人,游戏在某些方面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容易深陷其中。
针对游戏上瘾,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首次在《国际疾病分类》修订本中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和行为障碍。“游戏障碍”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不过,世卫组织并未对此提出具体的治疗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具有“游戏障碍”。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大多数玩电子游戏的人不会受这种障碍影响,就像大多数喝酒的人不会受酒精使用障碍影响。但是,在特定情形下,使用过度会导致不良影响。”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弗拉基米尔·波兹尼亚克博士表示。
更广泛地来看,世卫组织还没有探究清楚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比如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与认知发展、身体或骨骼发育之间的关系问题等。而且,在评估现有证据和研究的过程中,专家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把任何一种技术驱动的行为成瘾列入修订本之中,比如“智能手机成瘾”。现在来看,关于科技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负面健康影响的问题探讨,远多于科学研究与指导。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超过一半的人口上网,其中超过90%的人通过智能手机上网。中国可以为提高我们对于电子设备使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作出很大贡献。我们正在与中国的技术公司合作监测有关使用量和使用模式的数据,借此更好地认识科技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
随着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设备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突飞猛进,研究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正在奋力跟进。随着关于游戏障碍的宣布,世卫组织解决了拼图中的一块,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齐心协力完成。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中华网 东方网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