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地下空间清理后如何再利用?小区便民存储仓有望推广

2018-08-08 13:47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地下空间整治清理后,如何避免浪费、防止反弹、有效再利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记者了解到,京城一些小区开始试点联手社会第三方公司,将智能储物仓、惠民仓等形式引入地下空间,供居民租赁使用。

丰台丽泽景园10号楼地下空间被改造成便民仓

这种尝试是否可行?安全如何保证?地下空间的再利用应守住哪些原则?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探访。

丰台:试点安装70余便民仓,正处于验收阶段

下午三点,丰台区丽泽景园小区10号楼下格外热闹,居民们聚在一起大声讨论着。原来,丽泽景园10号楼地下约600多平方米的空间改造升级,试点安装了70多个惠民仓。近期,在后续检查验收程序完成后,将正式向小区居民开放出租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惠民仓安装在地下一层。从地面入口处开始往地下走,需跨越两道大门,“到时候,租赁惠民仓的居民需要刷两次身份证才能进入”。进入地下一层,墙上张贴了相关使用和管理制度,地面采用防潮铺装材料,每隔几步便摆放着数个灭火器。往里走去,已经安装好的惠民仓在左右两侧紧凑分布。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每个仓高度为1.9米或2米。容积有大有小,小点儿的每个仓四立方米,大点儿的仓为十三四立方米。本着便民惠民,目前租赁价格暂定每立方米每天不到一元钱,每个月几十块钱到两百块钱不等,还会有买赠活动。”垄檑仓储公司相关负责人翟娜介绍,为了保证安全运营,惠民仓的材质是防火金属材料。一旦开放,将启用24小时红外感应和无死角高清监控,并且改造安装了24小时新风系统和消防安全系统。“只要有异常,公司现场值班的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同时,实时情况也会通过这些设备传输到公司平台。”

对于地下空间改造成惠民仓,9号楼的胡先生认为是好事。“家里有时候老人不在,屋子里一大堆东西放着,孩子还小,可以把暂时不用的东西(比如柜子、推车等杂物)搬过来,把空间释放给孩子。”而10号楼的张女士说,自己主要做展览工作,平时也有一些东西需要存放,“我看易燃易爆的都不允许放,还不知道到时候能放多少过去,家里拥挤,放下面去也安心些,只是安全管理的确很重要。”

丽泽景园10号楼便民仓内部

据了解,此处地下空间原本设计性质是普通地下室,但在过去很多年,经常作为居民自行车存放和仓储使用,一度曾闲置,存在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今年5月份开始,丰台区卢沟桥乡政府针对地下空间的重新利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规划并指导,确定了将丽泽景园作为试点单位,并委托北京垄檑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对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10号楼地下空间试点验收完成后,将根据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小区内其他楼栋地下进行推广改造,包括建设健身房、茶歇室等等,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海淀:员工宿舍变智能仓储,首批柜子被抢光

海淀区中海馥园小区3号楼地下室,有一处面积32平方米的空间被改造成了智能仓储。去年8月,这些智能储物仓面向小区居民租用,一周时间内被抢光。而在此前,这里一直作为员工宿舍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要进入仓储房间,需要刷卡或扫码打开防火门。32平方米的空间内,安放着容积不一的智能仓储仓共15个,租用者可用手动输入密码或微信扫码开仓。仓身以白色为主,每个仓都被编号,仓门处张贴着橘黄、绿色、蓝色标签以区分仓身大小。“小型仓容积2个立方米以内、中型仓约2到4立方米、大型仓4-6立方米。”迷你考拉仓公司负责人吉小娟透露,目前,智能仓的定价约为每立方米每月140元左右,不定期会有相应打折、促销优惠活动。

如何保证改造后的安全?记者发现,整个空间共安装了3个高清摄像头,一套喷淋系统,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地面墙角处还有一条黄色的水晶检测线监测漏水情况。而柜子本身,则以不燃冷轧钢制成。“我们和物业合作,这些设备将不间断采集现场情况,实时传回公司安全检测平台。一旦出现安全状况,物业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公司人员也会在一小时内到达现场。”

刘明在小区居住了15年,作为首批储物仓使用者,他在签订合同时,一次性租了三年储物仓。“以前不知道这个地下空间是做什么的。现在这么一改造,感觉很方便,毕竟居住时间长了后,谁家都有不少杂物需要一个空间来存放,再大的房子都储存不了。经常下到车库,顺便就拿过去了。”刘明说,他租用储物仓之后,有不少邻居打听如何办理租用。“大家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大,希望可以再增加一些储物仓。”

海淀中海馥园小区地下空间的智能储物仓

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引入智能仓,“便民服务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而据此前报道,除了中海馥园小区,海淀北下关街道、仰源大厦地下空间等均有类似自助仓储服务供居民租用。“目前公司方面正在进行技术升级,准备建设二期。而在北京,已经开始提供服务的有108处。”吉小娟说。

观点:市场运作可以尝试,行政管理需要提升

“地下空间整治后如何改造再利用,的确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让市场参与进来值得尝试。”长期关注地下空间改造治理的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徐伟认为,地下空间再利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模式值得肯定。

“前期试水应当交给市场来做,让市场来发掘具体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比如,哪些空间适合做仓储,哪些可能还可以住人,或者能够改造成半地下的活动场所给居民健身娱乐等,这些都需要因地制宜。”徐伟表示,在此过程中,很多具体细微的事宜未必都要政府亲自伸手过问,但是政府部门要在法律法规、监管规范这一块儿发力。

“安全是地下空间改造再利用的前提。”徐伟说,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把握和权衡。第一层,法律的红线不能碰。“已经明确不是居住空间的,不能被改造住人或随意出租”;第二层,改造再利用要以人为本。“要平衡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利益,这需要大量的调研和畅通的需求反馈渠道,才能把规划再利用做好”。第三层,改造利用要引入技术参与。“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相对成熟,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要打通共享,这个工作做好了,地下空间的综合整治可能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徐伟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地下空间的管理和规范,在行政管理上比较割裂,未来还是要探索综合整治有效利用。“目前,像住建、消防、城管等部门可能都在参与地下空间的改造治理利用,未来主要是要探讨,由哪个部门来主要负责。在这块儿需要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由一个主要的部门来牵头,其他部门参与配合。”

居民将家里闲置物品放到储物仓

徐伟说,地下空间的改造升级再利用,实际上需要政府更准确地厘清自身定位和功能。“还是要回到公共管理最本质的问题--——厘清政府职能。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地下空间具体可利用到哪些方面、发挥哪些职能,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徐伟说,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统筹整合的功能,政府部门主要应在提供平台、监管规范、引导有序发展等方面努力。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