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我与改革开放:打工人见证3个火车时代 坐绿皮火车每站下去放风

2018-08-21 11:30 编辑:TF011 来源:北京晚报

我是一名80后的乡村青年,十几岁起就背起行囊在外打工养家。我的第一次远行是坐着一辆破破烂烂的乡镇小巴,小巴尾巴上拖着尘土飞扬,灰扑扑地开进了城市。

春运中的绿皮车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火车真长!”这是我对火车的第一印象,绿颜色。候车室里人群涌动,喧哗嘈杂,年轻的姑娘梳着粗粗的辫子,时髦的小伙留着港式发型。乘务员拿着大喇叭通知车次,我背着沉重的行囊,脚踩一双解放鞋,好不容易挤上了火车。火车哐当哐当两天两夜,我从它的“肚子”里钻了出来,站在了海边小城上。

我挥舞着铁锤,没日没夜的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期待着挣钱后回家过年。接近年关,我熬通宵蹲在窗口买火车票。买票的人流一次次的将我挤开,最终我也没有买到火车票,那年的春节我独自一人在工棚里度过。那时候大哥大还是奢侈品,座机也没有,我只能蹲在一张桌子前,给我的家人写信。写的第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家人,我在外面很好。”其实我并不很好,凄清、寒冷、孤独等各种情绪环绕一身。

第二年我学聪明了,提前找代售点订票,多花了一百多元。我如期坐上了绿皮火车,看着涌动的买票人群,我的内心充满了小确幸。绿皮火车开得很慢,经常晚点,走走停停,我清晰记得在每个站点我都能下去放风,吃了不同风味的鸡腿。车厢里是别样的情形,人挤人,挪脚都不行,上厕所也不行,行李把每一寸空间都挤得满满当当。车厢里乌烟瘴气,混合着各种味道。

很多次春节,我都是坐这种慢慢吞吞的火车,它们载走了我的青春,带走了我的梦想。我的行李曾遗落在它的肚子里,也有一年打工所得被扒手摸走,也曾在火车上邂逅了短暂的爱情。当时我对这种火车感情复杂,既愤恨也无奈,但我必须要乘坐它。现在回想起来,绿皮火车已成为我记忆中的温馨画面。

进入新世纪,火车历经了几次大调速,绿皮火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拿着T字头的火车票穿梭于各个城市打工谋生。这个时候,我的感受是火车速度虽然提上去了,但到了节假日火车票依然非常难买。每到年关中央13台就有专门的节目“春运”,镜头里红色的火车车厢一节节的从车站出来。这个时候乘坐火车的人发生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每个人的穿着更加得体,大家的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说明大家挣了钱;另一个变化就是手机的普及。

手机的普及意味着寄信时代的终结。我也花了两个月打工的工资买了一个诺基亚,N系列的,可以听歌可以QQ聊天。对我来说,这太先进了,以前想都想不到。想起刚刚外出打工时,瞧着老板们拿着大哥大的神气模样,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也可以移动通话。乘客也文明多了,我发现一个变化,回去的人不再大包小包的带各类生活用品,大家都一个箱子,火车内的空间宽敞了很多。

2017年4月24日讯,由张家口车务段担当的张家口——北京44156次旅客列车。胡铁湘摄

红皮火车的时期,我已迈入了中年,坐在我身边的有我的妻子和孩子,多少次我带着妻儿,坐在红皮车厢里,往返在故乡与异地之间。火车的再次提速是高铁时代,2008年我在天津卖煎饼馃子的时候,听说京津城际开通,我特意买了票试坐。不到30分钟,我就从天津到了北京,车厢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异味儿。我心震撼,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这么舒适地坐火车!

2008年后中国迈入了高铁时代,人们的生活也进入了高质量时代。现在我坐在去广州的高铁上,回想起打工时代赶火车的一幕幕,跟现在比较真是天壤之别。手机更换了好几代,以前春运时期的那种紧张的抢票时代结束了,大家在手机上就可以买到票,非常方便快捷。以前我认为在手机上聊聊QQ都是很幸福的事,现在我可以随时通过视频见到我的亲人。家里人需要用钱也不需要汇款单了,我直接转微信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我生活的小山沟里也可以微信支付。

我坐火车的故事,印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三个不同时代:绿皮火车时期,我把它称为书信时代;红皮火车时期,我把它称为诺基亚时代;高铁时代,我把它称为伟大新时代。通过一个打工仔的亲身经历,我想这就是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切实变化。

本文作者王波,一个山里人,经常往返于城乡之间的打工仔,有时候喜欢喜写点文字。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